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的生活化

小学品德课的生活化

一、小学德育课的积极作用

《我送老师一朵花》则让学生领会到老师平时对自己的教诲,明白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以后学习也会更努力与积极。《我更了解自己了》则是对自我的认识与剖析,人只有首先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感知,而自我意识也应当深入到德育教育中。这些良好的素材不仅有十分积极与正面的教育意义,也和学生的生活都有紧密联系,德育只有朝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价值与作用。

二、小学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德育在小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很多学校只是口头上重视,理论上重视,真正到实践过程中,德育仍然变得很薄弱。例如,在讲授《平安回家》的课程时,在给学生讲完了所有课程内容,让学生对于自己回家的路线、各种交通工具以及交通指示牌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尝试自己“平安回家”,不要父母接。在接下来的一次课堂上,我让自己“平安回家”的学生举手,结果能够看到的小手寥寥无几,有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话没有在意,有的学生不敢自己回家,还有很多学生强行被父母接走,不让他们尝试自己回家。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只有最后能够在生活中实践过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然而在我们的德育中往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是德育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校内德育与校外德育脱节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德育的实施并不仅仅依靠于学校,家庭、社会也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不难看出,即使学校在不断加强德育,但学生在家所处的环境和学校完全不一致,这大大削减了德育在学校中积累的作用。例如,学校提倡学生间的团结互助,鼓励学生间互相帮助,要学会替别人着想,然而学生回到家,往往是老人家长都无比宠爱,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什么要求家长都会加以满足,学生受到的溺爱和学校中倡导的理念完全不一致。这种校内德育和校外德育的冲突是德育的一大弊病。

四、小学品德课生活化的发展方向

1.将品德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德育如果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形式,往往不太容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小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只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明显,因此,在实践中,不妨将德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社会文明大家谈》时,要让学生将课堂的知识带到生活中,让他们注意自己行为的文明,公共场所不应当喧哗并且注意自己的言行。此外,要培养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的关注,让他们对于苦难的人要有怜悯之心,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让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认识。针对刚刚过去的地震灾害,还可以组织学生给灾区小朋友写封信,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让品德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德育如果只是局限在校园,它的作用往往十分局限,应当让德育深入学生生活的每个部分,这样德育的作用才能渗透出来。尤其是学生在家里时,要教导他们关爱家人,生活中承担他们应有的责任。比如定期去看望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帮助父母做家务,在家里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德育需要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及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价值与观念往往能够伴随他们一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深化德育的痕迹,让德育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五、结语

德育应当贯穿在任何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赋予学生正确的眼光来认识与看待这个世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德育正好能发挥这样的功效。想要深化德育,需要让它更好地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约束与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思想,并且不仅是在学校,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让德育渗透其中,这样德育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作者:成金娣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