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一、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内涵解析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国外基本上都是在实证研究和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抽列出了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侧重的是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特质。国内研究代表性成果是孟万金等编制的《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将中国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分为智慧、人性、勇气、节制、公正和超越六个维度,涵盖21个大项目,66个小项目。以此为测量工具,研究者们对不同类型(如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等)、不同阶段(如小学、初中等)学校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但对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还较少触及。笔者以《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得出的关于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六个维度,对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集中在勇气、人际、智慧、节制、超越、公正等方面。提名频次较高的几个品质依次是:热情活力、友善、爱与被爱、兴趣和创造力、洞察力、诚实品质、社交智力、多维度看问题、勇敢坚持、审美、宽容、公平、希望和信念、热爱学习等。[1]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并可以发挥引领幼儿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

二、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

好奇心是一种对新异刺激的反应倾向,是幼儿探知世界的原动力。幼儿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在客观环境和成人引领的作用下,好奇心会发展为较为稳定的兴趣,进而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内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如果幼儿教师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思维发散和灵活,敢于坚持、尊重孩子,就会更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好奇心的表现,更机智地把握引领孩子探究的教育契机,更智慧地提供物化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感知和操作的能力

幼儿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外部客观世界的,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幼儿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幼儿教师不能为了预设的正确结论对孩子进行机械的训练和灌输。教师能不能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给幼儿创设充分感知和操作的机会和材料,与教师的教育智慧、个性特征有极大的相关。幼儿教师如果更多的拥有提名频次较高的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就更愿意也更智慧地引领孩子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

(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不断完善

幼儿社会性的完善是其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尊重的权威体系核心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幼儿教师的乐观、宽容、爱心、责任心、诚实、自信、公平等会很好的影响孩子,具有这些品质的幼儿教师也会更注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其建构起这些内容。

三、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好奇心、探索、爱、乐观,感恩、宽容、坚持等,这些积极的品质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但这些美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并不是自然的就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就能稳固地存在于人的心理结构之中,甚至在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之下还完全有可能从人们的心理结构中消失。因此,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呵护与培养。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主体的力量不可忽视,但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预,更是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外部的影响仅仅依靠潜能或自我成长的力量,人就很难发展自我并达到自我实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幼儿教师群体需要建构起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结构。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整体状况不尽理想,在智慧、勇气、人际维度水平偏低,和理想的模式需求有很大的距离。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后的培养很重要,职前的培养更重要,更可行。因为心里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提升的过程,职前的培养能缩短幼儿教师入职的适应期。职前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和资源,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进行准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专业文化氛围

1.创设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能更直接更便捷地影响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可以着力创设一个有益于培养学生形成热情活力、乐观、创造力、乐于交往、审美等积极心理品质的环境。如创设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班级墙饰文化,能彰显学生青春活力的创意作品展示,能有利于学生交流和交往的多形式座位排列等。通过这些举措,营造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特有的和谐、唯美、自由、富有灵性的物质文化环境,浸润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2.创设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精神环境

大学生是富有青春活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愿意表现和富有朝气。学校可以根据学前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与主持竞赛、创意手工、创意环境设计、专业艺术技能展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答辩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如领导能力、团队精神、职业信念、职业精神、职业追求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开设有益于形成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课程

1.形成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资源

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形成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资源,采取集中培养和分散突破相结合的方式,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2.整合课程形式,体验、表现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改变的过程,更需要学生在不断的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去内化去践行。学校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课程形式,如团体辅导、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心理拓展训练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强化内部动机,稳定行为表现。

(三)开展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

1.通过与社会积极互动,体验积极心理品质

个体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发展自我、表现自我、证明自我的。鼓励学生努力去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更积极、更有效地去维系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体验在建立和维系自己的支持系统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会让个体变得更为乐观、自尊、自信和自强,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又提升了个体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和适应力。

2.通过与幼儿积极互动,践行积极心理品质

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中,诸如热情活力、诚实品质、友善、爱与被爱、洞察力、兴趣和创造力、社交智力、多维度看问题、勇敢坚持、审美、宽容、公平、希望和信念、热爱学习等积极的心理品质才能得到更好的彰显和肯定。学校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践行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之下,关注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就能更明晰和有效的感知个体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认识到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作者:马丽枝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