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探索

一、音乐教学生活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此期间,学生所养成的某些习惯会对日后的生活与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做好小学音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其中的一部分,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音乐气息,还能带来美的享受。将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那些乐趣,有利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二、音乐教学生活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对音乐学习形式进行拓展,融合学科内容。

将音乐教学中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学科充分融合,促使音乐教学与生活更加贴近。比如说,在《粉刷匠》的教学中,可将美术与音乐这两个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据歌词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美术创作,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将其中的场景进行描绘,有利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充分意识到音乐的作用,通过对生活进行描述,抒发情绪,表达内心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促进课堂互动性的提高。

小学生因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因此比较喜欢实践与探索,但是对于理论与研究却是缺乏兴趣与耐心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与学生生活习惯相结合,对目前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创建与之相关的情境,促进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加深及课堂互动性的加强。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中,情境的创建可以将音乐表现得更加形象、更加具体及更加生动。比如说,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与王二小有关的影像资料,先帮助学生对王二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在增进其对王二小精神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以音乐剧形式对王二小的故事进行演绎,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该歌曲内涵的体会与理解。

3.将音乐情境生活化,音乐鉴赏形式要紧贴生活,内容丰富。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运用,学生学习音乐是带着兴趣与真情的,以此,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歌曲的内容可以通过表演、舞蹈、讲故事及猜谜语等形式进行表现,激发学生探究音乐曲目的欲望。比如说,学习《小天鹅舞曲》,小学生都是比较喜爱童话故事的,依据此特点,将天鹅湖的故事及芭蕾舞蹈相结合进行讲解,有利于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并发现该舞曲中所真正蕴含的美。

4.发声训练指导可设置情感场景及创建游戏情境。

在教授演唱曲目时,因小学生情绪不能精准的定位,可通过创建游戏情境来引导那些较难演绎的情感。比如学习《小溪流水叮咚响》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吹气球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绎,老师在说慢时,将气球中的空气缓慢释放,可以感受到空气缓缓流动的感觉;当老师在说快时,将手中气流快速松开,并感受气流快速流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通过气球游戏被激发,并真实体验渐弱、渐强的感觉,依据游戏感觉在进行发声训练时,可有意识的表达小溪流水的速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5.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音乐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比如说,可以根据当下比较流行的歌唱比赛完成教学,分配好学生的职务(例如评委、参赛者、拉拉队等),以班级为单位,选用海选、及决赛等比赛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与音乐演唱的环节中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与此同时,老师需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自由、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6.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示范领唱,学生跟着练习,早已不能满足如今教学的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对曲目原版演唱进行聆听外,还需以多种形式对教学曲目进行演绎,比如说,演奏、书画、朗诵及歌舞等,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及感知通道的拓宽。在进行音乐鉴赏时,依据实际,对音乐曲目通过舞蹈、谈论或者绘画等形式,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7.教学评价的改善。

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不仅是要关注学生的歌唱水平,还需评价学生对曲目的体会与理解,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正确评价。评价内容要依据实际,体现人性化与多元化,并与曲目难易程度相结合,依据学生生活习惯与生活阅历进行评价。比如说,一些民俗曲目,有些学生因为不是那个地区的,对其并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与当地民俗相结合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主动对本土的音乐文化责任进行承担,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生活化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老师应将生活中合理的生活情境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将现实生活与那些比较抽象的音乐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扩展,激发其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比如说在《小奶牛》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学生在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动物叫声,实现生活化的音乐教学。

四、音乐生活化是一种教学理念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音乐艺术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生活化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利于师生间交流与沟通的加强,将音乐生活化,有利于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激发,音乐教学目标可以通过音乐素养的提升实现。教育来源于生活,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中,应关注来源于生活的音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将音乐变成小学生艺术化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音乐与生活的结合与小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也完全符合,为学生日后学习音乐技能与音乐知识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

总之,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其作者对生活最真实的感悟及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音乐教学生活化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有利于生活与音乐相互融合,促进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提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与享受音乐奠定了基础,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

作者:吴榕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隅中心小学

第二篇:民族传统文化引进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一、合理选择教材

音乐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基本文化修养,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熟悉民间音乐。我国历史发展漫长,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民族传统文化尤为突出。民族传统文化涵盖剪纸、武术等多种艺术领域,不仅深受国民喜爱,也得到了外国人的广泛青睐。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更加突显了民族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引进民族传统文化,旨在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民族传统文化包含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内容,是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围绕学生,合理选择教材,带领学生开展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材中适当深入传统文化。

