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爱心教育

小学德育中的爱心教育

中国目前校园道德教育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并不是教育体制的失败,也不是教育方式的失败,而是中国高层意识形态的学术专家的失职。社会转型时期的浮躁吞噬了青少年道德成长所需要的那种心平气和。我们常常没有时间去等待、玩味、感受、理解,我们成天忙于评估、追求外显效果,天天都在急于求成、要求开花结果,这恰恰违反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此外,我们的德育,对学生的各种交往关系较少关注,大部分中小学校缺少真正的游戏、戏剧、团队活动。只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和青少年才可以产生规则感、角色承担意识。

现在的许多学校教育正陷入“一点也没有用”的怪圈,“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更轻体育……而实践证明,惟有先重德育、体育,再重智育的教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现如今却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这是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过度”的爱使大部分孩子变得骄奢任性,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责任心,他们不知父母工作之艰辛,不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之意,就遭到孩子的斥责,甚至是漫骂。一些孩子还认为父母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是顺理成章的。孩子的这些言行,使我们惊呼:现在该是猛醒的时候了!德育的根本内涵在于开启人的心灵。现在有些父母子女之间、师生之间缺乏爱心,有些父母不懂怎么去爱儿女,有些老师也不懂如何爱学生。老师不知道怎么做老师,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学生。

绝大部分的老师懂教学,并不懂教育,教学的根本是传授知识,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根本是爱!而真正懂得“真爱”的老师到底有多少?现在的老师都是以教授知识为主,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精神愉悦的老师太少了,只教知识不引导心灵的老师是不会让一个孩子从心底感恩的。我认为德育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自尊及其情绪,包括关注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教师应对学生施以爱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情感教育、心志教育。而“爱”是一个亘古就被人们认识的论题。谁都希望得到爱。现在的学生究竟得到了多少“爱心”?家长打骂凌辱,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也有个堂皇的解释“:为了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而有的教师或家长表现为宠爱、偏爱、溺爱,失去了理智的爱,岂不知学生需要的是真诚与理智合为一体的爱心。师爱是无私的,教师应把自己的爱洒向所有的学生,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大量实验表明,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挫折、害怕、紧张、烦恼等不健康的心理,会使学生思路闭塞,记忆力下降,不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则往往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和挫折,使其产生焦虑、烦恼、嫉妒、灰心等不健康情绪,只有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气氛和融洽的人际交往之中,才能使学生的自爱、自尊、自信得到尊重、理解和促进,从而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调动学生的创造才能,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强、自立。爱心是所有教育中最基本、最根本、最不能缺少的首要因素。爱心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从小培养,他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要具有爱心。

因此,通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小做起。教师的不当指责恰恰有可能“逼”学生走上不正确的道路,教师对学生如果无爱,缺乏感情,这种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的老师都有子女,或者即将有子女,你对你的孩子肯定是满怀希望、满怀爱心的,每个学生家长也是对孩子这样期待着。而且,爱不是姑息迁就、没有尺度,而是宽严适度、严爱统一、严中注爱、爱中深严。春雨润无声,爱在不言中。让我们注入一潭爱的活水吧!

作者:陈锦新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