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发展概述

小学语文教师发展概述

摘要:

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广大语文教师需要重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近30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国外教育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探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1语文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代语文教育历经百年风雨,实现了从古代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由经验型转向知识型。建国后,在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的推动下,语文教育日益普及,并在语文教学中提出“听、说、读、写”并重,使得语文教育开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但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属于知识型教育。改革开放的20年中,语文教育改革非常繁荣,并且语文教育改革无不针对语文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特别是针对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作为知识的教育推向极至。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人的主体性提升的要求,社会舆论激烈批评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甚至认为“语文教育误区最终有可能使学生所受的其它学科的教育变得苍白,甚至误入歧途”。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人文涵养和主体地位,强调语文回归生活世界。总之,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期望与批评归于一点,就是“呼吁语文教育中灌注人文精神”。世纪交替之际,随着“深入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任务,对当代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卫道士,课堂教学形式是讲述—接受型的,考试也均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答案去要求学生,语文所需要的吟咏涵颂、丰富的想象、不确定、不规范的整体思维被破坏了。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需要我们把语文教学更多的视为学生主动进行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语文的本义和内在价值,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如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诊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一种体悟。其次,语文教师更应认识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学会从大自然中、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捕捉灵感。再次,语文教师要树立言语本位的教学观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观。实践性是工具性、人文性的衍生性质,人文性、工具性实现的依托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只有在语文实践中学生才懂得如何学语文、用语文,并体悟语文对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状态的人性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运用言语作品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理要素的结果。“语文教学是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言语规律和技巧的教学活动;语文课的本质是通过开展语文活动(言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言语能力)”。因此,“语文教学是从事言语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而言语的内容包括了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反映出社会规范与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的统一。因而语文学科的人文品位或语言文化特质显而易见”。基于言语本位的教学观,语文课应以关注学生语言实践为主,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语文能力。最后,要实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扮演,努力在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与考试制度、评价制度改革相适应的语文教师心理的变革,这才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新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过去语文的知识教育的观念。注重语文对人的熏陶、感染、塑造作用,强调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不断更新语文教师的原有专业结构,包括观念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

2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文教育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影响表现于多个方面,特别是与儿童此年龄阶段相应的心理特征相关,小学生更多地把教师作为模仿、认同的对象。与父母亲相比,教师作为职业工作者对儿童的影响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稳定性和专业性;从教师与小学生关系的性质上看,教师对小学儿童的影响更具有权威性,“教师对儿童的教导、要求、指导、纠正更能激发儿童形成或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动机,儿童更容易接受教师对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要求”。正是由于小学阶段儿童鲜明的向师性,小学教师的语文素养、教育素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教师,从学科专业角度讲,社会要求教师接受的是一种通识教育,更多地强调整合教育,不提倡学科分化,这也正是基础性教育的要义之一。但我们在这里讨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研究一个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发展。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背景支持下,通过反思基本认同或形成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并不断扩充、更新原有专业结构,主动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它最终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主动的发展,但在强调教师主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背景或外部的环境支持。因此,我们说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律性和他律自律性。这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从自身专业需求出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发展方面和社会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实现这三方面的统一。同时,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基于语文教育的专业发展需求又融合于另外两个方面。因为任何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进入学校的师—生界面后,他面对的作为教育三大要素之一的受教育者是教师必须与之交往,并要根据他原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其建构起新的更有意义的知识、经验的对象。基于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对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关于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说的再高位一点儿,就是语文学科的总取向问题。我国在90年代进行过语文教育的大讨论,就语文教育总体取向而言,“有的学者提出,语文教育要具有两个高度,一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高度,二是审美教育的高度:有的语文教育研究者主张,‘语文教育新的路标’是‘语感中心说’;还有人认为,语文教育以‘语用能力’为‘一元化的目的论’,等等”。可见,各种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认为语文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一个国家的时展、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从语文教育的政策层面来把握,单从语文教育的专业领域来讨论语文学科的取向,是有争论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自觉地把国家、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纳入到自己的专业发展领域,更具体地表现为要把挖掘课程的时代意义与构建学生生活的个体意义统一起来。

作者:张海燕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张东霞.《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J].学周刊,2014.08.

[2]周桂艳,牛欣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