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上好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创造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打造一个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既能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关系,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小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感知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升在情境中的学习体验,让他们了解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拥有跟更好的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一、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对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创设切近生活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在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境之中认识数学的基本规律,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比如,在教授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区别,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比如测量一个本子的长度和厚度等来具体感知长度单位。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有效地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进入熟悉的情境之中,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生活化的一面,并且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二)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心理,在课堂上上教授数学知识时能够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举个例子,在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熊大和熊二有一天得到了一个大西瓜,熊大说:“我把西瓜分成4块,我们先一人一块,一块是二分之一,一块是四分之一,你要哪块?”嘴馋的熊二心想:“4比2大,我要四分之一的那块”。那么请同学们帮熊二想一想,他挑的那块是最大的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相关故事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创设游戏问题情境

小学生爱玩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有趣和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问题情境游戏。比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模拟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将钢笔、文具盒、书本、书包、玩具飞机、足球等物品进行标价,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吸引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出现对获取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的强大动力。这种吸引力会让学生们感觉到有趣和富有挑战性,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慢慢地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学习思维,切忌本本主义

数学来源与生活,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一种素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为基础来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同时需要注意,要尊重学生发展的水平,对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目的性

首先,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主张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是将其完全等同于生活,要知道使问题贴近生活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数学知识,当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出现过多的无关信息时,不仅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还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反倒本末倒置了。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不要过分强调情境本身。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合理性

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一种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如果一些知识通过学生主观感受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的话,可以通过一些小动画和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当有些知识需要学生亲手操作、体验的,决不能忽略,应设计实际操作情境;当有些知识需要使学生深入了解时,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等等。简单来说,就是结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内在联系进行设计并且要“反映儿童熟悉和可以理解的事物”。总之,创设问题情境,除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找到学习的方法,还能够树立小学生数学学习信心以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生动形象、幽默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将来开拓性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静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元台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