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师范专业声乐教学中范唱问题

幼儿师范专业声乐教学中范唱问题

【摘要】“范唱”是开展声乐训练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教师在开展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时,应紧紧地围绕学生这一训练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索在声乐训练中开展范唱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能力,增强其音乐素养。

【关键词】范唱;声乐;幼师

范唱,是教师示范演唱。教师在开展声乐训练时,应进行有效的范唱活动,促使学生根据教师的演唱,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以及演唱技巧。现阶段,范唱教学还有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训练时,应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将理论与范唱活动进行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的调整范唱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能力。

一、现阶段,幼师在声乐教学中进行范唱出现的问题

(一)注重模仿

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运用范唱这一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现阶段,声乐教学出现一些问题。教师注重模仿训练,忽视了正确的范唱模式的建立,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声乐素养。学生在声乐的学习在,容易出现问题,一大部分教师未能进行及时指导,只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范唱进行模仿,从而使学生未能准确地掌握学习目标,不能有效的开展声乐的学习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唱法不一

范唱主要有三种演唱方式,分别为通俗唱法、民族、美声等。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前,应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开展声乐活动。现阶段的声乐教学出现唱法不一的现象。美声唱法的教师教民族唱法学生开展范唱活动,民族唱法的教师教美声学生开展范唱活动,这些现象极为普遍存在。教师面对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学生,应统一唱法,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师生的声部不同

在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中,由于师生的声部不同,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不能正确掌握范唱技巧,提升自身的声乐素养。性别的差异,能够造成声部不同。如男高音利用真声范唱,而女高音利用假声范唱,从而导致声乐训练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训练效果[1]。

二、开展范唱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将范唱与声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范唱这一教学模式,主要运用在声乐训练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声乐的理念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利用范唱,能够促使学生探索和掌握基础的声乐知识,进而培养自身独立演唱的技能。教师在开展幼师专业的声乐训练时,运用范唱这一训练模式,应将实际的范唱活动与声乐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声乐训练中,利用范唱,掌握发音方法,培养自身的发音概念,培养自身的声乐素养,增强声乐训练的实效性。能够促使学生根据自身已掌握的理论,进行范唱等实践活动,巩固自身的声乐知识,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送别》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范唱,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歌唱将身体的各个部位与发音方法进行统一,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声调的不同发音位置。教师在开展歌曲的演唱训练活动时,应要求学生声音规范,在唱到“角”“涯”“外”时,应注意高音吐字与开口音的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高音句的气息支持,如“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等。教师在开展声乐的训练活动时,将范唱活动于声乐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快速掌握声乐知识,增强自身的范唱技巧与音乐素养,提升课堂的实效性[2]。

(二)适当利用范唱,以讲解为主

教师开展声乐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演唱方式,顺利的开展演唱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训练活动时,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以此为基础,进行声乐训练。教师在开展幼师专业的声乐训练活动时,应适当的利用范唱,主要以讲解为主,促使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选取一些具有针对性与指向性的歌曲,开展范唱活动,促使学生准确的掌握相关的演唱技能,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例如,教师在开展范唱活动时,应引导学生了解发音部位,声乐训练中发音的部位是头部,头腔共鸣。声乐训练的方式是哼鸣,需要长期训练。发声气息主要是在腰腹部,以此将声音推向头部、眉心,从而实现声乐的发声。教师在利用范唱活动,讲解发声的相关知识时,应主要讲解声音的特征和技术重点,从而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范唱的发音方法。教师在开展声乐训练时,将范唱活动与声乐知识的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歌唱技巧以及发音技巧,从而真正的实现声乐的学习,并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3]。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完善范唱的要求

教师在开展声乐训练时,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逐渐调整和完善范唱的内容与方法,促使学生能够理解声乐知识,增强自身的声乐素养。教师在开展幼师专业的教学活动时,应结合不同的唱法,进行相应的讲解和分析,促使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范唱方式。例如不同学生的嗓音不同,一些学生的嗓子偏哑,声音偏粗犷,教师在针对这类学生时,应减少一些高音歌的范唱,添加一些符合这类学生演唱的低音和中音歌曲,从而增强学生的演唱效果。对于一些声音偏尖偏细的学生,教师应进行相应的引导,引导这类学生演唱高音类歌曲,从而促使其掌握适合自身的演唱方式。教师在开展声乐训练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的声乐技巧,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科学的发音技巧与动作方式,从而真正落实范唱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统一范唱,明确演唱原理

教师在开展声乐训练活动时,应引导学生明确演唱的原理,进行统一的范唱,从而实现科学、规范的范唱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概念,对自身的声音的物理属性进行思考和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唱歌原理,进行正确的发音。例如在声乐的演唱中,主要分为流行唱法、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三种方式各不相同,美声是横唱法与竖唱法,民族唱法具有民族特殊,流行唱法是通俗唱法。教师在开展声乐训练时,应注意不同唱法间的差异,对唱法的原理进行分析,从而促使学生利用范唱,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演绎技巧。教师在开展幼师专业的声乐训练时,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声乐理论,以此为基础,进行统一规范的范唱,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发音水平,提升自身的发音技巧,掌握相应的演唱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增强声乐训练的实效性。

(五)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应使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唱法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对唱法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真正的落实因材施教,增强声乐训练的实效性,促使学生能够掌握符合自身的发音技巧以及演唱方式。教师在开展范唱活动时,应把握好尺寸和分寸。教师应注重讲解,从而确保声乐训练顺利进行。教师应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演唱情况、嗓子条件等,以此为基础,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案,真正的落实因材施教。教师在开展范唱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声音个性以及嗓音条件,对学生进行正确地指导,不可导致学生放弃自身的嗓音特点,单纯模仿教师演唱。师生的声音特质和嗓音条件还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为学生进行演示,促使学生掌握发声技术,充分发挥自身嗓音特点和优势,进行个性化的演唱,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以及演唱水平,增强音乐素养,开展高质量的声乐训练。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对幼师专业的学生,开展声乐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习惯以及声音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合理的优化训练结构,开展有效的范唱活动,促使学生自主的融入到声乐知识的学习中,深入探索声乐概念,提升唱歌技巧,从而增强声乐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小慧.教师范唱——音乐课堂不该失去的风景[J].儿童音乐,2011(5).

[2]蒋竹.范唱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旬),2011(10).

[3]张立萍.试论范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4).

[4]杨骞.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管窥[J].黄河之声,2017(2).

作者:李琳琳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