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索

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来说,想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给予实验教学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们,从而更好的达到目标。随着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得以应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得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更具趣味性,从而使得这项教学活动的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本文首先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对于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多多的动手动脑,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让学生们更多的进行动手和动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更多的采用实验教学方式。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且对抽象性的概念难以了解,以及在进行实验后无法有效的进行总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从而切实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对于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进行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实际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学工作的外在依存性较大、实验场所的可见度较低、实验的难度较高、实验不具备趣味性等等。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积极的运用新技术,这样才能够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视频、动画、图片等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小学科学实验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原本独立使用的文字、图形、视频等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使用,可以在创建虚拟真实实验环境的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对于诸如空气质量之类的较为抽象的知识,则可以借助视频或者是模型的帮助,将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基础行,为接下来的探究实验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知识支撑,并且可以在学生亲身实践的影响下,深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2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

2.1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为了更好的完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为学生们理解所学内容提供帮助,更好的完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标。具体可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视频和动画的播放内容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2增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以往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所以教师应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积极的引入信息技术,使其中一些较为枯燥和抽象的内容能够更加生动和直观,让学生们更容易去进行理解。一方面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了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例如播放视频后由学生们进行相互的讨论,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2.3丰富实验教学的资源。实际上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实验教学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并突破相应的限制,有效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在学习空气污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访问我国的环保相关网站,在对资料进行搜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在收集和应用课外资源的同时,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相比于以往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得实验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实际上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保持一定的合理性,避免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否则整个教学过程会过于机械。因此,教师应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按照教授内容以及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制定。例如在学习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这一内容时,所包含的植物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比较容易见到,所以可由学生自我观察和教师教授相配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而无需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还有其他的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都应该更加侧重于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而不是过多的应用信息技术。此外,例如观察与测量这样的课程,由于实践性较强,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探究,而不是单纯的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机械化的教学。

2.5再现实验过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内容也会有多种操作方式。如果将所有的实验都对学生进行演示和操作是很难的,所以可将实验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在对实验进行演示前,可由学生先进行操作,并确保与录制的环境和条件相同,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学生即可学会实验的操作方式。学生们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具体的操作过程由学生们来进行自行设计,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然后对实验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实验中的因果关系。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同时学生们也会有很多的闪光点。为了更好的实现结果的分析,可将学生们的实验过程进行录制,通过回放来找到其中的问题,以便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2.6合理处理实验数据。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会对一些数据进行记录,并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个过程就需要应用到信息技术。例如在学习研究磁铁这一内容时,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对磁体不同部分的磁性强弱进行比较,具体可由学生们进行分组实验,在磁体的各个部位利用回形针进行实验,对有磁性的部分进行记录,然后对其中的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磁体各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2.7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学科学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而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实验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如何才能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呢?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校实验室的数量,每个实验室内实验桌的数量,每个实验桌最多能容纳学生的数量,以此确定每班学生应该进入哪间实验室,每个实验桌学生的数量,并使每个实验桌的人员按照序号固定下来,避免学生因找不到实验室和实验室内自己的位置而出现混乱现象。其次,教师给学生分组要注意考虑成员间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知识基础、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这样做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和促进。最后,在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教师还要给每个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职责分工。

2.8在实验材料选择中使用信息技术。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包含着探究性实验活动,在针对这类实验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材料不但是教学准备工作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组成有效实验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材料选择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深化对于实验材料认知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在选择、使用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完全遵循实验要求,有助于各类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在一般情况下,选择的都是的直尺、皮筋等作为声音产生研究的主要实验材料,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这些材料的选用符合学生的兴趣与否以及学生能否有效应用这些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喜欢的声音及与探究声音产生的实验材料进行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就实验探究想用什么材料及课堂上的那种材料可以用作实验材料和怎样使用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学生的讨论、总结之后,大家就会发现课堂上适合探究声音产生的材料还是皮筋,在学生掌握如何选择、使用材料之后,接下来的操作及现象收集则很容易落实。

2.9科学拓展实验中使用信息技术。新课标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这也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能力之一。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外拓展实验中进行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的参与到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在讲解有关土壤中有什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只能够做到发现土壤中包含哪些生物,却并不能开展科学探究实验。出于提高学生观察细致性的考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每天一次的观察,并做到将观察数据以数据或者图表的形式及时上传到电脑中,以便在为其他人浏览提供便利的同时,方便进行汇总,以便帮助学生了解土壤内各类生物的数据变化,同时,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土壤内生物数据变化的因素,通过这类课外探究实验的落实,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上可以发挥极为显著的作用。

3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协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中,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掌握知识,同时也为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开拓了广阔的活动天地,更给我们的科学教学提供了契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完成信息技术的运用,真正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注释:

[1]黎淑仪,郭恵群.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35(02):79-81.

[2]屠慧渭.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36):119+124.

作者:蔡玉霞 单位:莒县棋山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