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探寻(3篇)

小学体育教学探寻(3篇)

第一篇: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社会逐渐认识到了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重要联系。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小学体育课承担着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体育品格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并认真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锻炼学生身体技能,并且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受挫能力增强,体育游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对体育课的综合评价体系等。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创新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爱玩游戏,因此教师不妨将游戏这种形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游戏是一项古老但却仍充满活力的运动,它又基本的动作组成,具有一定的情节,因此简单而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要明确游戏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

1.1课堂常规游戏设计:

体育课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通常是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一个项目,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每位学生贴上编号,然后让学生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有的学生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位置认识较为模糊,这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吹泡泡”“图形跑”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空间知觉。

1.2根据教材不同的模块设计游戏:

首先,对体育技能的训练上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小学体育教材对学生提出了走、跑、跳、投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模式来教学,学生一定会觉得无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慢慢减退,甚至产生厌烦上体育课的情绪。游戏教学这一形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如,在跑步教学中,我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动作要领的要求一直跑。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据记不住那么多动作要领,有的学生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也不能够将要领和动作结合起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动作规范,因此,我将要领编成了两句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小口诀,这样学生背得津津有味,练得高高兴兴,很快就学会了跑步中手臂如何摆动,如何调整呼吸。在此基础上,我又利用了抓尾巴等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锻炼,而不是带着沉重的负担煎熬似的跑完全程。这样来教学,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2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参与体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手段:

以往的体育课,教师总以热身运动作为开端,缺少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情景教学法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学习立定跳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青蛙”来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青蛙是怎样跳的,它为什么能够跳出很远?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青蛙捕捉害虫时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发现青蛙高超的弹跳本领。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发出来了,学习跳远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接下来教师再讲解跳远的动作要领,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学习。

2.2情景教学可以作为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好体育活动的情境,选好场地,并为场地命名,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在正式上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达指定的地点,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锻炼学生的动作技能。例如,在学习篮球传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快乐向前冲”的“大搬家”情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传球动作,从而完成“搬家”的任务。动作标准、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这样比单纯让学生围圈互相传球有趣多了。

3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教学的目标追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揣摩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能,并且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换位,让学生当“小老师”,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纠正自身的动作,体会运动技能的细节。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协调性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够在小组的带动下参与技能学习,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效率。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并关注学生的特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从而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

4完善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启发性、包容性,不能简单地以好或不好,对或不对来评价。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心,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自制力差、理解力较低,因此做错事、违反课堂纪律是难免发生的。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合理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思想的渗透对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体育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对于维护学生自尊心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注意,对于学生的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和场合,具体方式也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进行区别。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改正错误,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指向,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郝小明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2]王玉荣.快乐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探讨[J].学周刊.2016(20)

[3]周固生.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情景教学实施

摘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景教学是我们很多体育教师所向往的教学方式,可是由于苦于教学情景的设计,很多教师不得不望而却步,仍然在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学,这样的体育教学导致了很多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遗憾。如何才能设计出较好的教学情景呢?要想创设出实用的教学情境就需要先弄明白体育情景教学的特点有哪些,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已有的体育场地、器材来组织上好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提高体质、健康成长,并且指导学生形成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本文通过个人多年的体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了几点心得,以期与同行在体育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

体育教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部分,也是小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已有的固定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学习型的人才。这样的体育教学导致了很多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为了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恰当的设计和利用情境进行体育课的组织与教学,是改善这种现状较好的方法。

1正确认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参加的兴趣。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好奇心,便能发挥教学的高效作用”,夸美纽斯也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情境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性的,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性。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为此,体育教师在正式教学开始前,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并且认真地布置教学场地,将相关的教学器材布置在适当的位置,并运用语言引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深入探究问题,以此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体育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合理利用体育教学场所和设备、体育教学信息、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自然环境等创造性的开展情景教学。

2要深刻理解情景教学的特征

对于情景教学方法的理解,在文献《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中写道,情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情”,二是“境”。从“情”来说,它既有“感情”、“情趣”、又有“情况,实情”的含义。情境可分为真实的情景、想象的情境、暗含的情境。情境就是人与其所处的模拟环境继而引发的模仿事件。我们所说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而创设的情境,该情境应蕴含着与小学生的生活相关的生活事件,与学生已知的知识相接近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小学生活动中以愉悦的心情学会教学内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和情感都得到提升。当然,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的关系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教学环境是由校园教学楼、操场、图书馆、实验室等组成的学习场所。是由教师预设、师生共同完成,从而出现相关教学内容的情境。

3教师创设的情景要以游戏为主

游戏是最容易设计的情景,而且学生的兴趣很高涨,比如说“叫号找朋友”游戏过程:学生一路纵队跑成圆,在跑动过程中听认真口令,若听到“3”,则学生三人组成朋友组,若听到“4”,则学生四人成好朋友组,没有按规定数字组成朋友组罚俯卧撑三次。当然还有体育游戏“连环大比拼”“斗转星移”“生死时速”“青蛙跳荷叶”等等。游戏前,各小组要熟悉每个游戏的做法和规则。以其具有竞技性、趣味性的特点全面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观念。

