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德育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紧扣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是广大教育专家和学者精心编制的教学资料,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其中也包括德育价值。例如,七年级第六单元《爱我中华》、九年级第四单元《情系中国》、第五单元《走向明天》,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出一些社会发展趋势,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旦深入下去,可以让学生自然地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会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渐树立起国家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产生努力学习,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利用教材资源,紧扣教材内容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深入挖掘教材中这些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小论文的形式来深化德育效果。

二、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渗透德育理念

德育活动中一个关键词就是“渗透”,相较于智育,德育更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配合,“生塞硬灌”在德育活动中很难行得通,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德育效果。因此,在德育活动中,我们更加强调“渗透”的方式。而要想实现渗透,首先需要学生主动接受,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呢?这就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了。按照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会产生兴趣,这样也就谈不上主动接受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容易为学生接受和喜爱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下自然实现德育渗透,实现德育目标。例如,在给学生讲到《与诚信同行》这节内容时,针对身边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诚信现象,如撒谎、作弊、虚假宣传等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于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响。在班会中,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针对各种不诚信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诚信的意义和不诚信带来的后果。在发言的过程中,有个学生还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有时候撒谎也是一种诚信的表现。”听到这名学生的观念,很多学生都很吃惊。这时候,笔者则微笑着鼓励这名学生,让他举一个“撒谎也是诚信的表现”的例子,于是这名学生讲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在一次放学的路上,有几个人突然挡住了我的去路,其中一个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阿姨问认不认识某某同学,说她是这名学生妈妈的同事,是来代他的妈妈来接这名同学放学的,现在找不到人,问我知不知道这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因为担心这些人是坏人,直接拒绝又怕受到伤害,于是我报给他们一个假的电话号码,虽然我这次撒谎了,但是我认为这反而保护了同学的安全,自己算得上是一个信得过的朋友。听到这个真实的经历,学生对“诚信”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就这样,在不断的发言和辩论中,学生逐渐对诚信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逐渐在各种诚信或者不诚信的真实事例中体会到了“诚信乃立身之本”的道理,比起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之类的道理灌输,通过事例分析论证,学生的诚信意识更容易自觉地树立起来。

三、在实践中践行德育理念

任何理念都需要借助于实践活动才能最终产生价值,同样,德育理念也需要实践活动才能产生道德价值,并且比起理论上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活动更容易增加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形式都较为单一,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都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机会,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实践机会的匮乏导致学生课堂上接受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道德观念难以得到实践与证明,从而使得德育活动总是停留在表面,难以内化进学生的内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最终在实践中确定正确的道德信仰和道德理念。

四、结语

总之,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德育目标本身也是思想品德学科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在实施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把握住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在实施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方式,让德育活动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过程,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洗礼的过程,只有这样的德育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作者:杨金艳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八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