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2篇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2篇

第一篇

一、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创新学习的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学习环境,创造性才能的发挥离不开创新动机,它与课堂环境密切相关,课堂气氛民主、轻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展开多向思维,诱发出创造动机,创造性解决问题,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思维的阳光、雨露、土壤,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思想和交流情感体验的机会,产生有利于创新思维发挥的积极情感。同时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提问、答问题、发表意见,即使不符合书上说的、教师讲的,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这样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血液系效率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

二、引导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小学生学会学习为下一步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以学生的学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让学生学会质疑,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开端,当学生有了质疑能力,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地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合格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活动不仅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高度,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善于“异想天开”。要努力创设情景,点燃思维的火花,要给学生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新的发现。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三、在课堂上要精心设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时的抛出这些问题,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管思维激发出来了,就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效率就会成倍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激发。例如在讲“直线、线段、射线”时讲到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时,我会问到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如何能使自己走的距离最短呢?学生就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学生说:“在走路时,不要走S形,”有的同学说:“在拐弯时要枴小弯”,在见到射线时我会提问学生“手电筒发出的光是一条直线吗”?讲到线段时我会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固定图画时最少要用几个图订”这些问题虽然不在书本上但都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学生碰到这些问题时积极性很高,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让学生体验创新的成功乐趣,延续创新激情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是一节课或者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多发现、多引导。要让学生永远保持创新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这样才能形成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让学生体验创新活动、创新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成果感。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对面积的计算,当学完这些公式后,我会给学生留一道作业,让学生用尺子和另外一种方法计算一下自己房间的面积。学生回到家里后都能用尺子量出房间的长和宽计算出来面积。但是用另外一种方法是什么方法呢?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想到了查地板砖。一块地板砖的面积是多少。有多少块地板砖?有没有不是整块的?这样也可以大致计算出房间的面积。这种方法在一些学生的思维中就是一种创新。学生能够这样计算出来就是创新的成果,教师要多加表扬,让他们体验创新的乐趣,延续学生创新激情。(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五、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问题,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勇于创新的品质就会逐渐形成。

作者:郭红梅 单位:河北省磁县时村营中心小学

第二篇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内部动力,是创新潜力的起源,同时也是儿童的天性。历史表明,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由最初的好奇发展总结而来的。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人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旺盛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发的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把即将学习的知识中比较新奇有特色的因素提出,让学生对此产生好奇。比如说在学到“能被3整除的数”这个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询问,学生知道哪些数字可以被3整除?通常学生回答的都是:9、12、18等,可以接着鼓励学生,让学生说一些较大的数字。当学生说出如198、147这些数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这些数字再写出一些能够让3整除的,如189、819、918、891等,在学生感到惊奇的时候,让学生进行验证是否真的能被3整除。然后再列出几个能被3整除较大的数,如1350、1620,让学生进行验证。经过验证会发现同样能被3整除,让学生对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在学生无比好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进行总结,思考这些数之间的共同特征,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发现了所蕴含的规律,也学到了本节内容所需要教授的知识。在学生产生好奇,从而自行探索的学习中,既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对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培养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托小学生喜欢提问的提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特别是学生的一些别具一格的想象和标新立异的想法,教师需要及时适当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恰当的引导,促进其发展成有教学价值的因素。例如,应用题问题:某小学某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的数量是女生数量的三分之二,女生共有多少人?教师在课堂上用分数方法解答:50÷(1+32)=30(人),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用别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其他的解法。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终于想出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题:50×3÷(3+2)=30(人),以及用归一法进行解答:50÷(2+3)×3=30(人)等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质疑进行验证和引导,让学生不断增强在数学学科上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三、优化练习设计通过思维障碍的设置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同一问题和他人有着不同的答案,以及别开生面的想法和设计理念,在思维方式上表现独特。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一些思维障碍,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通过冲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过程中,可以按照教材内容特点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在对内容进行练习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在学校空地上集合,安排练习题目。在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为20平方米的花坛,有多少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个题目有着高涨的积极性,他们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思考讨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做出了多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这就是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的结果。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思维更加具有创造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最佳时间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主要特征是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人们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对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兴趣也起到激发作用,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大胆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吴思明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