4问题情境也是学生喜欢的情景模式

问题情境教学法,也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利用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引发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思考,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掌握。比方说,教师在进行“跨步跳”的体育教学时,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兴趣,于是对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看谁能最快告诉老师,在跨步跳过程中什么样的姿势是最正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我的示范;在练习中教师又说,“大家看一看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漂亮?”,于是同学们自主选择最佳的姿势。体育教师有意地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习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因此,情境教学法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体育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实为小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学习效果。

5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情境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不能只关注情境,而忽略了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对情境不能过度使用,以免颠倒是非;其次,教师情景的设计要尽量地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再进行匠心独运的情境设置,让设计场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最后,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把握时代语言和信息。为更好地情景教学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同时,叶秋我们我同行低下身来,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法的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利用游戏、问题和相关的情境激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乐中学,且学而不厌。当然,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了解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学生做广泛的交流和达成已知的共识,以便更好的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最佳成效的教学活动,是我们的祖国的花朵不但拥有一个强壮的体质,还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较高的素质,以便应对未来世界带来的各种挑战,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更多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赵保森 单位:山东省平邑县铜石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生活教育思想研究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著名教育理论之一,教师要将其生活教育思想巧妙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教育的强大力量。

一、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大众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教师可以在小学体育的日常教学中融入该理想,这种“大众的体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所以,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要将“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出发点,将生活元素提炼出来,并传授给学生,促进其学习和吸收。比如,讲解“背跃式跳高”时,教学任务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均能达到跳多少的任务量,而是教会学生正确的练习与跳跃方法,方便其将该技能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以教学练习方法与学生可以运用于生活之中为重点。应当巧妙地在学生的生活中纳入体育教学内容,赋予教学内容理想性与现实感。比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纸球当作教具,鼓励学生参与练习,并且将“环保小卫士”的称号作为奖励,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问题,为学生创造合作练习的环境,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练习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快速跑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练习和掌握了体育技能,而且体验了环境保护与爱护卫生的涵义,在对生活的追求与感悟中了解体育教学的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自主开发体育器材

在陶行知的观点中,教学是一种艺术,其关键就是采用一定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促使其积极融入教学之中,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创设与真实生活相贴近的教学场景,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使其享受体育学习过程。比如,教授投掷技能时,创设有关的劳动情景,如“抛掷秧苗”“劳动模仿操”等;讲解“跨跃式跳高”“抛接”等内容时,创设“趣味超市”的情景,指导学生自己选择起跳高度、起跳脚、助跑方向与抛接器材;教授“搬运接力”时,创设“欢庆丰收”“搬运粮食”等情景。另外,还能利借助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再现生活情景,具体化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陶行知显示认为,社会是一个大学校,教育的环境、工具、方法都能大大增加。学校学校具备的体育器材与体育场地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生活化体育教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废料与遗弃物,并应用于体育锻炼中,不仅能培养其节约与环保意识,还能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利用各种器械随时随地开展体育锻炼。比如,旧报纸可用于练习顶风跑,提升奔跑速度,或卷起来作为“体操棒”,也能团成纸球打雪仗。学生运用自行收集与开发的器材更能激发学习热情,拓宽思路,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制度化体育教学活动,积极融入创新元素

小学体育教学除了要传授运动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培养其敢于拼搏的精神。所以学生要提高教学活动的规范性。首先要实行早操制度,要求学生定点在操场上出操,有组织地晨练,增强意志力。其次,体育教师可为各班安排课外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每周1次或2次。再次,要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结合学生兴趣开设兴趣班,每次训练1小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指导练习并定期比赛或考核,发现与培养体育人才。最后,要选拔体育骨干,起带头作用,定期举办班级竞赛、校级运动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获胜者及获胜班级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要发挥体育活动的功能与作用,就要让学生积极融入,确保与其运动承受能力相符,联系学生生活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例如,利用体育器材搭建障碍场,将学生分组并组织其参加小组接力跨障碍比赛,带领学生对场地加以改造,设计多功能球门、小足球场等,使场地的利用价值提高。通过创新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提高其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

四、有机联系体育与生活,注重课外延伸教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方法应根据学习方法而定,学习方法则根据做事方法而定。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运动技术促进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思考在学生生活和运动技术间建立联系,注重体育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与学生发展相适合的学习方式。小学体育教育除了要传授学生一些基础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打下体育学习基础,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与学习体育的习惯,使其在课余时间也能自主运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比如,与家庭成员进行仰卧起坐、踢毽子、跳绳等比赛,举办家庭运动会等,在游戏与生活中体会体育的价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巧妙融入其生活教育思想,可以锻炼小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其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拉近学生生活和体育教学间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是体育的来源,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

作者:陈维佳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