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生论文范例6篇

糖尿病医生论文

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1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中医证型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缺乏或功能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在糖尿患者口绝对数上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之冠,2010年3月《新英格兰杂志》公布糖尿病患病率9.7%。宁光教授2010年统计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糖尿病前期(IGT)患病率为50.1%。我国2型糖尿病占93.7%[1],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有效治疗[1],知晓率仅有1/3。

1 糖尿病中医证型概况

1.1糖尿病"消渴"病机认识

1.1.1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消渴"的病机有了明确的论述,《景岳全书》也做了进一步说明:"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明确提出了肥胖、饮食高热量食品过度的病因,这是现代糖尿病最大的一个致病因素之一。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

1.1.2消渴病历代被医家认为是阴液亏损、燥热内生所致,治疗主用养阴生津润燥为主法。历代医家对消渴的基本病机共识是阴虚内热。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传统的"三消理论"受到挑战,尤其对糖尿病患者的初期阶段,患者无任何体征多由体检发现, "湿热致消"学说愈来愈受到重视。李明哲[2]等认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症状如神疲乏力、口干欲饮、大便秘结或不爽、脘闷腹胀、苔腻等均可因湿热蕴结所致。张晓阳[3]等有调查显示湿热证型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肾虚学者常壮其等研究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归为肾虚,继而出现气虚、血虚、气滞血瘀,随病情迁延进而累及各脏腑。又有"脾虚失健乃糖尿病发病之本"理论。刘仁昌教授认为消渴病虽与肺燥、胃热、肾虚有关,但关键在脾虚。肝郁学说者倪海祥等认为:肝属木为厥阴之脏,肝主疏泄,调情志,在临床上除了治脾、治肾、治肺,也不可忽视疏肝。彭欣[4]等研究显示血瘀可发生于消渴病早期甚至前期,并贯穿消渴病始终,在糖尿病发生和并发症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谭倩[5]等研究认为临床上血瘀证除作为主证出现外,常作为兼夹证,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这些证候分布数据印证了许多强调"血瘀"病机学者的学术观点。仝小林教授[6]对比今古糖尿病的异同,提出:阴虚燥热是古代糖尿病的主要病机,由于降糖西药的出现,阴虚燥热已不是现代糖尿病初发阶段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疗要突破三消辨证,按现代糖尿病的实际证型去辨证治疗。

1.2糖尿病各家中医辨证分型

1.2.1林兰[7]教授遵循中医四诊八纲理论,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气血辨证为目,对糖尿病进行系统宏观辨证,微观监测,显示糖尿病患者具有热盛、阴虚、气虚、阳虚四大基本证侯,"痰湿""血瘀"两大兼证,组合而成三大证型即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

1.2.2[8]《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症候诊断标准: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脉络五型。

2 糖尿病中西医诊治情况

2.1西医治疗糖尿病 ①降低葡萄糖在肠内的吸收速度并加快肝糖原的合成速度;②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增加其生物活性;③直接注射外源性胰岛素等。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大多数患者接受了西药降糖治疗,然而多数血糖控制不佳,且临床症状改善并不理想,而中医治疗糖尿病通过辨证施治能明显改善症状,疗效肯定,作用持久,且能减少西药用量,提高临床疗效[9]。观察胰岛素释放水平与证型之间的关系也是证型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2.2中医治疗糖尿病 中医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代谢状况,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主;虽然效果较西药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中药在改善症状和治疗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且无明显副作用。运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已成为医学上的研究热点。在天然药物中筛选降糖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成份或化合物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2.3中西医结合糖尿病 在临床上,对中型患者多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给患者尽可能采用中药治疗(汤剂或丸、散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对病程较长、血糖较高的中、重型患者,多以中药辅助西药控制血糖,可减少西药用量及并发症,采用中西医联合分阶段治疗方案具有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治疗费用等优点。糖尿病不同证型的血糖水平是否有差别是共同关注的问题。"证"标准的规范化是一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础,辩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辩证,辨病与专方、专药相结合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必须重视中医证型实质的研究。

3 糖尿病防治现状

3.1西医糖尿病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基于B细胞受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我国以2型糖尿病为主,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较复杂,目前将引起2型糖尿病的病因归结为遗传缺陷、生活习惯和后天的器官功能障碍三大因素,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始发因素,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或加重了胰岛素的抵抗。所以2型糖尿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多因素考虑。

3.2糖尿病防治任务的艰巨性 据统计仅2011年全球糖尿病费用高达465亿美元,相当全球总医疗费用的11%。上海某社区开展的老年2型糖尿病现状调查[10]显示全面达标率仅为3.89%。某省做的糖尿病基层现状调查[11]显示:全省糖尿病疾病负担加重,经济发达或不发达都面临着同一问题。近年,上海探讨建立有街道办事处(政府机构)、二级医院(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预防机构)、居民委员会(社区基层组织)组成一体的社区糖尿病防治网管理。糖尿病基层社区已开展有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也开展全科医疗工作慢性病规范管理防治,糖尿病防治原则一般按IDF推荐的"五架马车"原则即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准则,但始终没有达到满意的、理想的防治效果。

