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现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摘要]复原力是指个体从压力或逆境中实现良好适应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对复原力的研究,已从最初的概念、内涵、作用机制,延伸到干预性实践研究。复原力对于心理健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肇庆学院博学书院根据相关理论指导现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复原力;书院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复原力

(一)复原力的概念与结构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对生活压力事件、疾病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同样的压力事件之下,有些人容易出现心理异常或各种生理疾病,而有些人却能适应良好。两者的差异在于面对压力时恢复的过程和能力,也就是“复原力”(Resiliency)高低的差异。具有较好复原力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或遭遇创伤以后,仍然能表现出良好适应状况,甚至回复到更好的状态。从过程取向的角度看,复原力是个体在压力或逆境中实现良好适应的过程,实质是一系列保护性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所达到的良好结果。所谓的保护性因素,依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种: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内在保护因子是指个体本身具备的,有自我保护作用的能力和个性心理特质,如积极、乐观、独立、高自我效能感等。外在保护因子则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支持系统以及良好的情感支持,如和谐的亲子关系、积极的校园氛围、团结的同伴关系等。复原力的作用过程,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挥自身抵抗压力及逆境的能力,凭借环境资源的支持,打破负性事件引起的消极连锁反应,促进个体的情绪调整,从而更好地应对和掌控环境。

(二)复原力的作用机制及模型

1987年,Rutter在对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归纳总结后,提出了四种复原力的作用机制:1.减少外部危险因素的影响,例如改变个体对危险因素的认知,避免或减少个体与危险因素的接触;2.消除负性事件的消极连锁反应,如对丧亲儿童提供良好抚养,以减除父母双方或单方离世所带来的消极连锁影响;3.提高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例如,与他人建立支持与信任的融洽关系,积累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让个体在未来面对不利处境时能更有信心;4.为个体获取资源和希望提供机会,帮助他们产生希望和获取成功。1999年,Kumpfer在综合他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复原力框架。该框架从发展系统的角度,关注复原力在个体、环境和适应结果三方面之间发生中介作用机制的动态过程。Kumpfer的复原力框架由以下内容构成:1.作为前提条件的环境刺激(如危险因素、保护性因素);2.个体的复原力特征;3.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心理调适机制。按照框架描述,环境当中的保护性因素对于个体遭遇的压力或挑战具有缓冲作用,而危险因素则会放大压力的影响。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体现在个体对环境的积极改变或者选择性觉知。个体内在的复原因素,与环境(危险及保护性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就导致了复原力的过程及图框最右侧的三种可能的复原结果———更高的、初始的、更低的复原水平。该模型的整合性较强,同时兼顾了外界环境、个体内部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并解释了三种不同水平的适应结果的成因以及发展过程。

(三)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近年来,人们对复原力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个体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二是关于复原力的干预研究。其中,因素研究摒弃了心理学应用中的一些传统障碍性模式,将研究的视角从辨析危险性因素,转移到挖掘保护性因素的力量之上,强调激发个体内部的积极品质和正能量。而在干预研究中,人们发现复原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时候,高复原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低复原力个体,表现在学习当中,复原力高的学生整体学习情况更好,这是因为高复原力的个体在面对困境、遭遇挫折时能够更勇敢、更积极,避免了压力与负性事件的持续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其次,复原力强的个体能够不断地去认清自己、发掘自己,而不仅仅是困囿于过往的挫折与失败。此外,复原力水平高的个体人际关系协调,得到亲朋好友等的支持相对较多,可以利用正面的情感态度和进取的行动,如良好的内控力、活跃的社交行为、灵活的情感转移去应对生活的压力,从而维持对未来的强烈的乐观精神。综上所述,在高校当中开展以提高学生复原力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掌握应对负性事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环境支持资源,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各种异常心理的产生。

二、书院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实践

书院制改革是近年国内高校在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的一种创新性尝试。书院以宿舍区为基础,既是学生的生活空间也是文化生活空间。书院较一般的高校宿舍,有更先进完备的生活设施,有常驻的导师以及学生自组的各类团队机构,可以独立举办各类文体教育活动,具有生活支持、教学辅助、文化教育等功能。肇庆学院博学书院成立于2012年9月,一直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文化特色,探索各种创新而高效的教育模式。复原力概念的引入,帮助书院导师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升书院整体育人环境以达成更全面的学生培养目标。

(一)创造“复原力”的外在保护因素

外在的保护性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状况与社会资源获得,书院主要针在宿舍环境、书院氛围、人际关系以及提供有意义的实践机会这几方面,为学生构筑外在的保护。