二、加强课堂教学

鉴赏、自我展现、创造以及文化知识共同组成了音乐教育,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围绕其中某个或者某几个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活动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背离了新课改要求。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资源,有效融合当地资源和小学音乐教学,实现音乐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进民族文化,并不等同于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是对现有音乐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教师以及学生应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性,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全面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改善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将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引进音乐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阿西里西》这首歌曲时,首先在伴奏音乐的带领下,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利用多媒体听赏歌曲,让学生大胆猜测这首歌曲描述哪个少数民族,然后组织学生朗读歌词,听着音拍节奏轻声哼唱,切身体会音乐形象,相互评价,最后随着电子琴的节奏分组演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初步认识了彝族这个少数民族,教学效果良好。

三、注重课外积累

教师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与指导者,要注重引导,将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引进音乐教学,为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注重课外积累。从多个层面出发进行锻炼。在班级内部成立剪纸小组、古筝兴趣小组等,还可邀请著名艺人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名家演出,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感受。因学生有个体差异,不能确保所有学生均能成为著名表演艺术家,但均应熟知民族传统文化,这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可围绕民族乐器或者民族歌曲等开展竞赛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增加了知识积累,并得到了文化熏陶。

四、构建社会平台

深化民族音乐教育,增强民族意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引进是一项长期工程,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注重校外支撑,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着重加强民族音乐方面的练习。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社会演出,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丰富生活阅历,提高精神追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五、总结

艺术素质是评判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准之一,并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阶段,应将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深入挖掘,积极传承,我相信,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作者:章晓霞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开展创新教育分析

一、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枯燥无趣,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小学音乐教师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引导学生逐步体会音乐的内在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体会音乐所蕴含的美感,通过音乐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到音乐之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体味音乐的魅力,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走进音乐世界,丰富精神生活,唤起学习音乐的激情,从而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在美妙的乐曲中产生联想与想象,发展儿童的音乐表现力。音乐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玩具兵进行曲》教学,随着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玩具兵在做什么?”,并随着音乐进行即兴表演,学生们摆动着身体,摇晃脑袋,顽皮可爱,好像自己就是玩具兵,吹着欢快的口哨,手舞足蹈。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感受音乐的节奏、音乐语言、音乐情感,净化儿童的心灵,唤起对音乐的激情。学生通过聆听、联想、表演,发挥了艺术想象,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受到艺术熏陶,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通过音乐欣赏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

二、多媒体引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信息技术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为音乐教学注入新活力,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把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把生动有趣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动画、活灵活现的生活素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利用其形象性,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提升音乐的时空效应,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教学内容。例如,《春来了》乐曲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聆听“鸟语花香的春天”的录音,伴随着音乐,向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满山的野花、绿色的草地、蓝蓝的天空、飞翔的小鸟、流淌的小溪,孩子们对春天的自然产生向往和憧憬。更深刻地理解《春来了》这首乐曲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感受想象大自然的美,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仿佛置身于美丽山水之间,陶醉在音乐的美感之中,丰富的音乐情感渗透在音乐作品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游戏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儿童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展现音乐天分与音乐才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音乐带给人们的欢愉,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音乐鉴赏力。儿童生活离不开游戏,在游戏当中孩子们自由展现个性、表达情感,融洽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音乐游戏趣味性强,符合儿童的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情节性,教师鼓励学生编创与表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音乐游戏,学生亲身参与有趣的音乐活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音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数鸭子》儿歌教学,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内容的情境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鸭子,有的学生扮演数鸭子的人,孩子们们边唱边演,在表演中学习唱歌,学生融入到歌曲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歌曲的主题内容,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思想品格。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在轻松快乐地玩中学习音乐知识,游戏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音乐游戏,学生学会运用肢体动作表达思想,提高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表达能力,学生在无拘无束地游戏中,展示了个性,发展了创造力。

四、总结

总之,音乐是展现美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师是美的传递着。小学音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用美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多姿多彩的音乐气氛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发展学生美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仲臧琪 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教育122班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高

一、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注意力易涣散,自控力差,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才会对其充满热情,所以,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应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比如,在学习《其多列》这首歌曲时,对于班里大部分学生来说,都不知道“其多列”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了介绍云南哈尼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歌舞、文化、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图、文、声并茂的形式,立即给了学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最后,画面定格在“快快来”这三个大字,让学生明白歌名的意思。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了生动式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对这首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