4 讨论

纵向分布证型是病程发展的产物,而横向分布证型则是由人群中不同的体质类型与外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疾病的不同脏腑属性、不同疾病的亚型等所决定。区分了证型的纵、横向分布,则证的研究显得脉络清楚,对纵向的证的特异性指标可以用代表病程不同的机体状态来表示,而横向者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来确定诊断标准的判别式,这无疑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对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特点及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进行总结和研究,对发挥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面的优势有较为重要的意义[12]。

糖尿病的发病率、患病率不断上升,单纯的西医治疗是远远不足以有效防治糖尿病的需求。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医学界越来越把注意力转向中医药[13]。美国的全科医师也早有认识到并有研究认可祖国传统医学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大作用。中医诊治的关键在于辩证论治,历代医家依据糖尿病的证候进行三消辨证,认为口渴引饮为上消、易饥多食为中消、小便频数,尿如脂膏为下消。随着大量临床证型的研究显示,目前的糖尿病中医症候已发生变化,开展社区中医证型调查研究,了解证型分布情况及流行现状,结合西医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可以更有效的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为发展糖尿病的全面规范防治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序.

[2]张晓阳,郭赛珊,张孟仁,等.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6):420.

[3]彭欣,银浩强,徐蓉娟.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股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10):930-933.

[4]谭倩,景录先,王文霞.2型糖尿病常见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6):1389-1391.

[5]仝小林,胡洁,赵昱.突破"三消",大胆创新,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J].庆祝中国中医研究研究院成立50周年论文集(上册),2005年.

[6]林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5.

[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

[8]徐佩英,陆灏,姚政.丁学屏治疗糖尿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5.

[9]纪立农.大力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促进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落实,努力实现国际糖尿病联盟全球糖尿病防治10年规划[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3.

[10]樊爱青,曾艺鹏,付丽云,等.上海远郊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现状调查[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8(4):221.

[11]陈先献,苏军英,刘海燕,等.山东省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现状及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1):83.

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2

参考文献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引用参考他人的学术研究,我们参考了他人的作品就应该列出参考文献,这是每一个作者应有的基本品德和素养。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借鉴。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3]向红丁.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M].知识出版社,1999.1

[4]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5]胡鹏,陶静,徐蓉.饮食体验卡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9):233-234.

[6]刘桂英,杨桂云,李琦.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1(5):186-187.

[7]袁丽,杜军艳,吴伯鹏,等.糖尿病患者应用简明饮食处方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1(1):199-201.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张灵秀,阿依努尔·买买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2,10(7):163-164

[2]吴莉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12(9):382-383

[3]杨黎,乔玉环,刘伟靓.血糖控制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16(7):101-102.

[4]吴凤会,钱雷,孙长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2):1939-1941.

[5]万金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1,46(11):1034-1036.

[6]刘晰岚.人性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23(6):48-50.

[7]文笑.饮食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出生率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78.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关玲.饮食控制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1,25(2):102-103.

[2]范岩峰,王宏,蔡李倩,等.糖耐量试验结果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饮食调理效果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380-5383.

[3]景小凡,乔蓉,李鸣,等.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J].卫生研究,2010,39(2):209-211.

[4]董蔷,崔丹,李秋洁,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循证护理[J].护理学报,2010,18(1B):31-33.

[5]宋伶.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7,22(5C):1334—1335

[6]富爱.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4C):1058

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3

【关键词】村镇;糖尿病;医疗保健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村镇居民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简称D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糖尿病疾病常累及肾、足、眼等多个部位和器官,加上村镇糖尿病患者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差异,村镇糖尿病医疗保健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于2011年7月到10月对广西自治区江西镇296例糖尿病患者展开调查,探讨村镇糖尿病患者医疗保健质量存在的缺限,从而为决策者制定村镇糖尿病患者医疗保健政策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广西自治区江西镇29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年龄≥20岁,均为江西镇居民;糖尿病发病时间在1年以上;均为江西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神志正常,能够自觉接受问卷调查并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意见。

1.2方法参见Fleming等[1]、Kelly等[2]糖尿病保健质量评价作质量改进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3]及Suwattee等糖尿病保健质量标准,采用调查问卷或调查询问的方式,对江西镇糖尿病患者人口学特征、糖尿病患者病程及并发症情况、一年来接受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每年因糖尿病就诊次数、每年检测HbA1c、血脂、血压、测量体重、足部检查、眼底检查、尿白蛋白检查次数)开展调查。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各国政府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疗保健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外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且大都以HbA1c、血脂、尿白蛋白、眼底、足部五项预防性保健服务检查作为评价依据。基本上都是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美国2007年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糖尿病患者参加HbA1c、血脂、尿白蛋白、眼底、足部检查比例分别为50%、52%、11.6%、75%、75%。

