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8 15:47:01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62-02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俗称中风,是由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脸部瘫痪、神情低迷、手脚无力、协调能力减弱等[1],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2],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作为疾病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在促进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分析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该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在48-74岁之间,平均年龄(56.92±5.02)岁;发病类型,脑出血糖尿病患者41例,脑梗死糖尿病患者21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在49~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33±4.97)岁;发病类型,脑出血糖尿病患者38例,脑梗死糖尿病患者24例。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糖尿病患者均了解同意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则给予神经内科全程化优质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应根据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疏导,做到及时发现,适时引导,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为糖尿病患者全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以积极配合诊疗;②强化基础护理。注意定时翻身,避免褥疮;保持糖尿病患者呼吸道、导尿管通畅;适当抬高下肢,预防静脉血栓等;同时给予糖尿病患者饮食等指导;③肢体康复护理。为糖尿病患者按摩患肢肌肉,早期进行关节屈伸、内旋等被动活动,随着病情的好转,可辅助糖尿病患者进行翻身、坐位等主动训练,并协助糖尿病患者进行下床训练。另应告知糖尿病患者注意肢体的正确摆放,提高警惕[3-4];④语言功能康复护理。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指导糖尿病患者看电视、听广播等刺激其听力功能,并模仿和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同时强化发音转化训练,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发音量;要注意跟糖尿病患者进行简单信息交流,逐渐增加其词汇量[5-6]。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脑卒中康复总有效率,显效: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语言、意识水平、肢体功能、日常活动等基本恢复发病前水平;有效: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语言、意识水平、肢体功能、日常活动功能有所改善,但未恢复发病前水平;无效: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康复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糖尿病患者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另外,采用SCL-90量表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患者康复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康复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高,脑卒中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在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高额的医疗费用也给糖尿病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7]。因此,要充分认识达脑卒中疾病的严重性。有研究表明,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其治疗效果是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的,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8-10]。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及时、周到的优质护理干预,注重糖尿病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的整体改善,并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加速了糖尿病患者各方面功能的康复。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心理状态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对糖尿病患者预后有益,值得在脑卒中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王娇.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3):150-153.
[2] Hickey AO, Hanlon A, McGee H. Stroke Awareenes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knowledge of stroke risk factors and warning signs older adults[J]. BMC Geriatrics,2013,10(8):35-37.
[3] 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1(9):91-92.
[4] Strbian,D.,Atula,S.,Meretoja,A. et al.Outcome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serious post-thrombolysis neurological deficits[J].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2013,127(4):221-226.
[5] Anders B,Alonso A,Artemis D,et al.What does elevated high-sensitive troponin i in stroke patients mean: Concomitan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a marker for high-risk patients[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3,36(3):211-217.
[6] 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0):1594-1595.
[7] 易曼湘.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2012(3下旬刊):185-186.
[8] Gattringer T, Niederkorn K, Seyfang L, et 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a complication in acute stroke: Results from the austrian stroke unit registry[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4,37(2):147-152.
[9] 隋桂琴.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9):4428-4429.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中老年干部;护理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由于内分泌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使患者个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明显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疾病治疗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对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1]。本次研究对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干部应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干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66~83岁,平均年龄(71.6±1.5)岁;糖尿病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3.5±0.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1.4±1.6)岁;糖尿病患病时间1~16年,平均患病时间(3.4±0.8)岁。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首先实施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病因、诊断、临床症状表现等几个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相关认识的了解程度显著增强,出现相应症状时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②科学的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避免甜食,少食一些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尽可能多吃高纤维及淀粉类的食物。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身高,体质量、工作性质对白天总热量需求进行计算,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③运动教育:根据患者机体的具体情况,在餐后的1h左右进行适当运动,使机体对糖的消耗量增加,使心肺功能明显增强,避免各种并发症。④出院指导:按时对血糖和尿糖水平进行监测,定期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情况进行复常[2,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糖尿病临床治疗总时间、糖尿病病情控制效果、对糖尿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评价方法 显效:血尿糖水平达到正常范围,糖尿病表现已经彻底消失;有效:血糖在8.0mmol/L以下,血、尿糖指标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临床表现有明显好转;无效:临床表现仍然存在,血糖在8.0mmol/L以上,尿糖在(2+)以上[4]。
1.5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2.1 糖尿病病情控制效果,见表1。
2.2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糖尿病临床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治疗(18.30±3.15)d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糖尿病治疗方案共计实施(23.16±4.37)d;观察组患者治疗(12.42±2.79)d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糖尿病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9.05±3.38)d。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2.3糖尿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对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感到满意,观察组患者中有59例对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感到满意。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P
3讨论
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模式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在临床上正日益受到重视,是简便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的一种形式,可以对患者学习掌握疾病有关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模式不仅仅可以对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医疗开支明显减轻,同时对代谢紊乱现象进行扭转,还能够使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接受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1.7%,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71.1%,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5.0%,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李俊莲,霍迎难.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J].吉林医学,2009,30(14):1482-1483.