长期将学生拘泥在封闭式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五线谱知识的学习或是对二声部、三声部等进行周而复始的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们除了课内教学,还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充足的保障。比如,在学习《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我就将学生带到校外的绿色田野中,开展“寻找春天”的课外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来感受春天来了的变化,如小草探出脑袋、清泉叮咚作响、花朵竞相开放、小鸟满天飞舞……这样,我通过让学生走出校园,去亲身体会春天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加深了学生生活体验。在正式学习歌曲时,学生也就能入情入境,真实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三、小结

总之,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采取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策略,使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我们的正确、积极带领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范瑛 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中心校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课程导入理论研究价值

1、小学音乐导入课程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1)现阶段教学效果差。

纵观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时间安排多集中在上午或下午的后两节课,而且每个星期的上课频率低,这是音乐教学质量差的首要前提。一方面,教师对其不重视,仅围绕课本内容与教学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活动枯燥无味,另一方面,课程时间安排多为学生的疲劳期,学生参与程度低,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新时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新型要求,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全面结合学生特征、音乐能力、自身发展需求与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方式将音乐知识导入课程教学中,从思维层面与知识层面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感受。

(2)导入课程的优势。

传统教学方法遵循“我说你听,我讲你模仿”的模式,学生不仅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而且被动接受所学音乐知识,这是教学效果差的关键原因。导入课程设置即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等,这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能够灵活掌握各种教学方式,时刻关注学生需求与兴趣的变化,通过课程导入方式的开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例如,教师可采用“聆听当前流行歌曲”、“引导学生合唱国歌”等,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2、导入课程的理论研究依据

(1)导入课程设置理论依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与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要想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推动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准导入点,即从课程一开始,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这个程度来看的话,导入课程的设置是后续音乐工作顺利开展、高效的重要前提。

(2)导入课程设置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导入课程设置并不是随便的引入一个“兴趣点”,而是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特性、学校设施等精心设置导入课程,不仅让学生对该导入课程充满兴趣,而且能够跟随这一导入活动顺利进入后续的音乐学习中,这对教师的洞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具体导入能力等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累反馈经验,同时,逐步完善导入课程相关设置活动。

3、导入课程环节设置

第一环节。全面了解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各方面信息,这不仅包括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包括学校音乐设备、教师上课情况以及总体音乐教学效果质量等,找出致使音乐教学质量差、学生参与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依据,优化音乐导入课程设置的灵活度,使其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全面提升其注意力。第二环节。研究与导入课程相关的案例,例如国外该领域的导入课程实施效果研究,并结合自身导入课程教学的实践情况,借鉴合理经验,作为音乐教师进行导入课程教师的理论依据,但此环节,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将科学理论作为绝对的尊奉僵条,应当灵活把握,科学运用。第三环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导入课程教学活动。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大,更热衷于新生事物以及不同种类的游戏教学,对此,教师在导入课程设置时应抓住这一特点,当教学对象是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时,可以采用“丢手帕”、“捉迷藏”等活动边玩游戏边唱儿歌的方式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通过“榜样示范”进行导入讲解,例如,在教授乐器时,教师可用钢琴、小提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简单的曲目,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崇拜,进而在后面的乐器学习中动力十足,逐步达到教学效果;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对其不同特征进行巧妙导入,以六年级为例,其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与即将分离的悲伤,因此,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如“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导入课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第四环节。对前三环节的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科学总结,既包括学生对导入课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又包括教师的主观感受与最终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适当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估:乐器技能考核、指定曲目演唱考核、基本音乐常识考核等,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对导入课程教学的做出科学的评价,并依据考核结果逐步优化导入课程设置,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整体效果。

4、结束语

导入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这要求教师既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信息,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变化做出灵活调整,以学生实际需求为重要参考信息,以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为导入课程终极目标,并以此为基点,为其他科目的教学提供经验,对此,本文对其理论与导入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郑安坤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杨万乡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音乐教学舞蹈合理运用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舞蹈的作用

1.舞蹈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旋律是以节奏为单位而组成的,舞蹈将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以及动作结合在一起,其在音乐课堂中的出现,会让学生对音乐有全新的认识。

2.舞蹈的融入,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在引导小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搭配对应的舞蹈,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更能让小学生灵活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舞蹈的方法

