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问题与策略浅谈(5篇)

小学德育问题与策略浅谈(5篇)

第一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德育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与衰。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管理,难度大、工作复杂,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有机结合。然而由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分布面广、家长文化素质低、学校的教育手段少、方式和方法滞后,学生品德状况极差。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不足,不少老师和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等问题,德育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是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新课程改革也在蓬勃发展。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社会上多方面的原因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片追”现象,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由于教育评价的单一致使教师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以上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重“考分”德育工作则放在“第二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被淡化。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是德育工作的方法简单陈旧。

学校仍未能改变过去以管代教、成人化教育、空洞说教等老一套的方式方法仍采取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旧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以管代教。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或班级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其次单向灌输。具体操作为一方面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上作为某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修养、内在信念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是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3、是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

由于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因而一些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德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家庭教育缺失或方法不当,有的简单粗暴、有的溺爱更,甚者对子女的教育不闻不问。除了教育观念方法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进行,影响了家长配合教育的积极性。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

1、健全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体制,居委会领导、党员、少先队辅导员、政教处、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校外辅导员等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德育工作计划、时间、人员、经费的落实。副校长、党员、少先队辅导员、政教处、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另外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配合校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另外还要加强对工会、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德育和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作用。坚持每学期在班子会议上研讨德育工作,明确政教室的工作目标,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要求各班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卡,定期召开各年级家长会,成立家长学校,交流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居委会的作用,根据不同教育的需要,聘请校外人士来校作报告,充实学校德育教育内容,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要遵循“三贴近”原则激发培养学生主体育德兴趣。

2、强化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制意识。

开展学习党的重大会议、文件、法律法规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学习会议的内容和各项任务,把会议精神文件内容落实到每个师生。如:组织师生观看电视、光盘、报纸和有关资料,通过广播站、墙报等形式宣传。另外,还要求师生写体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学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农村小学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我校学年第二学期制定了每月的活动内容。二月份开展“让文明新风走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三月份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和“我爱红旗,我爱解放军”主题活动,结合琼崖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另外还教育学生要像解放军那样“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四月份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我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开展读好书活动。六月份开展“我为临高教育献一份爱心”活动,同时开展评选“文明班”、“三好学生”等活动。

3、是要建设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生学习和活动场所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与学校和班级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校风和班风是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能不断得到扩展与发扬光大;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近年来,我校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值日管理制度,抓好班级评比管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认真抓好“三风”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

4、是要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影响。而家庭教育有着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优势,针对性强、教育起始年龄低、有特殊的亲子关系。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角度讲,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这块“资源”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形成合力,引导孩子向上。如通过家访、信访、校访、电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上课等形式,教给家长科学的教子方法,共商教育子女良策, 达到对孩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从而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极其重要,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素质 教育的核心。要育人必先育德。因此,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输什么都不能输在道德上。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逐渐向现代化跨越,同时也是小学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德育所做出的主要贡献,探讨现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使得德育改革能够加快步伐深入地进行,让德育能够进一步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把小学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关键间:小学德育;心理辅导;改革开放时期;新时期德育;发展与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其对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校园内外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极力贯彻其德育任务,以及培育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内容没有科学性

德育内容的科学性,即内容要适合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法则,利于其实践与吸收。德育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发生相应的调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与主流社会的精神相互吻合。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将养成教育当做是德育的全部内容,缺乏时代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单向性与受教育者的被动性。平等的沟通与对话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工作的正常的高效运行。

(二)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非常薄弱

现阶段,在一些农村小学生家中,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良莠不齐,很多家长都存在溺爱子女和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子女的现象。儿童留守、隔代看管、单亲等情况比较普遍,家庭教育、学校联系等相关环节比较薄弱。

(三)德育宗旨过于笼统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下德育工作在学校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地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重成绩而轻思想道德素质的情况仍然存在。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是形象工程,又空洞又笼统,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而在现实社会中,某些教师觉得思想道德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没有认真研究德育工作应怎样开展,对于认识德育工作仍有些欠缺,并随时出现任务化、表面化的偏向,只是到了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这根本不能使德育工作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贯彻素质教育

