幼儿教育的重要性5篇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5篇

第一篇

一、为幼儿提供早期经验

1.感性经验促进智力发育

儿童智力的发育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所谓智力发育,更多侧重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等。就像我们要学习跳舞,就要有身体协调力、音乐律动力等基本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除了一定的遗传因素外,更多是经验积累和练习的结果。在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要让他们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和区别的,比如在认识图形的时候,需要去触摸和感受,图形有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这些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在同一种图形中也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宽有窄。儿童在认识图形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与概括,抽象出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比如三角形是由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构成的,无论图形是大还是小,只要具备三个要素就是三角形。试想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没有对各种事物的多方面感受就很难抽象出三角形这个概念。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会这样做:拿出一些三角形并告诉孩子这是三角形,然后要求孩子从众多图形中找出三角形。这种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和机械。孩子们主要是靠感性的视觉对应进行判断,一旦把三角形换一个角度和位置,孩子就不能正确判断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将概念的形成建筑在充分的感性经验基础上。

2.感性经验促进情绪发展

孩子的情绪发展也需要经验积累。要让他们在接触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去获得内心真实的感受。不管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情绪,都是有必要的。切忌用一种情绪代替所以感受,该悲伤时就让他们悲伤,该焦急的要让他们焦急,各种情绪的体验是儿童情商发展的基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二、为幼儿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经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有价值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选择。我们要分析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经验,知道什么样的经验可以支持和促进儿童的发展。有些经验不但不利于儿童发展,反而扼杀孩子的天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有些家长强迫孩子学琴,孩子会砸琴;或是强迫孩子学习奥数,孩子非常反感;或是把小学化的东西下放到幼儿园,这些都违反了幼儿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甚至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如我们让孩子学习用脚写字,孩子可能会学会。或让孩子背字典,他们也能学会,但这种学习有价值吗?孩子的时间是有限,发展经历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你用大量没有价值的经验挤占了孩子宝贵的时间,耽误了孩子的成长!那么,哪些经验是有价值的呢?

1.有效的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的反映和表现一定要给予积极的反馈,不能漠然对待。因为教师的反映就是一种刺激,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经验。但是刺激不应是简单的鼓励,一定要表达准确而具体。言之有物,不可大而概之。

2.调动孩子的感官

眼睛、嘴巴、耳朵,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官,要让儿童从小就多听多看,刺激和发展感官比给很多“死”的知识更有价值。

3.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教师的情绪很重要,应该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是积极的、乐观的、饱满的,这些正向的情绪会给儿童一个幸福人生的底色。反之,孩子会更多表现出消极的、悲观的负面情绪。

4.营造情境

教师要给孩子有准备的环境,包括规律的、秩序的环境。我们常常讲自由和秩序的关系,给孩子自由是放飞心灵,并不是没有要求。马路设置了红绿灯,车辆会走得更快。孩子的行为也要设置“红绿灯”,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规范是让儿童学会社会规则,不是限制儿童的发展,我们要给儿童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开放宽松的发展环境。

5.启发幼儿的独立性

智力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要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在教导孩子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启发孩子说出自己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有价值的。

三、做幼儿社会化的启蒙者

好的教师是幼儿社会化的启蒙者。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而教师正是孩子这个过程的引路人。虽然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老师是术有专攻者。幼儿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有几个需要“紧走几步”的关键阶段,教师恰恰是这“紧走几步”的关键人物。就好比孩子从河上的小桥走过,要想不掉进河里,就需要学会平衡和控制,老师正是帮助孩子掌握平衡和控制的引导人和教导者。

