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中,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对小学数学导入设计的必要性和相关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教学导入的定义及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所谓的教学入也就是课堂引入,课堂教学导入属于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学科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一种引入性的教学活动。所谓的“导”就是指引导、指引的意思。教学导入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需求的指引下,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而所谓的“入”,一般就是指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一定的手段、策略及方法的引导下,让学生从课间的状态快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学生可以很快的明确自己学习目的和意义。一般情况下课堂导入的时间不会太长,是在课堂教学开始的3-5分钟内为宜,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因为知识性较强课堂教学任务较重,导入环节还可能被压缩,也就是在三分钟左右。对于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很多学科而言,虽然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其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数学教师和学习知识的学生课而言,它往往起着它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引导、启发对于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在教学小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风格等都会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只有对学生的特点有了明确的把握的基础上,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激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更加的顺畅和更加的富有成效。

(一)小学阶段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

学生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认知、对知识的理解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兴趣在于计算练习,有的在于应用题的解题和分析,有的在于课外知识的延伸和扩充,可以说哦不同学生的其有不同的关注点。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明确的认识,认识到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差异,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长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课堂激趣导入的内容和方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心理尚未成熟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趋于成熟,但是其也都处于快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的心理其实还算不上很成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是需要做出一定的解释和反应的,否则将会对那些学习心理并不成熟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也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急需激发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交错发展的时期,在学生学习中需要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在过渡的过程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后很容易被抹杀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培养抽象、逻辑思维的同时提升其思维的发散性。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是具备优势的,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思维模式来设计教学。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教学,能够在数学课上有效的帮助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内容,在强化学习动机的同时适应学习新知识的需要,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实际上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无非是情境导入和温习导入两种。情境导入法比较常用,是数学教师比较青睐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利用生动的语言、一些媒体视频等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定的学习情境,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情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都是以问题为主线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迅速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进而达到想要学、努力学、设法解决问题的状态。情境导入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设置和组织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点,利用一定手段和环境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支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最终实现预定的学习成效。温习导入法是是十分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相对简单,教师就是通过对于旧知识回顾,利用知识点的联系或者直接用语言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这样导入的益处在于,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熟悉感会带领他们产生学习惯性,能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这样导入设计与实施都很简单。但是这样的导入虽然联系了新、旧知识,让学生由已学知识触及新知识,但是过程难免生硬与枯燥。

四、结语

小学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导入实施的必要性,导入设计其重点在于教师如何通过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初产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实现设计的目标,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授内容、教学目标,在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设置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用导入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服务。让导入环节充分发挥其作用,去不断的启迪学生的智慧。

作者:张开春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伊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