(一)充分阐述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将德育浸透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与活动当中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处理好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做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能力与知识”三个方向相互结合。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开发教育资源,着重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充分发挥每门学科的长处。各学科教师应按照学科特点,在备课与上课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将学科知识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活是课本的延伸,教材是生活的总结”这一目标。

(二)完善考核体系,由素质教育入手,充分肯定德育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道德往往可以填补智慧的不足,但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不足。如今新课改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而作为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准备以面对挑战。学校教育一直没有很好地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并且仍有很多学校领导认为,智育才是硬道理,德育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才会产生“重智育轻德育”“以智代德”等现象。尽管德育与智育都可以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达到培育人才的宗旨,但德育工作的任务使学生是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辨别美丑善恶,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做人问题与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

(三)学校和家庭要充分配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应该和家长构建相应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的教育具备很大的优势:学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德育目标与德育工作的相关内容;教师具有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具有比较健全的教育机制。与此同时也会存在缺陷,受到空间、时间与内容、形式的约束,学校更多的是着重教育的统一性与整体性,缺少个性化的教育。但家庭教育的特征就能填补了这个漏洞。所以,学校与家庭就更加需要配合,这样才能形成更具备现实意义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王茹花.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六县调查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1).

[2]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谭怡.六盘水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秦世荣,秦凤莲.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的实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3).

[5]葛新斌.传统伦理的特征与当今道德教育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6]何珍勇.中小学生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第三篇:论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关心道德素质问题。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并且由于他们的年纪较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的强,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老师是他们在学习中的引路人,老师的言语,思想都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他们引路人的身份,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小学生寻找他们的小小理想,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小学生们领悟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质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这种教育就导致了学下不重视德育教育。而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现在小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也最基本的教学途径,它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很重要作用。我国现在执行的教学大纲的共同特征是把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德育教育是时展的产物,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德育教育具有社会性。并且德育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把思想教育要放在教学的首位。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足够未来的希望,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与学校教育分不开的。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是为国家输送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的,是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有篇文章《我想要我能要》,这篇文章介绍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时,星星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小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用自己的理由说服对方。然后,让学生演完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评了再演。这样在评论和演出中循环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会得到提高的。

2.在小学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教育。

阅读是人类吸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就像有句老话说的,阅读好的文章,就像是自己身临其境在和大师对话。但是,现在由于小学生还太小,他们认知世界的能力和社会阅历是非常有限的,以他们现在的能力是不能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好文章的言外之意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引导小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老师除了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深层含义之外,还要鼓励小学生多去读课外书,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美到处都有,只是少了发现没的眼睛。美的内容包括自然美和对社会美两方面,自然美就是指引起人们审美愉悦的自然物的形象,自然美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是人们经常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文中有篇文章《走进春天》这篇文章。课文既给我们描绘了春天所拥有的优美景色,又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然后,老师在采用多种多样的直观手段,如幻灯片等,引导小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

三、小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

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有很多文章,这些文章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内容。这些文章中有许多是写领袖人物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名言警句的,像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是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等等,这些都是小学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极好素材。这些内容是文章的重点,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深入阐述,引导小学生去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奋斗的目标。

小学教学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因为小孩的奇思妙想特别的多,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老师要把课堂上的一些应该是小朋友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自主地阅读和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小学生就可以自主的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小学生在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阅读是人类吸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方法。阅读,是读者走进文章世界的美妙过程,对文学作品而言,对文学欣赏是以读者解放自己个性,解放思想意识所追求的东西,它是思想上面的一种境界。一方面,文学欣赏可培养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另一方面,文学欣赏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改善他们的精神世界,还可以帮助他们在认识世界上有所提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肯定小学生的一些奇特的但是又合乎情他们那个年纪的见解,要理解他们的奇思妙想。

结语: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小学是接受教育的起点,那里是人生的第一堂课,有很多东西都是在小学学习中形成的,比如性格,理想。所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素质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且德育教育也是当今社会小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小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养成好的习惯,好的性格,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小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李秋零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小学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小学教学参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5]王艳芳.《浅谈如何在初中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4)

[6]石天敏.《浅谈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学教学参考,2009(27)

[7]唐继燕.《浅谈小学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中国西藏新闻网

[8]《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国家教育部制订.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7