1.社会化决定人的幸福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而能力却无法弥补道德的缺憾。幼儿是否能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主要取决于他的社会化水平。幼儿的社会化过程有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其中,外化更多是一种简单的模仿。比如孩子喜欢某位老师,他会情不自禁地去模仿老师的声音、动作,这些都是外在的。直到他把这些行为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行为时,才达到内化。很多人为什么不幸福?这和他的社会化程度分不开,比如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人,始终停留在模仿水平上,一直达不到内化,这样不免会出现心理冲突,内在和外在的不统一和不和谐。一个人,只有他是发自内心地自主地接受社会的东西,包括道德规范,他们才能从中找到乐趣,从而实现外化向内化的转化。比如,孩子入园前在家里约束少,相对自由些,入园后则要学会过集体生活,要遵守各种规则,刚开始有一个适应过程,慢慢地就形成习惯,达到内化。

2.如何形成社会化

社会化不是教会的,而是实践的结果。因为仅通过认知是不会达到社会性的内化的。幼儿社会化的形成,需要教师为他们营造各种情境来实践。同时还要训练儿童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问孩子是马跑得快还是企鹅跑得快,孩子的回答肯定是马跑得快。假如给孩子们看一部关于南极的纪录片,孩子们就会看到企鹅灵巧地在冰雪上行走而马却寸步难行。再问,马跑得快还是企鹅跑得快,孩子们会惊异地发现,企鹅跑得快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们最后发现任何事物都处在一种社会情境和关系中,快和慢不是绝对的,要看具体的环境与情景。如果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他的思维会更灵活,会容易适应社会。

3.给幼儿创设一个“气场”

引导儿童,老师并不需要做太复杂的事,但要给他们创设有效的环境,孩子们一踏入这个环境就会惊喜,就能表现出无比兴奋。我在美国曾经看到这样一件事情:在一个幼儿园里,孩子都穿好外衣去做户外活动,只有一个小女孩始终穿不好外衣,这时候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把她的衣服铺在地上耐心地告诉她如何才能穿好,老师做了示范,又让孩子自己穿,直至这个小女孩学会为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着急和催促孩子,而是不断地帮助她、鼓励她。在很多时候,教师要给孩子理性的东西,给得到不到位就是专业性的体现。好的老师善于运用表情、语言、动作等各种手段创设出一个能激活幼儿情绪的气氛,也就是俗话说得“气场”。

4.给幼儿智慧和艺术

一定要给儿童智慧和艺术。这就需要老师本身就是智慧的和充满艺术的人。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生动而充满活力,我们的教育不是冰冷的、机械的,而是丰富的、生活的,让儿童能不断地能体会到成长中的烦恼和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第一,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家长有时候会要求教师做一些事情,那么我们就要看家长的要求是否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比如,一些家长认为“不打不成材”,只有在高压下孩子才能有出息,追捧“虎妈”的教育模式。但是很多研究告诉我们,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才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和教师的目标是一致的,一定要协调统一。一些家长把孩子“扔”给幼儿园,自己图个一身轻,这是不可取的。儿童成长需要家园互动。第二,发掘幼儿的潜能。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幼儿显现出来的能力,只有好教师才能发现并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把儿童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能力。教师是幼儿成长路上的导师和专业指导者。最后,我要说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责任很重,十分光荣!

作者:丛中笑 单位: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

第二篇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学方法上过分依赖教师授课。有些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分配给孩子自由活动和游戏的时间非常少。这样的幼儿园教育无异于一个小学模式。教师在前面讲课,孩子在下面听课,不守纪律的孩子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教师对孩子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要求幼儿以反复重复的方式去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少、游戏活动少、师生互动少,让幼儿在机械的记忆中紧张而枯燥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很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和畏惧情绪。