本文以每年因糖尿病就诊至少4次、HbA1c、血脂、血压、测量体重、足部、眼底、尿白蛋白检查1次以上等8项预防性医疗保健指标为依据,对江西镇296例糖尿病患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参加8项预防性医疗保健服务的比例分别为32.09%、7.77%、2.36%、54.05%、3.72%、2.03%、1.35%、8.45%。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农村患者、小学文化程度、丧偶接受预防性医疗保健服务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户口、大专以上文化、已婚患者。黄加庆通过对闽中南地区1052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影响因素的调查,也证实了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以及婚姻状况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从另一个侧面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江西镇村镇糖尿病患者医疗保健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人群糖尿病患者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更是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相距甚远,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从脾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16-01

糖尿病前期是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1],由遗传、情绪波动、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进一步可发展为糖尿病(DM)。中医谓之“脾瘅”,多由中焦失调,或虚、或滞后,湿热内生所致。我校门诊部从脾论治糖尿病前期患者35例,治愈8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效率约88.57%。笔者将其总结后报道如下,与同道共研。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糖调节受损指南标准。6个月内2次以上进行OGTT检查符合:6.1mmol/L≤FPG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消渴拟定。

1.2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甘肃中医学校内科门诊就诊的初发 IGT 和 IGF以及二者并存患者,排除已患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慢阻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已进行药物治疗者。入组者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4岁;IFG 14例,IGT 21例;BMI≥25kg/者14例,占40.00%,19≤BMI

2 治疗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脾虚痰湿证采用香砂六君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证采用三仁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寒证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兼瘀血着加用桃红四物汤。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空腹血糖

3.2 治疗结果 疗程最长者90天,最短者15天,平均疗程48天。治愈8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效率约88.57%。无效4例中有3例因患者个人原因中断治疗,1例发展为2型糖尿病。

4 讨论

糖尿病前期现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如不进行干预,则大部分患者可逐渐发展为糖尿病,并伴有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寻求便捷有效的干预方式成为临床医生当务之急。

《素问・奇病论》谓 :“有病口甘者,次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唐・孙思邈《千金方・消渴》认为嗜酒之人“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无度……积年长夜……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 由此可见过,食肥甘厚味或大量饮酒,导致脾胃功能受损,痰湿内生,津液散布失调是导致脾瘅、消渴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本回顾性研究提示我们:(1)早期采取中医药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阻断或减少糖尿病前期患者向糖尿病阶段发展;(2)糖尿病前期患者中以体型中等或偏胖者为主;(3)从脾辨证论治糖尿病前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进一步研究前景:(1)扩大研究样本,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体质学研究;(2)建立糖尿病前期患者个人档案,进行长期回访,探讨中医药对其长期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DiabetesCare,2010Jan;33Suppl1:S11-61.

[2] 周丽程,郑杨.空腹血糖受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1468-1470.

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循证医学理论;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治疗效果除了与药物的效果、患者的具体病情相关之外,还与患者的自身管理息息相关[1]。为了观察循证医学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本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本文就本院医护人员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的心得体会做出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医学组和常规医学组,每组80例。循证医学组男4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9.55±2.12)岁,平均体重(66.13±0.36)kg,平均病程(5.12±1.44)年;常规医学组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8.64±2.36)岁,平均体重(65.92±0.44)kg,平均病程(5.66±1.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规医学组采用糖尿病的常规护理方法。每日常规查房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每日按时测量患者的体重和血糖,叮嘱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查房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不做额外健康宣教和知识讲座。循证医学组在常规医学组的基础上,加以循证医学护理。具体如下。1.2.1饮食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导致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与其他患者存在很大的不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患者每日摄入糖分的控制,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需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原则是既能满足患者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对血糖进行调节。为患者制定具体的营养食谱,向提供患者多样化的饮食选择。1.2.2运动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对于运动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做好运动指导。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身体对抗性较强类型的激烈运动,建议患者进行散步等有氧轻运动,运动时间保持在20min左右,于餐后1h进行,1次/d。应当注意的是医护人员需提醒患者空腹时不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可以随身携带糖果等食物,一旦出现低血糖可以迅速补充。1.2.3血糖监测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血糖监测,并且告知患者定时监测自身血糖的重要性。每日测量血糖后,患者应当主动记录数据,对自身血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发现血糖水平发生异常情况,应当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并将记录的血糖情况交与医护人员以供参考。医护人员在得知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后,应在第一时间处理,并给予解决的措施。1.2.4心理护理糖尿病是慢性病,其病程漫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医护人员应当每日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并关注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态度和信心。1.2.5健康知识指导定期举行糖尿病知识讲座,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告知患者,并将血糖控制成功的病例与患者分享,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及血糖控制效果。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比较循证医学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护理后循证医学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中“三高”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3]。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糖尿病病程漫长,后续并发症较多,且临床上无法对该病进行根治,只能对其进行控制和延缓其病程的发展[4]。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所以对于血糖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自身管理紧密相关。循证医学理论是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也是未来临床护理的发展方向[5]。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从饮食、运动、心理和疾病治疗、健康指导五个方面入手,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让患者在护理中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便于患者更好地学习到疾病的相关知识,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医护人员给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循证医学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医学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循证医学理论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信任度,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了病情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广琴.循证护理在Ⅱ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2014(2):195.

