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对策思考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对策思考

摘要:近些年新课程改革正深入推进,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整合教育资源。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策略

主题单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强调学生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完整性,要将各章节联系起来,避免分割成多个不同的板块,这既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当知识点过于分散时,学生会明显感觉到吃力。将学习内容根据主题单元进行划分,可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充分激发教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对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与现状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知识点过于分散,或是联系性不强,会大大增加其学习难度,也不符合其心理发展特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紧密贴合学生实际,利用主题单元教学来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保证学习效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以主题单元为体系组合而成的,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知识点比较相似,将其进行整合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避免了重复无效的讲解知识点,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在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综合实践法、讨论法等,能够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第三,在主题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充分激发,课堂上也会拥有更高的自由度。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单元教学的现状

1. 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认识不全面

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新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不高,多关注知识性教学,而忽略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并未意识到主题单元教学的应用价值和优势,依然将课本内容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板块,各板块之间知识点的联系并不密切,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其要点,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2. 教学手段单一

想要让主题单元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比如分组学习、多媒体教学、摘抄优秀段落等,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对此并不关注,虽然能够意识到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但是没有选择合适的手段,教学方法不科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3. 整体性不足

综合性和整体性是主题单元教学具备的两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这两点,帮助学生打造完善的知识框架,不仅要抓住同一单元内课文的相似点,还要注重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学的整体性。但是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即便是同一单元内的课文,也将其作为单独的知识进行传授。当知识点过于分散时,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引起知识点记忆混乱、无法有效应用的情况,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课堂上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没有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在讲解知识点时,忽略了其内在联系,并未意识到从点到面、从字到句、从句到段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的发展。主题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实现由点到面,让学生有更为系统的把握。在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内在规律,突出单元之间共同存在的主题,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比如《背影》《刷子李》《他像一颗挺脱的树》这一类文章,都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重点的。作者会利用词句来对人物的性格、品质、外貌、神态等进行刻画,让课本中的人物更加立体、丰满,就像活生生的人一般。教师可整合这一类文章,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关键点,比如人物描写的要领、心理刻画的技巧等,并将其应用于写作中,在日后学习同类型文章时,学生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突出了以点带面的重要性。

(二)运用综合法,拓展教学

语文是其他各类学科的基础,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写作技巧、文明用语、处事态度等,而且还有各类诗词歌赋,可让学生领略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语文已经不单纯是一门学科,更是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和路径。部分教师在知识性教学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没有意识到非知识性教学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不全面,片面地将知识性教学当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不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容易受课本内容的限制。主题单元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在每个单元教学工作完成之后,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梳理其中相同的知识点,并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深入挖掘课文背后的内容,这既能够提升其考试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构建了完善的知识框架之后,当再次遇到相同的内容时学生可自主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预习,模块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和安排的过程中,都要遵循主题一致的原则,一个单元中的文章,从内容、表现手法方面大致相同,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每篇课文以及单元的认识,比如在刚接触该单元的首篇文章时,可能是以爱国、友情、生活等为主题的,可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调。想要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把握,在开展新的单元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致浏览本单元课文的基本内容,布置简单的预习任务。比如,“同学们,通过每篇课文的题目,大家能够知道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这几篇课文在阐述主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呢?”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初步形成整体阅读能力。

(四)把握整体,耐心指导

不光是教师,很多学生也会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习惯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并适应主题单元教学。这种现象十分正常,为了让学生更快地习惯,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重复教学”,耐心引导部分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以凸显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比如,在学习“国际理解和友好”这一单元主题内容时,很多学生肯定无法了解国家之间该如何进行交流,会误认为和人与人交往一样简单。此时教师就可适当地进行引导,告知学生国际交往要复杂的多,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背景都有着较大差异,需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该单元中包含了《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等课文,这些课文能够直接反映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尊重与友好,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的耐心引导,学生也能够意识到对待外国友人应该本着公平、尊重的原则。此外,国际交往中还应该努力克服偏见,尊重他国文化,教师可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利用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应该“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

(五)归纳文章内在联系

在单元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在事前备课阶段了解到文章之间存在的内涵关系,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每篇课文的主题也都大致相似,无论是从表达技巧、写作手法还是思想观念方面,都存在着内在联系。教师应首先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分析,除了可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之外,还可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同时,在通过内在联系理解整体时,教师还可把握每篇文章的特色和存在的差异,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顾。除了能够将知识体系的构建应用到主题单元中之外,还能够应用到单元之间,从而让教材各部门内容成为整体,可显著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水平。

(六)开展单元备课

1. 分析教材内容,提炼教学主题

想要让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了解每篇课文存在的内在联系,在备课时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从而生成课堂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想要保证主题单元教学的效率,教师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强化资源积累水平,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议,分析主题单元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无论是人教版还是部编版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会将统一主题的课文放置在同一单元中,比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有《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文章。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之后不难发现,这几篇文章都和鲁迅有关,而且单元导语也是诗人臧克家《有的人》中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 整合单元文本,拓展教学材料

在分析教材内容,提炼了教学主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依旧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从单元导读中不难发现,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通过每篇文章的描写来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事例。在课本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和教材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提升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1. 单元内整合式主题教学

单元内整合式主题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以每个单元为主,对该主题进行阐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上述案例中,单元主题为“了解鲁迅事例,学习鲁迅精神”,各文章内容也是紧紧围绕主题活动来开展的,教师先要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每篇文章的特点,让学生掌握作者的不同创作角度。比如,《好的故事》这篇文章选自鲁迅的《野草》诗集,描绘了他的故乡,从这个方面不难看出鲁迅有着比较深厚的故乡情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描写的,能够让鲁迅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立体,可让其更直观地展现。虽然从本质上来看都是表达和鲁迅有关的内容,但是侧重点又有不同,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文章,找出各自负责文章的中心句,或是记录下优美的段落,先在组内进行交流,随后派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和分享。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就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其实是一语双关,既表达了“我”的问题,又反映出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鲁迅勇于革命的精神。

2. 学生汇报成果

主题单元教学是以文本为基础的,但是又超过了文本的范畴,主要是在主题范围内,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拓展和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学习“鲁迅精神”主题的基础上,向学生科普鲁迅其他的作品,比如《呐喊》《朝花夕拾》等。组织小组成员自行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分享。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单元教学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在目前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而且还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当准确把握该方法的应用技巧,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认知特点,以点带面,突出重点;运用综合法,拓展教学;单元预习,模块指导;把握整体,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作者:孔庆敏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舞雩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