2.教学评价上过分强调学习结果。教师以孩子是否掌握拼音、汉字、运算等作为评价孩子学习的唯一方式,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否喜欢学习、是否感到学习的困难、是否对没学会的知识感到迷茫等都被教师忽略。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造成孩子缺乏学习活力和热情。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家长的过分期望。我国的家长几乎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有的家长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知识的教育。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每天都在督促孩子学习,考查孩子的唐诗、运算等智力知识,而孩子一天过得是否开心等缺乏应有的关注。2.幼小缺乏良好的衔接。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不应该进行入学考试。但现实的状况是很多优质小学面对众多的生源而举行入学考试或面试,家长和幼儿园不得不提前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1.形成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对家庭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幼儿园按照幼儿的成长规律教学时,需要家庭方面给予支持、理解和配合,形成良好的共同教育环境。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消除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等于放弃幼儿到达小学入学前的过渡和衔接教育。幼儿教育应着重对幼儿对知识启蒙,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让幼儿更加独立和坚强。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刻意去灌输小学的知识,应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喜欢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形成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3.加大对教育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或社区应建立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形式及水平的监管机制,杜绝灌输小学内容。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监管,实现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作者:刘淑静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虹桥镇中心幼儿园

第三篇

一、注重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对幼儿教育中要从小渗透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学习、娱乐活动等角度入手,让孩子学会合作。其中在娱乐活动中,塑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氛围,引导孩子关心、帮助其他伙伴,注重其他人的感受,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分配任务的方式,将不同的任务交给不同的孩子来完成,之后让孩子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此外,还要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当小组内的成员不能完成任务时,为了集体的成绩要主动帮助他们,塑造孩子的优良品质。

二、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之所以注重幼儿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未形成系统的道德观,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通过正确的培养方式去塑造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小注重孩子思想道德素质,避免出现人情冷漠的社会现象,现代社会的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会逐渐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孩子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孩子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进行评判,及时地改正孩子错误的想法,避免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举动,幼儿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当家长和老师面对一种情况采取的行为会让孩子认为遇到某种情况也该如此,因此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到不闯红灯、主动帮助摔倒的老奶奶、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素质教育做出最大的努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孩子的视角和观察力与大人不同,他们能够发现我们忽视的事物,加上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提出许多新颖的想法和观点。兴趣和发散思维是想象力的基础,教师和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因为固定的学习模式和普遍的规律去束缚孩子,让孩子大胆地去想去做,敢于对现有的事物进行质疑,让孩子亲自动手去验证和创造。幼儿园内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将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灵活,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丧失信心,教师和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坚持下去,适当地给予帮助,让孩子明白困难时不可避免的,一旦放弃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尊重孩子的意见去选择坚持还是放弃,教育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也应该坚强地面对挫折,勇敢地向前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通过实际的行动为孩子树立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正面形象。

四、加强家庭中幼儿的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地引导孩子,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素质教育。摒弃溺爱孩子的错误教育观,不能将孩子作为家中的“小皇帝”,惯着孩子,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基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去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锻炼孩子应对困难的能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素质教育环境,为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除了教师的正确培养外,还需要家长和整个社会的正确引导,通过合理的途径去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孩子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塑造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环境。只有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唐连芝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冯家口小学

