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第一,实践性。为什么叫综合实践课呢?体现在课程组织形式的实践性上,是相对于理论来说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内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于现实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设计《制作年历》这样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根据生活实践来制作年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活动开始时,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几种年历?”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教材中四种类型的年历: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在具体制作年历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制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确定制作要点,为学生的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之后,教师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的活动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活动中既享有充分的自由,又不会束手无策。

第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较死板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课堂,它是十分幵放的,无论是活动的形式、时间,还是活动过程,或是活动的目标和活动的评价,都是开放的。教师可以不受限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活动空间,或者是课堂活动,或者是室外活动,或者是社会活动;约定活动时间,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周或者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决定活动方式,可以上网搜索资料,在家里或社区调查数据,可以实验,可以画,可以宣传,可以设计。

第三,拓展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活动中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它抛幵课本,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和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授课和习题,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拓展了学习的内容,使数学学习变得多元化,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例如,在教学“加法估算”后,我设计了一个案例。今天是小胖的外公的生日,小胖的妈妈带领全家到饭店为外公庆贺,入座后妈妈请外公点菜,外公把菜单递给小胖笑呵呵地说:“今天我让小胖为我点菜,但有个原则——不能浪费,钱数控制在200元以内。”请你帮小胖来点菜。学生在帮小胖点菜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就餐的人数、家人的口味、菜价的高低、营养的搭配等。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而且思维活跃,既能将枯燥的估算知识运用于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中,拓展所学知识,又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认识周围的世界。此项活动设计内容具有拓展性,学生操作起来也容易,从而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反思

第一,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纵然有许多优势,如开放了课堂,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深化了课堂内容,但是由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所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多在6~11岁,还比较小,许多能力都不具备,而且普遍比较贪玩,所以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问一问自己,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所设计的活动学生能否理解,能否从中得到些什么,能否喜欢?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得不到他们的喜欢,或者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那么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如不组织。

第二,活动是否符合上海二期课改要求。上海二期课改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向学生提供5种学习经历,建立8大学习领域课程。上海二期课改是对上海一期课改“素质中心”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全新的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基础,以回应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发展目标。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否符合上海二期课改的要求?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把学生放到了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又是否可以适应并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第三,活动是否重形式轻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全国多地都实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真正取得效果,达到目的的却是少之又少。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所设计的活动课是否形式大于内容?因为我们习惯了满堂灌的方式,可能对活动课还不太适应,实施活动课也是迫于教学改革的压力,或者为了应付学校,又或者为了单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这样的话,自然活动课的有效性就有待考究了。

第四,活动是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然而我们费时费力费神地来做这个活动课,究竟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表面功夫,还是真正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如果我们设计的活动课实践性差,学生无法通过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有何意义?

第五,活动结束后有没有及时地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综合实践活动课完成以后,我们是怎么做的?大多数教师都是把它放在一边,上完了就是完了,不再去抓住活动课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甚至会认为这样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殊不知,在活动课结束的时候,正是总结活动、促进升华的好时机,这个时候教师若抓住时机则可以使活动课的内涵得以升华。

第六,活动是否会影响学习效率。很多教师不愿意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原因是感觉这种活动课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甚至会认为浪费时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感觉活动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活动课如果组织不当,多多少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就不宜组织活动课,一来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时间,二来容易使学生分心,可能会影响考试的临场发挥。因此我们在组织活动课的时候,一定要经常追问,这个时候组织活动课是否合适?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第七,活动后的评价是否科学有效。设计活动、组织活动、进行活动等环节都很重要,决定了活动的有效性。然而活动过后的评价也不容小觑,它关系到能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是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遵照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原则,运用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及其实施状况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作为一种课程评价,包括课程的结构评价和实施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不能将课程的结构评价和实施评价割裂开来,应结合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以形成评价目标和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要反思我们的评价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全面?是否灵活多样?是否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评价而增强了自信心,愿意参与到下次的活动中?是否起到了总结与展望的作用?是否对本次活动课有一个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奚全 单位: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