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老年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合理性

糖尿病老年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合理性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随机在2015年6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纳入416例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作为分组依据,将年龄在51~59岁之间的164例作为参照组,将252例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降糖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比较两组的降糖药物使用种类以及日均费用,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正常与肝肾功能异常的观察组,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参照组多,观察组肝功能异常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数量多于参照组、双胍类药物少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与中青年患者存在一定差异,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较中青年患者高,应提高降糖药物使用合理性。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患者;用药合理性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症状特征为持续性高血糖,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1997年分型方案,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性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及其他特异型。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90%[1],老年人为此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尚未针对糖尿病提出特异性的临床治疗方法,多采用药物对血糖水平加以控制,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研究发现,合并多系统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若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则很难让血糖水平获得有效的控制,有时甚至可以加重病情,使需住院治疗的几率增加。所以临床上对降糖药物合理使用尤为重要。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的合理性实施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共计纳入41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6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以年龄作为分组依据,将年龄在51~59岁之间的164例作为参照组,将252例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作为观察组。参照组男性92例,女性72例;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0.5±2.8)年;28例存在肝肾功能异常。观察组男性145例,女性107例;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0.3±2.7)年;51例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入选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餐后2h血糖水平大于11.1mmol/L、空腹血糖水平大于7.01mmol/L;均为2型糖尿病;均服用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类药物;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参加,可积极配合调查。排除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沟通交流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无法配合药物治疗以及调查;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存在药物过敏史;临床病理资料不完整。

1.2方法:整理年龄、性别、病程、病史以及肝肾功能情况等一般资料,并使用调查问卷对使用药物的名称、用药方法、使用剂量、药物价格等调查,对比分析两组的降糖药物使用种类以及日均费用,比较两组肝肾功能正常与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比两组用药合理性。用药合理性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药典》、《新编药物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以及药物说明书实施分析。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x±s)表示,分别以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肝肾功能正常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比较:肝肾功能正常的观察组,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数量较参照组多,使用胰岛素及类似物的患者数量较参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在肝肾功能异常的观察组患者中,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数量较参照组多,使用胰岛素及类似物、双胍类降糖药的数量较参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药物使用种类、日均费用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观察组与参照组的降糖药物使用种类分别为(2.94±1.15)种、(2.87±1.03)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7,P=0.518);观察组与参照组日均用药费用分别为(19.13±5.28)元、(18.67±4.6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8,P=0.349)。观察组药物选择不当5例、用法用量不正确4例、联合用药不当6例,不合理用药率5.95%,参照组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用法用量不正确各为1例,不合理用药率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同时糖尿病患者因为受到长期高血糖水平的影响,极易诱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成为诱发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所以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是减少并发症以及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通常采用饮食调控、运动疗法、心理疗法以及药物治疗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方式就是降糖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及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等[3]。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种类以及注射剂种类逐渐增多,虽然使临床治疗药物有了更多选择,但是也增加了用药选择难度,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就需要依据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4]。在本次调查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与参照组的降糖药物使用种类并无明显差异,说明大部分降糖药物治疗方案的实用性较强,并未呈现显著的特异性;而观察组的降糖药物日均费用虽然比参照组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成为高费用降糖药物的主要使用者,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承受的经济负担较重,应当依据病情选择具有相同治疗效果但是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减轻负担。通过比较两组降糖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发现,观察组要高于参照组,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集中在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用法用量不正确。分析原因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身体机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研究报道长期服用部分降糖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对骨代谢造成影响,例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够对转化生长因子-1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形成抑制作用,进而可对成骨细胞分化产生抑制作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容易使骨折发生风险增加,进一步说明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临床治疗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病情、身体状况以及经济条件,进而有效保证用药合理性。对两组肝肾功能异常以及肝肾功能正常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实施对比发现,观察组α-糖苷酶抑制剂使用率高于参照组,分析原因是此类降糖药物并不会刺激胰岛素的产生,单独用药治疗引发低血糖的几率较低,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较好,还可防治心血管并发症;而磺脲类药物可对胰岛细胞分泌内源性胰岛素发挥促进作用,还可对成骨细胞中的PI3K通路具有激活作用,使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加,针对骨质疏松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而双胍类药物是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的首选降糖药物,降糖效果显著,但是该种药物主要经过肾脏排泄,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增加外周组织的无氧降解,极易导致体内乳酸堆积,使乳酸酸中毒风险增加,不建议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较为合理。综上所述,为保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应当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进一步提升用药合理性,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晓莉.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7):94-96.

[2]钟健敏,杨莹.降糖药物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合理使用[J].黑龙江医药,2018,31(3):537-539.

[3]张金彦,马霞,马静云.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分析[J].医学综述,2018,24(5):1033-1036.

[4]劳荣巨,温坚坤,阮锦达.1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用药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427-3428.

作者:陈煜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