第四篇

一、要用明确的话语向幼儿提出严格的要求,慢慢引导,循序渐进

幼儿掌握的语言知识以及生活经验都比较匮乏,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像对待大学生那样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或是用书面化的正式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要求,幼儿就会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最终的行为和做法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严重者便会把那些错误的、不良的行为习惯看成是教师要求的、正确的行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周密思考来用最简单的、最明确的语言来向幼儿表达出自己的要求。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幼儿现阶段拥有的各种能力,确保自己的要求符合幼儿阶段的孩子,从而既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够让他们在其中感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幼儿用餐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严格告诉幼儿不要浪费每一粒粮食,必须保证自己的碗里没有剩余的饭菜。在幼儿阶段,即使我们看起来简单的要求也需要幼儿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因此,教师一定要确保自己的所提要求的合理性和适宜性,否则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仍然达不到教师的要求的话就会使其自身的自信心受到伤害,对教师或是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如果在今后的学习中幼儿真的不信任教师了,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为此,我在要求幼儿如何去做的时候,都是用最简单的、最明确的、最通俗的和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甚至会清楚地告诉幼儿具体的做法。例如,要求幼儿要有礼貌、待人要热情的时候,我就具体要求幼儿,每天早起来到幼儿园的时候要向教师和其他小朋友说“早上好”,同样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要说“再见”;当家里或是幼儿班里来了其他的小朋友或客人时,我们要主动热情地招待他们。然后,我特别留意早上或是放学时幼儿的行为举动。第二天,我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那些没有按照教师要求做的幼儿给予提示,告诉他们今天要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做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要用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幼儿,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虽然教师的批评也是为了幼儿好,但是这种严肃的批评行为却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一旦教师用严厉的话语来说他,幼儿就会觉得教师不喜欢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运用鼓励的方式来提示幼儿错误所在。这样,幼儿就会感觉到自己即使有错误教师也是喜欢自己的,从而产生规范化自己行为的动力。例如,幼儿的注意力十分不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溜号或是做一些小动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大部分都会采取鼓励的方式。如我会在课堂的一开始告诉幼儿:“小朋友们,我们即将开始学习新的知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老师讲述的内容中来,因为你们是老师最好的学生。对不对呀?”这时候我就会听到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对!”这样的夸奖就会让幼儿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就会特别自觉地保持注意力,专心听讲。即使在课堂中再有一些出现小动作的幼儿,教师用眼神来暗示就会让他们回复原来的学习状态,从而让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听讲行为。

三、教师要及时、有效地矫正幼儿出现的错误或是不规范的行为

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或是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之所以会有这样行为和错误的出现,是由于在幼儿阶段他们并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他们不知道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因此就会盲目的模仿。如果对于这些错误的行为不能够得到及时的遏制和规范的话,就会让幼儿认为是正确的。为此,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幼儿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和错误行为。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这些孩子都是被宠着和惯着,从而使得这些幼儿的脾气十分暴躁,同时会有一些比较自私的行为,如随意耍小脾气、拼命哭闹、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等。对于这些行为,我们教师不能够采取姑息的态度,一定要及时制止。只有这样,幼儿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是不对的。这时,教师再将良好的、正确的做法告诉幼儿,就会使幼儿有效地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引导和培养。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及时发现幼儿身上不规范的、错误的行为,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确保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戒备思想会十分低,容易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同时自身拥有的不良好行为也比较容易表现出来。这样就会十分利于我们教师及时发现,并能及时纠正这些不良行为,监督学生进行改正,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行为引导和培养的关键时刻,运用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去教育和引导幼儿,让他们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快乐、有效地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王小翠 单位:河北省涞源县第一幼儿园

第五篇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理念的转变

(一)从农村生活实际出发,回归生活

“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是现代教育培养人的基本要求,农村幼儿教育应从以往“看孩子”、“学特长”、“小学化”几种倾向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即课程应当从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农村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情景中提炼教育的价值,培养儿童真、善、美的品质,锻炼儿童勤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最后将课程重新回归于生活,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发现自我。因此,农村幼儿教育课程应根植于农村特有的环境,应依靠农村人生活的真实情景来实施教育,而不是一味追求向城市靠拢,追求所谓的“新理念”。

(二)牢固树立课程资源意识

意识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当缺乏某些方面的意识时,便不可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因此,课程理念转变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对课程有重新的认识与定位,将静态的课程看作动态的可发展变化的课程,摆脱传统的以书本作为课程唯一来源的桎梏,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将能够利用的一切有利因素纳入到教育过程中来,优化幼儿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

(三)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形成特色课程

追求特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与“同质化”办学相比,特色课程越来越体现出自身优势。而在追求特色的过程中,农村幼儿园不必刻意寻求所谓的“潮流”或“时髦”的课程模式,而是应当汲取城市幼儿园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学习其课程开发的方式和手段,以农村本土课程资源作为开发利用的对象,将最具教育价值的本土资源转化为课程,从而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尤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的人、事、物表现出许多新的气象,幼儿园更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新的变化,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敏锐性,建立起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陕西农村幼儿教育资源构成现状

