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该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多元化、课堂环境、实践活动、作品展示四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阐述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美术教育;兴趣;创新精神;课堂环境;自主学习

近年来,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如何使中小学美术获得更好的发展,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美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道担负着育人使命。新课标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尽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进行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学会发现美才会创造美,美术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方法上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构思、创作,尝试融入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从兴趣入手,激发求知欲,引发创作热情和创作冲动。创新精神需要不畏艰辛、志在变革的勇气和毅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自然责无旁贷。以下为笔者教学多年以来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

一、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是不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教师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要运用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科间的联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21世纪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以多元化、弹性化的眼光和方式接纳这一教育发展趋势。每位教师自身都拥有不同的教学资源,要把这种资源融入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和创造力。以下为笔者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其一,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强调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特长学生的发展。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车轮式添画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根据前面学生的画作进行大胆想象,并添加相关的内容,使画面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情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其二,优化教学课程,兼顾传统与创新,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笔者尝试在传统国画教学中加入儿童画、线描画、色彩、装饰画等元素,在儿童画教学中融入手工、剪纸、陶艺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这样既有创新性又有时代性,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绘画的自信心和兴趣。其三,美术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在上《颜色的认识》一课时,激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联想到色彩,了解色彩与情感的联系。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态度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学生才能认真进入角色,对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知识有所帮助。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感到轻松、愉快,如沐春风。在上《螃蟹》这堂国画课时,笔者模仿螃蟹横着走路,并邀请学生也一起模仿。顿时,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不但理解了螃蟹的结构特点,而且掌握了绘画的手法,使课堂教学在张弛有致的节奏中进行。教师亲切的微笑和有趣的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理解、关心、爱护。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学生在无形中从教师的言行中受到鼓励,促进了师生的认知情感和沟通,调动了学生大胆创新的热情和勇气。

三、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明儒许孚远曾言:“学不贵谈说,而贵躬行。不尚知解,而尚体验。”美术作为凸显创造力的学科,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感性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教学中,笔者讲解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美术创作方法。先把油画棒上的一些粉末放进水杯中,搅拌后看是否变色,不变则说明油画棒不溶于水。了解到油与水互不相溶的原理后,当水彩颜料遇到油画棒时,就会自然分离开来。两种画材巧妙结合就会产生奇妙的油水分离画,学生在惊叹声中感受神奇的变幻效果。实践出真知,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运用油水分离法进行绘画创作,注重色彩的搭配原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大胆创新。在教学《青花瓷》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陶艺室的独特环境,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娱乐中启发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锻炼手部肌肉和手指的灵活性,在回归泥土的质朴气息中,于无形中培养另类的艺术美感,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绘画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尝试绘画材料和方法的创新。如,让学生在盘子、玻璃瓶、纸筒、鞋子等不同材质上作画,并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方法;利用身边不同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感受创作的快乐,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创新能力。

四、作品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积极促进思维的发展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当他们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后,就会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使他们产生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应多做正面的评价。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中心的走廊成为学生展示艺术创作的舞台。展出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家长接送时,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流露出来的自豪感,让他们相信美术课不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美术作品展览,塑造了一批在美术方面的优秀榜样,其他学生也会更加重视美术课,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多年来,笔者从工作实践出发,贯彻美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收获,笔者将一如既往地对美术教学进行探索。

作者:陈梅花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