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一、选题体现先进的科学思想,实现动手动脑做实科学

科学微课程选题应体现先进的科学课改思想,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能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真刀真枪搞研究中学会探究,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在实验中学会实验,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思考中增加智慧。同时,选题应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体现选题的必要性和实用价值,主要针对科学知识点、探究问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进行精炼讲授、情境分析、科学推理、问题答疑等教学选题。尽量“小(微)而精”,建议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也可以将微小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串,体现学习资源的创生,丰富与完善教材学习内容。微课是在微视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知识点的选择来说,也不能局限于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可以设计若干个微视频。这些微视频的层次和难度是不同的,有的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铺垫,设计比较小的台阶,让学生够得着;有的针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拓展一些内容,增加思维含量,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还可以征集学生的问题和难题,让学生出题,教师来制作微课程;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测试中发现学生的易混淆点、难点和普遍性的问题设计微课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前测,根据前测情况设计微课程。例如就《奇妙的失重》微课程而言,就不是一个知识点,衍生出重力、万有引力等多个知识点。知识点应体现出相关性,如果就一个知识点讲一个知识点,就可能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完整性和逻辑合理性。

二、满足学习科学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优质微课程应基于小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个性化需求,关照学生的科学前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特点很鲜明,爱动,爱玩,喜欢操作,爱做实验,喜欢新鲜刺激,富有想象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爱刨根问底,但是由于探究经验的缺乏,注意力不持久,其动手破坏多,观察现象少;汇报有关和无关现象多,动脑思考少;得出结论不靠现象,更喜欢靠直觉、经验,经常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冒出来,且与观察实验本身没有任何联系。在微课程中,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适宜方法。受时间限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掌握好教学的节奏,消除与课堂无关的干扰;授课过程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贴近生活的问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授课过程中经常提出问题,是及时提醒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好方法。满足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科学微课程不能是纯粹的知识讲解,而应该像动画片一样充满童真童趣,富有游戏的元素和视觉的冲击力,给学生书本上看不到的惊奇的发现。具体应该做到:综合运用讲授、解题、答疑、实验、故事、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构思新颖,人机互动性强;富有挑战性,运用奖赏手段,奖励学习币换学习用品;具有故事性,增强童话色彩;恰当运用权威作用,让教师的头像出镜;运用卡通作为引导,增强趣味性;加强观察、实验、制作等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采取任务驱动,提高观察实验制作的目的性;增加提示成分,引导他们动手又动脑;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服务。微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和水平,还需要学生来评判,让学生提出修改建议。微视频并非只讲授,不思考,而要提示学生暂停视频进行思考,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后面的教师讲解相对照。

三、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的内容应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能够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这就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利用视频、动画、课件、录像、录屏等手段,将内隐变外显,将抽象变形象,将呆板变活泼,将静态变动态,将快放变慢镜,让时光停滞,让时间倒流,让科学史再现,让设想变现实。同时,应该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正确,系统严谨,不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比如,《导管和筛管的认识》微课程的设计,能让不容易观察的变得容易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让长期观察的结果通过微课程显性化呈现。

四、高品质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发挥技术优化教学优势

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应富有技术含量,应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要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针对性与层次性,包括微课视频、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微教案、微课件等辅助扩展资料。微课程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内容方面,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形象直观、层次分明;简单明了,教学辅助效果好;语言方面,要声音洪亮、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录制技术方面,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五、任务驱动贯穿探究全过程,实现自主高效学习策略

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不仅设计精美,信息简约,同时还有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任务驱动贯穿探究全过程,能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策略。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准备很多观察、实验和制作材料等。未雨绸缪,就等开讲,心中有数,静心听讲,那就等于提前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看微课程是一种自主学习行为,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补习的一种学习方式,需要的是主动,重要的是坚持,弥补的是不足。因此,科学教师有必要在设计与制作科学微课程的过程中设置阶梯式问题和学生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有的放矢地参与科学探究体验活动,避免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引领学生观看微课程之前反思自己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技能水平,找到不理解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后观看微课程视频。基于上面的思考,设计与制作微课程应注意课前使用的以预习为主,课中使用的应体现精讲,课后使用的微课程应体现拓展与延伸。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往往有一份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单。学生学习任务单成为学生与微课程之间的沟通桥梁和任务驱动按钮,可以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使自主学习成为高效学习策略,不仅仅帮助学生学习与内化知识,还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积极思考问题,并在不理解的时候倒回去重播,一遍乃至数遍,直到达成学习目标为止。学习任务单作为探究脚手架,具有六大功能,一是资源共享功能,在《奇妙的失重现象》微课程任务单中,教师写道:“为了帮助你顺利完成探究任务,我建议你用好下面的学习资源:①视频资源:微课程《奇妙的失重现象》视频。②网络资源:失重百科”二是学法指导功能。如在《奇妙的失重现象》任务单中,教师提示学生:“在学习本微课程的过程中,希望你做到以下几点:①有条件乘坐电梯的使用台秤测量一下电梯极速下降时候的读数,并做好记录,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②关于重力及失重的资料,网络和科技书刊中还有很多,希望你不局限于学习微课程,而是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认识,可以制作资料卡。③期待着你能在课堂上大胆地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展示思维导图、介绍实验发现等)介绍你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与喜悦。”三是任务驱动功能,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四是后续学习准备功能,指导学生根据后续学习内容做好前期准备。五是困惑反馈功能,让学生记录下学习中的困惑,教师在查阅学生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就可以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六是评价提升功能,可以在任务单中设计相关评价量表,指引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六、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必须要体现出科学学科的特点,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服务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否则将偏离科学课的学科任务,让科学沦为单纯知识学习的应试学科,或是科普教育类课程,或是偏重与单一方面的学科任务,错失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只有在厘清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的特征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的前提下,创新设计与制作优质的科学微课程,并在此过程中破解相关技术与设计难题,方能真正用技术改变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作者:范明刚 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