1.将舞蹈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

像在讲解《小老鼠上灯台》的时候,如果只让小学生规矩地坐在座位上听,就会显得十分无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组织小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进行舞蹈表演,让小学生扮演歌曲中提到的老鼠与灯台等,达到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将舞蹈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强化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2.利用舞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觉敏感度,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处于兴奋状态,理解音乐作品的灵魂。比如,在引导小学生欣赏《天鹅湖》的时候,给学生展示芭蕾舞,能够让学生通过舞蹈,理解音乐旋律的美妙,促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认识舞蹈对音乐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能够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通过舞蹈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让小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中的快乐,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瞿珊珊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音乐教学口风琴实践探索

一、以琴辅学,寓学于玩

预习是教学方式转变的开端,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用口风琴辅助预习,寓学于玩,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孩子喜欢。如教学《月亮月光光》时,笔者用口风琴辅助预习设计方案《快乐赏乐四步曲》如下。

1.听一听。

(1)你通过哪种途径搜索到《月亮月光光》这首歌曲,你还能找到与此音乐相关的资料吗?

(2)请你分析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

(3)歌曲共分为几个乐句,在节奏上各有什么特点?

2.唱一唱。你认为你用什么样的音色才能唱出歌曲的意境,请你试一试。

3.编一遍。请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表演合作方案。上述方案,从弹奏旋律到分析歌曲,从感受意境到合作表演,通过口风琴辅助,学生主动参与,边玩边学,为后续的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以琴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科学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保证。小学音乐课最常见的有节奏导入、故事导入等,但我们通常采用自己独创的“点弹法”导入新课。“点弹法”就是把复杂的旋律简单化,降低难度,让学生易懂、易学、易操作。导入时,可由老师操作,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实践证明,用“点弹法”导入简单有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三、以琴听唱,提高效率

1.琴与听相结合,把握音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听觉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与核心。传统的视唱、听音教学都是教师反复教唱、学生重复跟唱,教学枯燥而且学生的音准仍把握不好。口风琴的固定音高对视唱练习有很大帮助,能够让学生在听觉、指法上有鲜明的直观性,对音高、音准等的把握也较好。

2.琴与唱相结合,突破难点。

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歌唱更能享受美的愉悦。口风琴吹奏与歌曲演唱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帮助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提升课堂效率。另外,小学生正处于发声器官的嫩弱期,利用口风琴还可减轻用嗓过度的问题。

四、以琴析疑,解决问题

解决好重难点问题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由老师包办,还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呢?在转变教学方式中,我们选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摒弃老师包办课堂的做法。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到重难点,但在口风琴加入课堂后,学生却可以通过口风琴点弹发现重要知识,以及错音、节奏、强弱等问题。

五、琴演结合,合作创新

演奏包括合作表演和创编展示两个方面。一是琴与合作表演相结合。合作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环节。以前没有口风琴加入时,学生的表演往往找不到音准;加入了口风琴后,学生的演唱有了琴声的指引,变得丰满自信。二是琴与创编相结合。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必须发挥其创造性。口风琴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动机,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创编旋律时,部分学生对自己创作的旋律不能准确视唱,同时又无法判断旋律是否通顺,这时候可以用口风琴将创作的旋律试奏,就能感觉旋律是否通顺,并能准确视唱创作旋律。

六、以琴赏乐,深化理解

实践证明,口风琴教学适用于任何课型,因此口风琴参与欣赏课后,吹奏与音乐欣赏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或无意注意,使其熟悉乐曲主旋律,了解乐曲结构,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口风琴进课堂,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有效地提升了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必将带领学生用口风琴继续演奏通往音乐殿堂的美妙乐章。

作者:李陈陈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

第八篇: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三个关注点分析

1关注评价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口头评价为主。这是一种区别于规范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更值得重视的是,音乐课堂上教师使用的口头评价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在音乐课堂中,学生演唱歌曲时,教师往往只会用“好,唱的不错。”“唱的不是很好,还需努力。”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语进行口头评价,没有继续指出学生演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还有的老师滥用所谓的激励性评价,整堂课中都是“棒棒棒,你真棒!”“表扬他!”等所谓的激励评价,掌声不断,赞声不停。很可能使学生对教师的真诚度产生怀疑,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们首先要规范教师的评价,确保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比如“你唱的真好,如果声音能再响一点就更好了。”“唱的真棒,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等,这样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缺点,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其次,要积极探索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一是利用“音乐小擂台”不断加分。开学初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新的考核标准:每节课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音乐小擂台”的展示,根据表演水平进行适当加分,一直加到学生认为满意的等级或分数为止。二是自选强项展示。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差异性,评价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表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特长,在自我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请家长对学生进行赏评。新课标中要求每学期学生须背唱几首歌曲。对此,可要求学生回家后,挑选二至三首自己在学校学会的歌曲背唱给家人听,然后再请家长用文字来评价自己孩子的演唱,还可以及时和老师进行交流。