[2]姜雪,葛敏,王淑艳.应用自我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0,29(12):1000-1001.
[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163-02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1%~2%之间,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人群的95%以上[1]。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不可能长期住院,因此患者主要在社区内进行康复和护理,社区护理的地位就凸显出来。积极探讨有效的社区护理模式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选取本社区内的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其中男114例,女104例,年龄43~80岁之间,平均(56.0±12.2)岁,由于患者搬家等原因最后完成护理和随访患者215例。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性好,能够经常参加社区糖尿病护理活动;(2)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2],其糖尿病发病时间
1.2 社区护理模式的内容
(1)健康管理:对每一位社区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和社区护理、随访记录,根据随访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定期对健康情况进行家庭探视,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健康教育:定期1~2个月对糖尿病患者召集到社区进行糖尿病知识相关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治疗后康复的方式,促进糖尿病患者按照标准定期服药,并开展健康锻炼。(3)心理护理:糖尿病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心理负担是严重的,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及心理疏导,让其明白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控制是可以控制血糖并健康生活的,使患者尽可能的增强治疗的信心,克服患者治疗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4)社区支持:构建积极的社区支持提醒,建立糖尿病患者咨询小组,在社区的支持下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糖尿病病友会,定期进行活动,增强患者之间的心理支持;(5)康复指导:康复指导的内容包括健康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药物指导和血糖测定。
1.3 评价方法
定期对患者运动情况、生活习惯改变情况、自我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进行测定,比
较执行社区护理模式之前到采取干预之后1年的各项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遵义行为的改变率比较分析
对社区护理1年前后进行比较发现,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x2=41.65,P
2.2 区护理干预前后BMI指数、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区护理1年前后进行比较发现,空腹血糖水平(t=6.13,P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1年的社区护理之后,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的发生率和坚持运动发生率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患者的体质指数和血糖水平都有所下降,说明社区护理模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患者治疗出院后,进入社区继续护理干预对保持患者的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当前情况下,糖尿病给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通过有效的培养患者的健康素养,缓解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因糖尿病带来的致残、致死率,同时也降低了总体的医疗费用。
当前国内对社区护理的研究在近几年都有所发展,有学者认为社区护理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是有干预,且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对推进社会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理念的一种完善和补充,通过发挥社区护理的作用,可以实现医院与社区的双向互动,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4]。杨红玉[5]的社区护理研究结果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方蕾[6]通过对老年人群进行社区干预,得出结果认为多样化、个性化的社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命质量,也充分说明了针对老年人群采用社区护理模式的有效性。以上的研究均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一致。本次研究中通过持续性的干预,不断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改进患者的行为方式,对患者的躯体健康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型糖尿病产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社区护理模式是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善[7-8],是对临床治疗的进一步的补充。这不仅仅提高患者的躯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生活习惯得到有效的提升,血糖水平和体质指数都有明显改善,体现了社区护理干预的长期效果,在糖尿病的管理中积极推进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素养的提高及行为的改变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临床血糖水平的改变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小梅.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探讨和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88-89.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7-809.
[3] 罗少隹,邱翠竹,朱倩华,等.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900-1901.
[4] 李玫.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护理模式的建立及运行[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3-704.
[5] 杨红玉.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0-61.
[6] 方蕾.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6-278.
[7] 李玫,许瑞珍,孙涛,等.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护理模式的建立及运行[J].中华护理杂志,2009,49(8):703-704.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问卷调查;社区康复中心;知晓率
【Abstract】Goal discussion community recovery seeing a doctor diabetes merge patients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basic situ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demand. The method chooses 130 examples hypertension merge diabetic who carries on the seeing a doctor in my community recover center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Result research crowd to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related knowledge and hazard factor knowing rate maintenance in high level, but had a part of crowd or the project still lacked the specialized understanding.