[2]蕾,季梅丽,唐文娟.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6):670-672.

[3]陈风云.现代化手术室循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0-12.

[4]李秋萍,张郁澜,林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14(1):175.

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6

【摘要】目的 通过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为开展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及文化程度是影响掌握情况的因素。结论 应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血糖的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2型糖尿病 疾病知识 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加深与发展,慢性疾病的管理已经成为社区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全球分布广泛的终身治疗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病程的发展可引起一系列危及身体乃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长期坚持治疗。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阶段我国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尚不够健全,在糖尿病教育中还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今后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南通市学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两个卫生服务站2009年9月已登记在册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人),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份。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内容 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电话预约等方式约请糖尿病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研究人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三方面内容:(1)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身高、体重、血压、是否吸烟、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等;(2)糖尿病有关内容:发病年龄、病程、治疗、血糖检测情况、有否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症、有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教育来源等;(3)糖尿病知识问卷:采用《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表》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含以下4部分: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糖尿病治疗知识;糖尿病护理知识;(4)由工作人员免费为其测身高、体重、血压、快速血糖、体重指数(BMI=kg/m2)。

1.2.2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所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DM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根据不同特征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情况及DM危险因素分组列表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基本资料

参加本次调查的153份有效问卷中,男性68人,女性85人;小学文化56人,初中及以上文化97人;职业为干部10人及非干部143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者42人,1000元~3000元者95人,3000元以上者16人;患者平均年龄65.6±9.9岁,平均病程7.7±7.4年;具有家族史30人,无明确家族史123人;合并有高血压病史80人,无高血压病史73人;BMI25kg/m2的101人;接受糖尿病教育130人,未接受糖尿病教育23人;主动进行餐后血糖监测48人,未主动进行餐后血糖监测105人。

2.2社区2型糖尿病教育

2.2.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获取途径 对153名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获取来源进行分析,医院72.5%,社区12.4%,媒体5.2%,其他患者3.3%,其他途径6.6%。

2.2.2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影响因素分析 以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为因变量,以对知识掌握的可能影响因素如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是否接受糖尿病教育作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教育、文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Wald 值为18.146、11.873,P

2.3社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分析

进一步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进行统计分析,以快速血糖为因变量,以其可能影响因素如性别、文化程度、饮酒、吸烟、家族史、高血压病史、BMI、糖尿病教育及餐后血糖监测等作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教育、餐后血糖监测、文化程度、BMI、吸烟、喝酒、高血压病、进入回归方程(Wald 值为8.683、14.756、7.885、3.804、4.859、8.021、8.985,P

3 讨论

在糖尿病的控制管理中,针对广大人群的基层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社区糖尿病治疗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开展程度与水平直接影响到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平时对疾病的干预水平。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相应医疗开支[1]。

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分析发现,患者获取的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仍是通过医院,社区只占很小一部分。一方面与我国国民的医疗习惯有关,大部分民众求医主要是通过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另一方面我国对社区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相当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社区医疗机构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存在不足。首先,社区医疗机构对健康教育这种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项目无明显内在驱动力;其次社区医务人员的配备不足,其知识构成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缺少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大部分病人获得知识零散混乱。因此难以实施高效的健康教育。

本调查研究发现是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影响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因素。而性别、职业和月收入等一般资料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无影响。同时是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患者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血糖的直接因素。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对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等具有显著影响[2]。患者如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疾病就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一定的预防、保健、治疗及护理的知识,因此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另外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常具有更强的寻求信息支持的意识,他们也会主动从书本、医护人员、朋友等处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并自觉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提醒社区医务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特定条件的糖尿病患者而采取不同的手段,努力使他们提高相关知识水平,越是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越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本研究同时也揭示不良嗜好(吸烟、喝酒)、高血压及肥胖是影响糖尿病进程的关键因素。因此社区医疗机构更应注意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性健康教育,同时对相关人员建档、监测,加强防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家族史在本调查中未有明显影响,可能是具有家族史的患者平时更注意自身糖尿病监测及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