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部分家庭教育差异性

地方部分家庭教育差异性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

1.地方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

地方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的传统理念上。从孩子牙牙学语起就教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甚至教孩子简单的加减运算。待孩子到入园年龄时,众多父母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鼓动下,将孩子千方百计塞进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如开展英语、奥数、珠脑心算等)的幼儿园,身处巨大压力的幼童们“被培训”成为常态。

2.场区家长的教育理念

场区家长的教育则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进行的,本着“生活时时处处是教育”的理念,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来展开随时随地地交谈和引导。例如:父母和孩子对话不用叠词,把孩子看作“小大人”,让孩子形成语言概念的同时也在告诉孩子不可以有特殊性,自己也是需要向爸爸妈妈那样讲道理、守规矩的;领孩子识字时从声情并茂地“读”故事,逐渐转移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这样既有利于孩子识字又保持了兴趣,还增强了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又如:教孩子简单的加减运算,父母们可以和孩子玩“开小卖部”游戏。有的家长还鼓励孩子在场区的广场一角“摆书摊”“玩具摊”等,通过这种游戏、实践活动教孩子学加减运算,不仅有效促进了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会了与爸爸、妈妈、亲戚、老师之外的人交往,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二、教育期待的差异

1.地方部分家长的教育期待

地方部分家长只是想让孩子受教育、学技能,以便找到一个稳定工作。也有家长认为有高学历是未来谋生的必要条件。所以从怀胎的那一刻起便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素质教育、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

2.场区家长的教育期待

场区大部分家长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所以多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教育能力的感知差异

1.经济上的压力和时间的限制

地方家庭存在有两种明显的现象:一是因为经济条件差迫使家长们不得不年复一年在外劳动,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业。二是对孩子的学业发展能够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但是不能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场区家庭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时间上都较充裕,因此,无关事情的大与小,家长都有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时间和精力。

2.教育上的无力

地方部分家长因自己受教育少而在指导子女学业方面普遍有一种无力感。教导的方法简单而直接。孩子有错时常以打骂来纠正错误。也有部分家长能为孩子提供课外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可以帮助孩子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孩子犯错时尽管知道循循善诱应该是有效的办法,但实际上他们还是很容易会失去耐心,较少鼓励孩子。另外有的家庭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且经常出差,使得孩子狭小的心理常显得不完整,甚至产生轻度焦虑情绪。场区家长大多是科研人员,综合知识与能力、道德素养都占有优势,因此在子女的做人、做事、学业、思想、心理等各方面都具备极佳的教育能力,并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品德教养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孩子沟通涉及面广泛而不空泛、深远而不敷衍、不强制不独裁。

四、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

1.地方家庭教育环境

调查显示:地方21%的家庭“有书柜”,且有少量存书;近三分之二的家庭,除了参考资料,几乎很少购买其他书籍。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约占12%;大多数家长的业余时间是在看电视(77%)、上网(10%)、聚会(27%)中度过的。

2.场区家庭教育环境

场区每个家庭(外来打工家庭除外)既重视物质生活的投入,更重视文化生活的投入;既重视经济的投入,更重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家中除必备的电脑外还会根据需求购买故事机、学习机、复读机等硬件设施;均有布置书房,设有书柜,每年在各自单位或邮局、网络上定期或不定期征订报刊图书、学习工具书等供家庭成员学习。尤其是年轻的父母常常会与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心得。因场区户外环境设施单一,不存在诸如夜店、网吧、酒吧等场所,闲暇之余父母们也多半是带孩子去图书馆、体育场、游泳馆等地或借阅或购买或运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场区与部分地方家庭教育的诸多差异,作为家长在一心为子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扬长避短、融会贯通,努力寻找其中的最佳结合点,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才能让孩子的成长充满幸福的体验。

作者:贾艳萍 单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