2关注评价的合作性,让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合作性学习和评价的引导。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都希望在音乐课堂上被教师认可。教师应紧紧抓住教学评价的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比如,在教学二年级《包子、剪子、锤》一课时,就和学生一起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体会放松、快乐的课余生活。此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示意、一句赞美的话,都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笔者还对合作性评价作了些改革,在教学四年级的附点节奏(附点四分音符)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认识新同学”的游戏,请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说出自己的名字。念错的学生笔者就鼓励她,念对的学生笔者就像这样表扬他:“杨诗羽、杨诗羽你真棒!棒、棒、棒!”很快,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激发出来,也就会更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学习氛围也变得融洽起来了。其次,要积极探索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和评价。例如,笔者在教学器乐欣赏课时,就发现有些学生容易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混淆起来。于是,笔者就请学生课后查询相关资料,并记好笔记。随后,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们展开讨论。他们不仅踊跃发言,还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最后,笔者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得大家对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有了深刻的了解。第三,可从实际出发,探索设计一些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评价中获得进步。一是小组竞赛和小组合作。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建立和追求共同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开学初我们就采用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音乐分组,人数不限,每组人员分工合作,并给自己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种明星的感觉,上课时按纪律、参与、表现等给每个组合打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二是举办“班级音乐会”、“音乐知识对对碰”。实践表明,富有情趣的音乐考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完全可以用“以演代考”的方式进行合作性评价。无论是“班级音乐会”还是“音乐知识对对碰”,都能够引发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激发他们参与考试的兴趣,营造出愉快和谐的考试氛围,卸掉考试的心理负担。事实上,合作性评价主要是形成集体评价、集体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一开始学生们往往用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不好”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的指导后,学生的语言会生动亲切起来了。有的学生会评价道:“她唱得真好,音准又有表情”、“她们就像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看得我入了迷……”慢慢地,学生的评价就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评价,甚至是向同学们欣赏方面努力了。

3关注评价的过程性,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幸福

凸显音乐教学的过程性,首先,帮助小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小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可以适时地慢慢进行介绍一些自我评价的方法,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对照自己的努力目标,比较自己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形象标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结果作出判断。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了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会作出由概括性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比如,“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有感情地歌唱了”、“我觉得这个节奏型给人的感觉是欢快的,可我没运用好”……从这些朴实的自评言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自我认识,再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促进自我发展。其次,每一单元结束时,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对歌曲、音乐知识、伴奏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测评,以及与其他同学进行互评。一开始,学生之间的互评,就是相互指责对方的不足,甚至夸大其词,出现这样的情况后,笔者引导学生多找找自己的不足,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学生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其他同学,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受到学生对他的肯定,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主动性也能增强。

4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评价要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作者:俞静雅 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晨曦小学

第九篇:小学音乐教学校园影视实践与研究

1校园影视在音乐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校园影视既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音乐艺术中崭新而又独立的一族,具有独特、新颖的审美特征,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现代性、实用性等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校园影视,是音乐教学的一个既重要又富有创新性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求,影视艺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它是继文学、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和戏剧之后产生的影响人类最大的艺术,它已经普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此外,校园影视能够兼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表现和再现于一身,成为一种全新的声画结合的时空艺术符合作,从新课程要求来看,符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可以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去,有利于音乐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指导教学的重要教育思想。首先,运用基于开放式网络平台的校园影视,可以使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和重组教学内容,还可以将教师难以说清的、抽象难懂的音乐知识,通过校园影视使它形象化、具体化地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其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对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可以结合目前的最新技术,利用多种形式采用自拍DV,充分展示学习内容;对内容浅显、易于理解的章节可提出要点,安排学生自学;对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加强理解的内容,可以提供软硬件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实践。

2校园影视是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主要载体

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校园影视优势,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面的训练。

1)紧跟时代的步伐。

当今社会,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是脱离“新文盲”的标志,综合素质教育能反映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能体现对年轻一代教育问题上的共同价值理念如学会学习、终身教育。校园影视能提供众多有实际价值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理解教育。强调相互依存、重视和谐合作的实践态度的培养;环境教育,增强对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美学教育,补充贫乏的美学观念,培养对于美学的鉴赏与批评的能力等等。教育的多功能作用,都可以通过校园影视得以同时实现。