1.积极向上的环境

总体而言,书院内的住宿条件较普通宿舍要更为完善。目前,博学书院内除了一般的住宿设施,还针对学生活动需求设置了多种功能区域,如心理咨询室、社团活动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等。书院通过在公共区域展示雕塑、标语、布告栏等,弘扬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传达书院“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齐全的社区功能使学生的学习、交往空间从教室延伸到宿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更有效的保障,相互间的交流更加充分,学生在书院里里感受到家一般的融洽氛围。

2.支持性的师生关系

博学书院实施导师制,由一线辅导员或专职导师,负责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实现自我成长。书院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开放、协作、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导师们以个人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以及良好的素养,为学生提供生活及学习指导。导师工作内容的专职性,保证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实践高等教育所赋予的“服务者”角色,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宗旨,通过科学的方法为学生发展提供持续的助力。

3.自治性的学生社团组织

博学书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手段来实现学生培养。其中,社团作为以共同兴趣和意愿为基础的学生组织,是引导学生参与书院生活、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书院依照学生的兴趣需求,建立各具特色的社团,学生们依据自愿的原则参加社团,社团活动的选择与具体开展由学生们经过民主商讨、自主完成。学生通过参与团队活动,有助于提高个人能力、肯定自我价值、获得生命意义感。同时,社团活动带动了书院内的良好风气,激发书院学子们的青春正能量。通过以上方式,书院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充满活力的互动环境,学生对于书院更有归属感,书院的集体凝聚力更强。和谐积极的氛围也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积累的压力以及遭遇的挫折,成为学生的温暖港湾和强有力的支持。

(二)塑造“复原力”的内在保护因素

有稳定的外在保护性因素,并不一定就会产生复原力。个体的内在保护性因素也需要一并发掘,个体要了解保护性因素与环境之间是如何作用的,学会利用自身以及环境的资源,才能获得更好的适应性。书院在相关实验成果的指引下,通过逐步实践,依据培养目标选取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形成更专业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掌握调节心理健康的技能。

1.团队辅导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团体干预可以提高个体的复原力,因此书院选取团队辅导作为提供积极体验的有效途径。团队辅导中,成员们经过“助人自助”的过程,可以消除不良症状、改善生活适应、发展健康人格。书院团队心理辅导一般分为团体相识阶段、相互信任阶段、辅导阶段、结束阶段。辅导首先关注团体信任氛围的营造,成员由对团体的信任扩大到对周围其他人的信任,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的认同感。在辅导阶段,首先提升成员的自尊水平,让成员获得自信和自我认同;其次是帮助成员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如何管理;再次是让成员试验各种社会技能,并获得成功体验;最后锻炼成员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磨难。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后的书院学生,复原力分数较辅导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效果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2.主题讲座

书院的心理讲座通常是针对某个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以集体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期间穿插情景剧、案例分析等互动和体验的环节。课后,学员可以将个人感想与体会写下来作为总结。过程中学生复原力的提高和保护性因素的增加,并不是得益于培训内容本身,而是源自于其个人参与培训的经历和体验。学生从体验中认识到更深层次的自我,了解自己与生俱来的复原力因素,发挥个人潜在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此外,讲座培训能够更直接地引导学生改变对自身环境的认知,从而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寻求外界的帮助。相关实验也证明,主题讲座对于复原力的提升效果与团队心理辅导相当,但是在过程响应方面稍为欠缺。

3.心理咨询

书院设有独立的心理咨询室,由具资质的心理老师或经过专门培训的朋辈咨询员,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咨询中,咨询员对学生的复原力相关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恰当的咨询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个人所处的环境,辩证评价外部情况与自身的关系;帮助学生客观认识个人的内在精神、身体、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技能因素,合理地进行扬长避短;教导学生如何理性地对自己及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消解异常情绪的产生。

4.心理剧

心理剧是创造性治疗的一种形式,强调个体自发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它营造的特殊情境要求个体通过演出,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促进个体成长以便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心理剧采用小品表演、角色互换、情境对话等艺术形式表现个体的内心冲突和情绪波动,参与者在“演”的过程中投射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式、个性品质、价值倾向等。当中模拟现实的故事情节,让成员对于个人内在特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与结果有了更真实的体验,因此能够更积极地去完成自我改善。

三、总结

心理学当中关于复原力的研究仍在进行,各种理论也在持续更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改进提升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博学书院利用自身在环境、育人理念、管理制度上的优势,将复原力理论有效转化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当中所获得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有助于面对日益变化的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作者:冼美谊 单位:肇庆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