笔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对陕西农村幼儿教育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课程资源进行了一些梳理,总体来说,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在农村,各种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相当丰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蕴藏着现代教育所需的极具价值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构成状况大致可分为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人际资源。

(一)自然资源

儿童的天性应在最自然、最真实的环境中成长,而农村的自然环境是最适宜儿童生活的,这种真实而自然的生活环境是幼儿教育的最佳条件。农村广阔而纯净的天地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理想境地:碧绿的麦田、清澈的河流是幼儿嬉戏的场所;随处可见的树林、菜地、果园、碾场、戏台等无一不给儿童带来童年的欢乐;乡村特有的沙、石、水、土、花、草、树、木会给幼儿带来无尽的乐趣;还有散落在各处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等。这些是陕西农村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任何村落都少不了这些最常见的事物。但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它们是幼儿园可信手拈来的宝贵的教育资源,能够给儿童带来最直观、最生动的学习经验,如果积极加以开发利用,会极大地丰富当地农村的幼儿教育课程内容。

(二)民俗文化资源

陕西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历经数千年沉淀与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主要表现在饮食、娱乐、礼仪、艺术等方面。农村地区特有的饮食习惯、食品制作方法,各种有趣的娱乐项目如民间游戏、地方戏曲,以及农贸集会、庙会等是农村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还有民间传统艺术,如草编、剪纸、泥塑、皮影,以及流传于民间的丰富的故事、神话、传说,妙趣横生的笑话、寓言、童话、儿歌、民谣、谚语等都是幼儿教育中可被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具有真实、客观、便于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三)人际资源

农村是“熟人”的社会,各家各户保持着亲近的邻里关系,人与人之间靠感情维系彼此的关系。“一家有事,全村帮忙”的传统在陕西农村屡见不鲜。这种亲近的人际关系构成了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而蕴藏其中的人际资源是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点。幼儿的家长、老师、亲戚、邻里,所有关心教育的人、威望较高的长者、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及民间艺人等,都是农村幼儿教育过程中潜在的人际资源,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有利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使儿童从小感受人与人之间亲近的关系,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发展儿童与人为善的品质。

三、幼儿教育资源开发存在的障碍

陕西农村幼儿教育资源丰富,存在形式多样,但开发利用状况却不容乐观。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农村幼儿园对教育资源认识不足,缺乏开发意识,没有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有些幼儿园教师甚至对教育资源开发感到非常陌生,认为与己无关。还有少数幼儿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不能长期坚持,开发利用成效不显著,效果不持久。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障碍:

(一)内驱力缺失

陕西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相对落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对教育资源认识不足,缺乏教育资源开发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师以完成本职工作为己任,只将日常保教任务完成即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没有进一步的职业发展愿望,如果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或谋生手段,便会马上放弃幼教工作。当然,这种状况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水平落后、教师待遇偏低有直接的关系,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缺乏教育资源开发的内驱力,没有主动寻求课程发展的欲望,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一般教师都不会积极主动地承担这项工作,而一旦幼儿园或上级部门有这方面的要求时,仅以比较浅表的方式加以应对,课程资源开发不会深入、持久地进行。

(二)理论基础薄弱

教育资源开发要求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具备相当高的职业素养和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和识别、选用教育资源的敏感性。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职前培训,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对幼儿教育理论及相关课程教学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即使部分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有开发教育资源的想法,但也很难付诸实践,想做而不知如何去做。愿意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无奈自身力量不足,没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这是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三)缺乏外在支持

学前教育的发展处在社会大环境这个生态系统之中,如果没有外界支持,仅仅依靠幼儿园或教师自己的力量去寻求发展,必然困难重重。农民对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并不十分了解,传统观念浓厚,对新的教育理念很难在短期内接受。所以在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幼儿园或教师的某些做法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提出反对意见。此外,农村幼儿园资金有限,硬件设施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教育资源开发方面的引导和支持。这使得农村幼儿园没有进行课程开发的优良的外在环境,因而难以持续有效地进行这一工作。

