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

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

实训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师范类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实训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困难,从实训条件保障、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方式和实训教学评价方面构建音乐技能实训体系,力求为音乐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基础,同时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构建音乐技能实训体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社会对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从业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级师范院校都开始重新整合、优化办学目标,以达到既能突出本校特色,又能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的目标。笔者在对不同层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后发现,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高校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和“OBE”产出导向的目标理念,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趋势。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儿歌弹唱、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等,这些课程看起来种类繁多,但在内容和目标上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目标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熟练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并运用到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管理与组织中。

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实训存在的问题

1-音乐实训教学设备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矛盾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中,教学场所根据不同课程的需求有不同的安排。钢琴课程教学场所一般是有固定的数码钢琴教室,而其他课程并没有较固定的实践教学场所,一般都是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实践环节则需要更多的专业设备和教具,以及在与学生组织活动和模拟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更宽阔的空间。从现有的教学条件来看,只有数码钢琴教室可以基本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其他教学场所都是流动的,音乐实训教学设备存在数量少、利用率低、不够完善等问题,对音乐技能实训教学的开展无法提供有力保障。谢章莲在2014年调查江西省三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发现,“钢琴数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不少院校不得不给学生安排固定琴点,学生因争抢琴点而发生争吵的事情常有发生。”除此之外,还存在师资队伍结构矛盾的问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任课教师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有着较扎实的技能功底。这样的师资现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专业技能强的教师往往不能“面面俱到”,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音乐教学理念与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有一定的偏差;部分教师没有幼儿园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领域并不了解,相关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

2-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不匹配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与学生的专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选曲与专业音乐学院的内容并没有本质区别。有的教材对音乐技巧做了过多的要求;有的教材曲目选择偏难,儿歌作品太少;有的理论内容太多,完整的课例太少。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层面上看,音乐课程的教学是按照“纵向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学习的顺序一般为: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幼儿歌曲弹唱—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完全纵向的组织结构,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一般都是零基础,到大学时期才开始接触五线谱、乐器等知识与技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要学好这么多内容,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的现状是学完视唱练耳可能仍无法唱准五线谱;弹奏和演唱的曲目在考试结束后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音乐活动设计实践的时间明显不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技能并不需要学得很深入,而是要在掌握够用的技能基础上,提高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仅仅只是纵向组织教学内容,是很难发挥其有效性的。

3-音乐教学方式固化,缺少合作交流

近几年,虽然出现了“翻转课堂”“体验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教师仍以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教师讲授,学生坐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并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技能练习。音乐课程一般在大班开设,教师在音乐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先面向全体同学传授知识点和示范技能,然后学生一起反复练习,在练习上多采用齐唱或者齐奏的方式,有时也会针对个别同学进行检查反馈。在教学方式和流程上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相互合作。窦全能等在调查S高校后发现,“本科生在所开设的专业艺术技能课程中,在钢琴和手工课程的课后练习作业上所花费的练习时间是最多的。”这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更关注课堂教学的成效和学生练习方法的掌握程度。传统大班制的教学方式从音乐技能学习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基本技能的理论层面,无法熟练操作过程,课后自己练习也比较困难,特别是部分音乐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课堂上没有参与感,长此以往会丧失对音乐技能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4-音乐教学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

教学评价是成功的教育教学必备的要素。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评价内容不全面。音乐技能课程的评价内容基本等同于考试内容,以唱一首歌、弹一首钢琴曲或讲一节音乐活动课为主。这些内容并不能全面覆盖教学目标,其更侧重于强调音乐技巧,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音乐能力的提升;其二,评价方法单一。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中,主要采取考试的方式,以分数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强调过程性评价,增加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但是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还是采用考试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评价的方法。其三,评价标准不实际。评价标准一般是对演唱和演奏的一些结构性指标,评价细则的表述多以对音乐元素表现是否准确为主,这样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起点较低,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差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过分强调音乐专业化的评价标准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使用同一标准衡量他们的学习成果,会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受挫,打击其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评价体系以分数为最终评价标准,过于关注教学结果,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从评价结果中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不能明确得到老师的反馈。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实训体系的构建策略

1-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建立实训管理制度

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是保障实训教学可以顺利开展的第一步。第一,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人数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场地,包括数量充足的钢琴设备、能进行音乐活动的空间较开阔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幼儿园常用的音乐教学相关教具等。第二,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音乐技能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多元的实训环境。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打破实训室与教室的界限,提高课堂实训的效率;另一方面,音乐技能的训练需要坚持练习,教师可以利用实训室为学生制定或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练习计划,交由学生组长监督管理,促使课后练习形成常规管理。建立健全的实训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实训体系的正常运作和实现教学功效的最大化。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方向,制定规范的实训教学与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教师应根据总的目标方向,结合音乐实训的需要,明确规划实训教学的课时、内容和考核标准等,避免实训教学开展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等现象,从而促使整个实训体系更加规范化。

2-明确实训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实训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教学内容是目标体系的具体化。教师在选择实训教学内容时,要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需求和学生音乐学习的特殊情况,灵活使用教材,简化甚至去掉一些复杂的音乐理论内容,减少部分难度较大的技巧训练,突出可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实训目标的重点内容。除了纵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还要横向组织教学内容。音乐技能的课程内容其实都是相通的,教师要大胆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界限,将音乐技能中必须掌握的弹唱技能以及组织音乐活动的技能的教学内容重新划分,形成专题式训练,并将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专题技能训练穿插进行,以提高实训的效率。教学内容也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音乐实训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丰富资源进行教学,也可以利用实习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和实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练、竞赛和表演。音乐技能实训内容来源于教材,但不限于教材,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技能的学习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化解教与学的矛盾

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技能的实训学习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小组合作式教学。传统的音乐课程授课方式下,常常一个问题教师要重复很多次,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让能力强的同学带动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曲目的训练过程中,将难点拆分,让学生相互合作,将独奏和独唱改为合奏与合唱,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习。第二,体验式教学。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目标中要求学生具备组织音乐活动的技能,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强调师生互动体验音乐,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要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使其理解相关的理论。教师可以创造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情境,模拟对幼儿的语气开展律动、歌唱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情感交流与互动,从而使得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并掌握知识。第三,以赛促学。根据每个学期的音乐课程安排,针对性地开展音乐技能竞赛,如弹唱竞赛、讲课比赛等,竞赛形式可以设置个人赛和团体赛,竞赛的内容最好源于平时课堂实训,便于教师指导,在避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第四,汇报演出。在音乐技能训练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展示汇报,汇报演出包括声乐、钢琴、弹唱等所有技能,提倡形式多样化,要求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强化音乐技能的学习,教师也能从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予以评价。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实训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实训目标为依据,教师在关注学生音乐技能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情感态度进行判断。教师在期末评价中不应该仅以某一个作品的完成质量给出一次性的分数,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自由的考查内容,比如,独唱独奏、合唱合奏、曲目创意编排等,学生自愿选择几种形式,教师按照比例进行成绩的计算。考试内容和形式由教师提出,让学生在有选择的考核形式下,提高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音乐技能的教学评价中要重视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要采取多标准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评价标准结构中的侧重点,对音乐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稍微降低其对技巧的要求;对音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多关注其组织能力的发展。在最终评价结果中,力求体现出评价的全面性。教师还需要将评价环节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动态发展情况,关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学习音乐的态度和参与程度等。除了给出分数之外,应当多使用文字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评价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其成为评价的主体。每个单元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发表看法,这样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角度看到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目标和评价标准,反思自己为目标付出了多少努力,是否可以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进而为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给出评价结果。

作者:王琛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