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优化策略

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优化策略

体能训练导向是指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将着眼点立足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上。小学体育课程开展中,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充分借助体育资源对当前课程进行精准定位、科学评估、重新架构,在充分利用既有体育资源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提升。具体来说,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一、精准定位,突出体育课程设置体能导向

第一,要更新体育训练的理念。要以《小学生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和学生个性特征,结合当前体适能教学发展的现状,小学体育教学要完善课程与教材设置,开发出适合小学生体质的课程体系,用全新教材引领教学实践。第二,要明确目标整合的要求。在体育课程设置的体能转向中,要采取标准的运作措施,进行目标分解和实践整合。所谓目标分解,就是要结合《小学生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将体能训练目标落实为运动参与目标、技能目标、身体素质指标、心理健康要素和社会适应性等几个方面。然后,要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组织教学内容,考虑因为年龄段不同、接受能力差异而造成的相关要素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实现目标选择与整合,促进课程目标更好地转变为学习目标。第三,要突出教学内容分类与选择。在教学内容上,要借助现代先进的体适能训练方法与实践,融合进小学体育课程中去。要重视相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在横向、纵向层面的要素协调性。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上,要包含理论知识、技能组成、拓展开发等多方面内容,要根据学生专长、兴趣,结合课程实际和学校需求,采取课题化、小型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学习。

二、多措并举,促进体能教学与体育课程融合

第一,根据小学生体质特征,依托专项训练内容,分析体能训练模式、手段与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策略。第二,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强化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的结合,确保用体能为技术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完善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双向互动,强化理论内容的学习,让小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目的及意义,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和意识。

三、抓住重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师体能培训

体能教练在体能训练与课程优化中,对于学生的体能锻炼有极强的指导价值和意义。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体能训练的发展导向,积极参与到体能培训进程中去。既要学习并梳理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制定完善的计划,也要加强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探索,开发出适合小学生体质的运动方法、锻炼手段,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自身体能的有效提升。

作者:王昱隆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