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乡村医学教育研究及启迪

国外乡村医学教育研究及启迪

1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及实施办法

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应运而生,后者包括有以下几项任务;即医师短缺地区计划、乡村医师协助计划和乡村医学教育计划,这一揽子卫生立法主要为杰斐逊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伊利若斯大学医学院在本州政府的支持下,为解决本地区农村或小城镇医师短缺与居民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分别于1971年、1974年和1993年出台,其主要运作方式就是从考取其医学院的学生中挑选出来自乡村或具有乡村背景,且愿意到本州乡村地区或偏远地区承担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作为培养对象,一般于大学第三年到乡村或社区进行完善的家庭医学及全科医学的临床实践,了解初期保健工作的运行模式,在学习期间均享有一定的助学补贴,毕业后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完成全科医师的毕业后教育,然后再到乡村从事医疗工作,在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通过这些乡村医学教育计划,在乡村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稳定率为87%左右。

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之所以成功运行数十年,其主要经验为:政府支持并制定合理的支持计划与政策是基础;医学院校培养高质量医学生,全力加强乡村地区合格医师建设是关键;只有医学院校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生,且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居民是保障。只有政府财力支持,医学院校专业协助,有一批有理想,不畏艰苦的青年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城乡卫生人力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才会得以根本改变。

2对我国全科医师培养的启示

近30多年前,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也曾尝试过与上述计划相似的乡村医师培养方案如早年实行的“三来三去”的毕业生分配政策(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从少数民族地区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去;从边疆来,到边疆去)以及后来定向分配政策(即从老、少、边、穷地区来的学生,毕业后重新分配回到这些地方去),但这些政策不仅没有解决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面临的各种困难,甚至成为毕业分配的一项歧视性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医疗人才的紧缺。当前,我国的医疗市场现状是,不仅农村地区缺医少药,而且城市医疗资源也存在极大不平均性,目前解决城乡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速乡村或城镇全科医师培养的步伐,以尽快解决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2.1以医学院校为依托,加强全科医师的临床培养和继续教育

依照美国乡村医师培养计划,一个成熟的乡村医师或全科医师的培养需要10-12年时间。而我国的国情是急需一大批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全科医师承担日益繁重的医疗卫生工作,故当务之急是加快对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即过去的“赤脚医师”)、社区卫生院的全科医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当地患者。具体做法是: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安排乡村或社区全科医师带薪参加一定时间的规范化培训,包括新理论、新进展的授课形式培训和临床技能培训两部分内容。同时,根据我国国情,高等医学院校可开设:①以学历培训为主的学历班。②以临床、公共卫生知识和技术为主的提高进修班,主要涉及卫生防疫、急救、慢性病治疗和保健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食物中毒、环境事故等方面的应对和处理。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的教师亲临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做好全科医师“传、帮、带”,同时也请全科医师来到教学医院和“三甲”医院,学习使用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观摩手术、参加教学查房,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的治疗理念和手段。通过对全科医师进行临床技能、疾病指南、先进技术与理论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训,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美国的卫生人力资源也存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虽然偏远地区缺乏医师,但是美国的医学教育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对边远地区医师选拔的标准,这也保证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享受较为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标准不能因其服务对象不同而放松质量要求。

2.2建立适合全科医师相匹配的职称晋升体系和奖励保障机制

美国的乡村医学教育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教育、政策、财政等领域,是一项当地政府主导的“惠民”政策,也是由政府“全盘买单”的民心工程,这种作法值得我国借鉴。如何既能招收成绩好且又愿意到农村或社会服务的考生,又如何能够留住现有在岗的一线全科医师,是一个值得全民、尤其是政府部门应当深思的问题,其中,建立合理的职称晋升、奖励及保障机制或许是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所在。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一定缺陷,行业间或行业内分配不均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收入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已经影响到全科医师的培养和留守。

因此,根据这一现状,应从地方政府或国家层面上加强、鼓励医学毕业生去农村、去社区并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重奖;与此同时,为在基层就业的全科医师提供稳定的福利政策,从在职培训、学历教育、社会保障、晋升发展等诸多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另外,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卫生行政部门,为全科医师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审办法,并给予对应的岗位工资级别,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有效地改善目前我国全科医科人才短缺的现象。

作者:吴小燕 陈建钢 张蓓蓓 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