【Keywords】Diabetes; Hypertens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munity recover center; Knowing rate
【中图分类号】R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2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我国疾病的流行情况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往传染性疾病为主导的疾病模式逐渐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主导的疾病模式。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发生率占全球的79%以上[1],我国研究机构预测研究显示,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5%以上[2]。糖尿病(DM)和高血压(HT)均为慢性疾病的代表,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故又称衰老性疾病[3],两种疾病同时合并患病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故对其进行预防和健康宣传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13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干预打下基础,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130例在我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78例,女性为5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为56.43±7.21岁,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54岁;体重分布为68.4±15.7kg。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安静情况下每个研究对象测量血压3次,每次之间相隔5min,取平均值即可。采用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即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4];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随机测量血糖值均11.1mmol/L,同时隔日再查血糖依然11.1mmol/L。所有研究人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研究人群调查方案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130例在我社区康复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问卷,经专家论证和与调查及时完善后形成的问卷,主要包括基本资料,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情况以及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等。在调查对象充分了解调查的内容和意义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如实填写相关内容。
1.3 质量控制与数据描述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进行数据的及时整理和筛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研究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见表1。
2.2 研究人群对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分析研究人群对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主要分为三个情况,具体项目及情况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人群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危险因素知晓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有部分人群或项目仍缺乏专业的认识。研究对象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与社区实际供应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知晓率为54.6%,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知晓率为56.2%,糖尿病治疗应注意控制血压知晓率为54.6%和糖尿病治疗应注意控制血脂为66.9%等都存于较低的知晓水平。对此我们应该加强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危险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建立正确的认识,应加大对社区康复中心的投入,转变观念,增进社区康复中心在维持社区居民健康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亚琼,殷晓梅,洪忻,等.居民高血压及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1(25):5-7
[2]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2005,13(1):1-3
[3] 李法琦,司良毅.老年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4):280-284
作者单位:641000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西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键词:健康讲座;糖尿病;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神经、肾脏、眼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病人自己实施,这就要求病人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丰富的糖尿病知识和正确的自我护理能力是控制疾病的关键。为了提高出院患者的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我们对我科2007年01月至2010年05月期间的356例2型糖尿病(DM)出院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男性182例,女性174例,年龄25-76岁,文化程度为小学-研究生学历。其中病程5-10年196例,10-20年92例,初次发病68例。所有患者经住院治疗,血糖调控基本稳定,空腹血糖<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慢性并发症基本稳定出院。
1.2方法
1.2.1确定合格的健康讲座护士:要求是本科学历,在内分泌科专科工作5年以上,或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科理论知识,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2],能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
1.2.2制定健康讲座计划:根据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从正确认识糖尿病、到如何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等几个方面制定健康讲座计划。制定详细的健康讲座时间表,在患者出院时作为出院宣教的一部分告知病人,建立准备参与病人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血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每次讲座前电话通知病人。并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图片和宣传册,健康讲座时分发给病人。
1.2.3健康讲座的时间和内容: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二下午14:00-16:00举行专家讲课。结合幻灯片、图片、实物等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下午举办一次无课堂的健康讲座,即由健康讲座组织糖尿病人户外聚会,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健康讲座护士和糖尿病病人充分互动,并为参加者免费测量血糖一次。健康讲座护士对现场病人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就大家集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健康讲座。指导病员出院后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提醒患者遵医用药情况,加强患者在饮食、运动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强调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定期复查血糖等。
1.2.4干预方法:健康讲座后评估患者,如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如: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是打胰岛素和服降糖药方法不正确,或者出院后未用任何控制血糖的药物等,及时正确干预,并做好登记。情况严重者与经治医生联系,或介绍患者去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等。对于情况异常的患者,一定要持续动态干预。
每次健康讲座活动完毕及时详细填写记录本,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反馈、汇总,据此制定和修改健康讲座内容。
2结果
健康讲座后患者能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有效控制疾病。另外通过健康讲座还能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各种身心问题,提高复诊率和满意度,对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讨论
3.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力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疾病。有着病程长、难治愈和易伴有并发症等特点。通过健康讲座能促进了解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达到最佳康复状态。而我们通过系统的健康讲座发现,随着讲座次数的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也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来电咨询和来院复查的逐渐增加,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已经逐渐提高。