[9]《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版

第四篇:谈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对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多年的实际工作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角度出发选取合理的教材,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个性开展合理有效的德育活动,而其中,德育活动又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价值观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德育;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观念转变难、教育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充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脱轨、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等诸多问题,因此,中小学校必须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方法和途径,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观念转变难。

(1)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学生只要学习好就“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淡化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德育机构健全,但具体工作落实不力。虽然当前中小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下,这些机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尽量减少了德育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配角,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挤占了应试教育的主阵地。

(3)德育内容滞后,重大教育而轻小教育。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中,大多内容只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重视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2.教学与实践脱轨,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虽然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但是,受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

3.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脱节,德育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

中小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小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二、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1)要真正使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唯分数论的观念,切切实实落实素质教育。当然,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

(2)发挥少先队、共青团、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比如:少先队可以组织“讲卫生”、“爱环保”、“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等主题日活动;共青团充分利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教处利用晨夕会、各种比赛、一日常规评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只有这些中小学德育机构真正运转起来,通过日常工作和各种活动的点滴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实现跨越性发展。

(3)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及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教师要跳出教学方式单一,知识传授基本靠“机械灌输”、“死记硬背”的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培养品德情操。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被点燃的火种。”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积极参与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例如在学习中质疑探究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生活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操守,在交往中“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和公益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欲扫天下先扫一室”的个性品质。

3.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聘请法制副校长、德育辅导员定期到校上课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可通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养老院、监狱等潜藏的德育教育资源,“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校门,帮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掌握比较完全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完善领导管理体系,必须做到以校长行政系统为主,来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校长要做好德育工作整体的领导和协调,凝聚全局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以倡导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宗旨,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并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成为有道德的人,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祖国的繁荣,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第五篇:农村小学德育问题与策略

目前,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令人担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更新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创新小学德育管理办法,科学地加以解决问题,恐怕会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一,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由于农民种田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富余劳动力也就随之增多,年富力强的富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挣钱,那么学校的留守儿童也就逐渐多了起来,这部分儿童的教育管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长辈的溺爱,加之远离父母的亲情抚育,导致他们的德育工作难度特别大。每当班主任因其学习或其他问题进行家访时,得到的回答让老师也瞠目结舌:我是他的长辈,只能管他吃饱穿暖,冻不着饿不着就行,别的我们也管不了,你们还是跟他爹妈说吧!

其二,是社会环境。社会的进步,无疑使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正因为如此,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可谓是尽情地为孩子们享用。当前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小孩的钱好赚。”可以肯定地说,社会上经营不规范的娱乐场所大有人在,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而受害最严重的群体就是小学生。

其三,是学校目前的德育内容单调方式简单。一方面,在小学德育工作时间中我们不难看到,小学的课程设施中,除“品德与生活(社会)”可针对全体学生较系统地思想道德教育外,其他德育教育只局限于对个别的问题学生,而且还不是防患于未然的先行教育,而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的“滞后”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很难有机结合起来,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而言似乎显得枯燥乏味,他们听不进去,听后不知其所以然。在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课程目标明确要求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是按要求做的,可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却微乎其微,归根结底原因是教学和教育两层皮。

为了便于问题的解决,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统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好所存在的问题,使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提出我的几点建议。

第一,动员全社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立法执法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联动起来,加大对以青少年为目标的不法商业活动的监管与处罚力度,坚决遏制被那些利益熏心的人蛀蚀的道德溃口,让法律监管与处罚坚强有力,且收效明显,以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空间和场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中建议在农村镇级单位建立“农村青少年活动中心”。

第二,学校要人性化管理,采取多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一定要克服德育工作“虚、空”的弊端,不搞理想化的,极端的德育,而是让学校的德育更贴近学生特点、爱好、学习和生活。如低年级学生能为父母弟弟鞋子,送送衣服、毛巾;中年级学生能帮父母洗洗碗、喂喂鸡、卖卖东西;高年级学生帮父母洗洗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甚至扫扫院子等。

第三,广泛倡导顺势教育。就是要使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可接受的前提下得到改变,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针对上网现象,只要网吧存在,就不能避免学生上网,因此,一方面学校可以将微机室面向学生开放,利用适当时间在教师的监督下上网;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有目的的推荐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和健康向上的娱乐内容。由于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学生就是关键的关键了。我想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出现,注意保护其自尊心,避免讽刺挖苦,甚至是体罚,教育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