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操作及策略应用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操作及策略应用

一、精选合理的小组合作类型,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1、根据学生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

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师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就无需多讲了。这样做的优点是:方便,就近原则有效避免了平时性格内向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无人“认领”。但是就近原则形成的分组,学生之间挨得近,在小组合作学习会相互干扰。

2、根据学生的“小团体”分组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团体”。由于小团体中的成员彼此之间有较多的共同之处,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样的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有较强的互相促进作用。但是,这样的分组,就造成了学生只会找自己的生活玩伴,要么男生一堆,女生一伙,每个小组人数差异甚大,少的二三个,多则八九人,更令人同情的是那些平时性格内向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无人“认领”,只好由教师任意调遣安插在某个小组中充当“看客”。

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分组

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交叉合作

当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我们运用交叉合作的分组方法,这样分组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帮助。但是使用“交叉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

(2)同等生合作

优生与优生合作。由于在学习中,优生的学习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合作,能够使他们取长补短,跨越式发展。差生与差生合作。在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没有了自卑心理,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得到提高。

我们不难看出同等生合作的分组容易造成:“优等生”聚会,“调皮生”汇合,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分组条件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特征。容易形成优差生的对立,不利于班内团结,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激发学生的合作激情。

合作,顾名思义,几个人组合在一个小组,做一项工作。在语文课堂上,合作的层次不一样,有浅层次的,比如“把……说给同桌或组内同学听一听”、“读给同桌听”、“组内同学分角色朗读表演”,这些合作引发的讨论比较少,大部分同学只停留在“说”、“读”、“演”的层面;有深层次的,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什么能成功呢?”,这就需要合作小组阅读文本,反复思考,认真交流,得出结论。不论是浅层次还是深层次的合作,都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过后没有任何实效,只是为了“新课改”一下,那就应该多反思一下。

俗话说:“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合作时机选得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激情。哪些时机比较合适呢?

1、为了提高每个同学练说或练读的积极性,可以在组内合作;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分组阅读,组内学生一人一段,读完后,每个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阅读中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分别指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鼓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好胜心,在这里可以刺激他们练说或练读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急需新能力支撑解决问题时,可以合作,以便集大众之智慧;

例如:在教学《春蚕》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本课的题目是“春蚕”,按理说是写春蚕,为什么写的却是我的母亲?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趁机把学习任务分配到学习小组,他们的思维因疑而动,每个学生都以积极高昂的状态参与到合作当中,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最后终于明白了题目与中心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

例如: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老师提问: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哪一个最美?由于喜好不同,学生对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中喜欢的就不同,在这方面会产生一定的争议,老师就可以把握时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不同特色。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合作的必要性,选择良好的合作时机,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过程,给予充足的自主时间

“提出问题--充足时间思考--有话可说”这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讨论的过程。如果提出问题马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小脑代凑到一起的情形,让大家觉得他们在“合作”,气氛非常热闹。但是,他们会说什么呢?首先,没有给足够阅读课文的时间,对课文内容自然是一知半解,照本宣科;其次,没有给予思考的时间,学生无法深入思考。思考是一个大脑对问题的分析;然后回忆已有知识;从已有知识中剥离有用的,相关的知识;最后根据剥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需要时间的,没有足够时间的思考,合作学习将没有任何效果可言。

1.师生筛选,归纳合作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目标导向,围绕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要适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合作学习的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听得懂,中等生有事做。要想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针对合作学习目标,进行适当的分工,让小组成员明确个人的职责。最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首先引导学生自己预习,做自学笔记,心中有数,然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达成目标。

2.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确立学习目标以后,让学习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学习,留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探究,实行个性化的思考、感悟。教师要强化巡视、指导,点拨、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相机引导。以小学文言文教学为例。小学所选文言文内容较为浅显,且“文言文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因此学生只要能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即可。鉴于此,疏通文意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如有难点,老师再点拨指导。

3.合作讨论,教师参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各人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一人汇报,其他人补充。在交流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认真倾听,有不同的见解可参与讨论。教师既要恰当引导,又要避免权威式的发言,引导学生学会共同成长。这一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和参与,使学生能够明确这样的道理:同伴之间互相帮助,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学习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求知过程。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立体化的互动求知过程。

4.交流反思,教师归纳

小组内交流讨论以后,每个小组可指定人员在全班汇报交流,对于同样问题,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对于组际间的不同见解,每一小组要认真倾听,注重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会甄别。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保持全体成员实质性的参与。首先,小组确定的发言人代表本组上台,小组发言要具有概括性,能代表小组成员集体的意见,各小组强调发表不同意见。小组发言人发言完毕,进行全班交流,由全班学生对该组观点加以评论,说明“如果是我,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讲解”这样,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个个都有发言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大家的辩论,小组的浅显结论就会变得深刻起来,这就为下一部分的教学作了铺垫。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组间的交流来完成,教师是学生集体交流和讨论的组织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是合作教学目标价值的最高境界,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与合作教学的各个细节要做到层层把关,精选合理的小组合作类型,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过程。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不断转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合作能被引导、被激发,培养合作观念,掌握合作技能,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