2)为学生营造探索与想象的空间。

校园影视是一个优秀的教育递送媒介。在新世纪中,知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造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调,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是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集中地寄予了表现者的情感与思想,把它传递给观念和听众,引起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音乐情感的这种特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学生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融为一体。而学生首先可以就某一感兴趣的音乐或影片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然后与同学、教师相互探讨,着手解决问题,最后可以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创新观念、想法,为音乐欣赏增添有利的新资源。例如:我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由于孩子们几乎都会唱,所以我在教学时把情感激发和创造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孩子们通过观看了《聂耳》《上甘岭》《开国大典》,对此有了情感上的深刻感受后,在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我说:“今天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小朋友们当一当小导演,给《国歌》制作一张DV。孩子们以每个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组请一位家长或老师帮助共同策划DV脚本、并分头摄像、找资料、图片。最后他们创作了这么几幅作品: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的场面;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艺术节开幕式的情景。由此可见,利用影视作品的片段与自拍DV,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聆听音乐,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去体验音乐、感悟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3校园影视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

3.1校园影视的运用使音乐情境充满动感,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欣赏一段乐曲时,在老师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讲解之后,初听时学生的理解会很粗浅,很浅薄。校园影视可以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加以重点的提示,在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方面,收效甚佳。这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校园影视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大树妈妈》是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为了更好的表达出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心、爱护之情,我剪辑了一段影视并且配上了一段悠扬的音乐,描绘的是:一只小鸟在烈日炎炎下飞来飞去,迷失了方向,这时听到了大树妈妈的召唤,于是它飞进了她的怀抱甜甜的睡了。由于老师动情的解说,再加上生动形象的动画影视,刹时间学生的感情一下子就投入了,赢得了学生的一片掌声。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校园影视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实现影视与音乐的有机整合。

3.2校园影视的运用使节奏教学轻松进行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而正是这付“骨骼”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它的学习是比较枯燥和困难的,学生对它缺乏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找来了相关的影视资料,辅助学生攻克难关。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这种具有进行曲风格的节奏时,播放一些国庆节阅兵式之类的电影录像。学生们在听着刚劲有力的音乐,看着动感整齐的画面时,会情不自禁地踩起进行曲的节拍。这种直观性的教学,学生不仅很快就会掌握进行曲的节奏,还能深刻理解进行曲这种节奏的内在意义。

3.3校园影视的运用使欣赏真正成为享受

欣赏课难上,是音乐教学中常会碰到的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校园影视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还可以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的形象。例如《草原放牧》是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教学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豪放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在大草原上快马奔驰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在上这堂课时上,我将草原上的影视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一望无垠、碧草蓝天、牛马成群的草原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并在课堂中尽情地享受着音乐的美。

4总结

综上所言,校园影视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新的尝试,旨在更合理、更有效地运用其进行教学,并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协作、探索、想象、创造和享受,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同时也给同学们开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使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创造新的途径。

作者:周朝丹 何白雪 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

第十篇:小学音乐教学艺教结合探析

一、歌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上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边听音乐边讲述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敢于同敌人进行斗争、最终献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学生在如泣如诉的音乐衬托下,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为每段歌词加上相应的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就能声情并茂。歌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音乐教材中有《两只懒乌鸦》之类的歌曲。有故事情节,通过形象的动物拟人化,告诉学生一个浅显的道理:做事不能偷懒、拖拉,不能指望别人,要脚踏实地的自己做。歌曲富于表演性,学生们可以通过表演来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同时,表演活动使学生手、口、眼、耳、脑得到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对学生也起到了吃苦耐劳的教育作用。

二、欣赏或演奏(唱)音乐时渗透着德育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不管演唱、演奏或欣赏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音乐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音乐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音乐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要和谐,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音乐培育学生的心灵美、以音乐启发学生的智力、以音乐呼唤学生的情感、以音乐进行德育教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三、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音乐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在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就有很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比如刚开始学习电子琴的时候,正确的坐姿、手型、如何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关电子琴……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以解放军的高尚品质来作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这无形中就给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时还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下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慢慢的这些要求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习惯养好了,学习也就变的不那么难了。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音乐课认识更为全面,音乐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音乐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音乐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四、环境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教师应在学校已有音乐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专业室场,包括室场周围的走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以上是我个人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小体会,也是对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探索。音乐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对学生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让我们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以美导真,以美引善。

五、总结

音乐、美术都属于艺术。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基本知识和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知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只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艺教结合,通过音乐的各种载体,在有形的艺术形式中传递无形的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花处处开。

作者:陈嘉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