四、对策与建议:打造陕西农村特色课程资源

文化和自然是儿童生活环境的两大层面,立足农村实际,以陕西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人际资源为土壤,在真实开放的大环境中积极构建适宜农村儿童的教学方式,使儿童在最纯粹的自然环境之中,与环境互动、与人互动,以达到身心和谐统一发展,这是目前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可行思路。

(一)以自然为师,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学龄前儿童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通过感知觉获取经验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方式。大自然蕴涵着新奇、直观、可感知的多姿多彩的事物,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去发现、探索和领悟。可以说农村幼儿天生具备与大自然对话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例如,可开展“家乡的水果”活动,带领幼儿进入不同的果园,观察了解各种水果的外形、营养、口味、生长过程等,通过自制果盘,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愿望。乡间的沙、石、水、土等自然物是开放的活动材料,通过触摸、混合、叠加、倾倒、堆砌等过程,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创造。可通过制作植物标本、昆虫标本、麦杆玩具、草编玩具等,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和审美体验。此外,冬天的雪、夏天的彩虹、春天的野花、秋天的庄稼,以及家禽、家畜等无一不是农村幼儿教育的“活教材”。引领幼儿徜徉其中,提供给幼儿最真实的环境,不仅有助于幼儿获得最直接的感性经验,也可不断激发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

(二)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形成地方特色课程

各地民俗文化具有独一无二性,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必须植根于民俗文化,从中开发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彰显陕西农村幼儿教育的特色。民间艺术蕴涵着深厚的教育价值,围绕凤翔泥塑、安康皮影、陕北剪纸、陕南茶文化以及秦腔艺术、民间社火、传统食品等都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在凤翔泥塑活动中,可带领幼儿欣赏泥塑作品,了解凤翔泥塑技艺的历史发展,了解其制作过程,学习简单的制作技巧。在剪纸活动中,可安排幼儿观看剪纸表演,收集剪纸图案,自己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作用和意义等。秦腔表演是关中地区农村常见的文娱活动,几乎每个村落都有戏台和业余戏班。可组织幼儿观看秦腔表演,了解脸谱的含义,参观戏台,观察戏服、道具、乐器的使用情况,让有兴趣的幼儿试学试唱等,从而丰富幼儿对秦腔艺术的感性经验。此外,农村各种“过事”活动中饱含着传统礼仪、风俗习惯等内容,其中的节日习俗、庆典活动都可成为幼儿教育的特色课程资源。如过年时挂灯笼、贴窗花、写对联、耍社火、舞龙狮、踩高跷、蒸花馍、烙面皮、炒臊子等活动,都是幼儿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幼儿对此兴趣浓厚,可以此为内容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儿童在直接感受与体验过程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使儿童在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获得熏陶。

(三)在有情的人际环境中拓展教育内容

陕西民风淳朴,百姓厚道,邻里和睦,敬老爱幼,农村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有情”社会。在这里,虽然人们文化素质有限,对幼儿教育的看法不一,但看重孩子、热爱孩子,愿意为孩子的成长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宝贵。这其实就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所需的外在支持———人际资源。农村幼儿教育要获得长足发展,应充分开发利用人际资源。如,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园教,了解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从而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邀请民间艺人来园献艺,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农忙时节带领幼儿在田间地头为劳作者递水送毛巾,了解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逢年过节开展一些访问、座谈、文艺表演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增强幼儿人际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在这种充满情意的环境中,幼儿可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逐渐形成朴实、善良、诚实、友爱的好品质,为幼儿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特色,开发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文化、民间教育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园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认识,转变观念、立足实际、克服障碍,积极探索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

作者:郭丽 单位:陕西宝鸡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