3.2是增强病人遵医行为的有效方法:糖尿病患者遵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3]。怎样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因素是糖尿病防治和康复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病人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面窄,大多局限于住院期间,出院后继续教育力度不够,病人遵医行为明显减弱。因此,我们开展健康讲座延伸健康教育,持续动态地了解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予以个体指导,使患者能有较好的遵医行为。
3.3促进了患者主动咨询和按时复诊:通过健康讲座,增强了护患沟通,护士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正确指导。通过互动不仅增进护患了解,更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患者如有不适,也会主动咨询,护士便针对性进行解答,并嘱患者及时随诊。
3.4提高病人满意度:每个月的健康讲座对病人也是一种心理支持,一方面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更重要的是能督促患者坚持治疗,监测病情,对控制糖尿病有益。患者在护理中感觉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为医院赢得了信誉。
关键词:糖尿病;压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38-02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是由于人体局部组织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迫作用,导致血流障碍而产生的皮肤和深层组织坏死【1】。压疮在长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由于持续性缺血、缺氧、组织坏死,其局部治疗的时间较长,效果缓慢,完全康复需要很长的时间。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老年糖尿病压疮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我科从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糖尿病压疮患者32人,通过全身控制糖尿病和局部外用治疗压疮相结合,全身护理和局部护理相结合,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32例,均符合糖尿病压疮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0~90岁,平均74岁,糖尿病病情1~10年,压疮发病1个月~半年,文化程度,高中3例,初中以下20例,文盲9例。并于22例未接受规范综合治疗的门诊患者或家庭病房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尿中泡沫增多、四肢皮肤感觉异常。足底踩棉花感,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大汗,障碍。反复的皮肤感染,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女性外阴瘙痒等。 皮肤感染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臀部及大腿外侧,卧床容易受压的部位,下肢及足底等也是主要的发病部位。
1.2护理方法
1.2.1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全身治疗的重要指标就是血糖的 控制,只有有效控制好血糖,才能有利于患者向好的方面转化,口服降糖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在餐前服用,有肝肾功能障碍的不宜使用。胰岛素根据类型分餐前半小时或15分钟,餐时注射,长效的每天一次,时间要固定。
注射的 部位、深度、每次注射的位置间隔等都要按要求去做,特别是有些患者自己注射的,更要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操作。餐前注射胰岛素有利于确保进餐后血糖升高与胰岛素起效作用时间一致,否则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
1.2.2饮食护理
控制饮食,合理分配一日三餐,因人而异、按照每公斤体重日消耗30之35千卡的热量,合理选择食物,分配蛋白质、脂肪、糖类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食物量,确保每天的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1.2.3压疮的局部和全身治疗与护理
首先要注意预防,建立翻身登记表格,记录每天翻身次数和间隔时间,特别是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 患者,要专人负责,勤清洗皮肤,勤换内衣、被褥、容易受压的部位应经常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用踝及足跟保护垫,避免不当的摩擦,避免出汗引起潮湿刺激皮肤,同时做好大小便的护理。对于那些经常受压的部位要重点关注,出现红肿热痛、但还没有出现水泡、感染的,给于中药金黄散外敷,潮湿的部位经常使用爽身粉,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现水泡、破溃、感染者应给于湿敷,及抗生素药膏外用,必要时给于全身抗生素治疗。
1.2.4心理护理
为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尽量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所担心的 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解决患者的顾虑。有些患者由于刚入院,对医院的 环境、医护人员、一些规章制度不了解,存在陌生环境不适应、对医院产生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耐心讲解、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病人,使其有在家一样的感觉,尽量消除不利于治疗的因素,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些病人因为治疗效果不理想,产生悲观思想,护理人员要针对这种悲观、烦躁、敏感猜疑等心理,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讲述疾病发展的过程规律,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5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于每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很重要,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在患病初期就应该重视该项工作。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往往是伴随护理的 全过程,逐步完成。针对患者及家属,手把手施教、不厌其烦的示范,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进行施教,健康教育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细致,把糖尿病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经过、愈后情况、自我保健等基本知识传授给他们。方式可以多样化,发放宣传小册、多媒体录像、床头宣传、成立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为主的糖尿病协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对32例糖尿病压疮患者的综合治疗并随访观察12个月,并于22例未接受健康教育和综合治疗的 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分别有15例和4例治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压疮高危病人出院回家后,社区护理人员没有及时介入家庭护理,照顾者相关知识缺乏,压疮的高位人群的压疮发病率处于很高水平【2】。有些养老机构的护理能力和设备条件还比较低,压疮的发生率越来越高【3】。通过对患者病史分析和健康咨询,了解到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压疮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才导致发病和病情加重。有资料显示,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糖尿病压疮临床表现认识和了解的比例分别为30.5%和85.3%,而对于足部主动护理的分别为13.4%和81.7%。【4】因此,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不论有无压疮发生,必要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因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能够与病人面对面交流,能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在护理时还要积极对患者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病情加重,要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5]。同时患者面对护理人员有些不懂的知识可以随时请教,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主动进行自我防护,这样更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健康教育的同时还结合多媒体录像,光碟、音频文件、糖尿病知识手册等材料,成立糖尿病协会等方法,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教育。通过细致全面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也降低了糖尿病压疮的发病率,最大限度的避免畸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6-167.
[2] 孟宝亲,程永刚,柳小红.压疮患者居家换药护理管理模式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6-79.
[3] 陈雪英,王晓琼,王慧。延续护理在托老院压疮高危人群中应用及成效【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