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革新上起到的作用十分显著。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开始正视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逐渐意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基础教育活动中,也开始关注小学生的主体性,致力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该学科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本身就起到显著作用,如果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则更利于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因此,立足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科学学科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并且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在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上具有天然优势。如果教师可以有效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则更利于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学习活动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但是具体的教学策略选择还需要小学生科学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致力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并利用教学契机引导小学生理解教学方法和学科思想。总之,笔者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课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充分提取科学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实验探究活动多是具有很强趣味性的。但是,需要教师在组织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取实验活动中的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实验参与兴趣。例如,我引导小学生理解“空气中有什么”的时候,为了让小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深入了解二氧化碳含量,我就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操作实验,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打开的可乐,然后放入一粒口香糖,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只见可乐喷出来,学生看到这样的实验现象获得了视觉上的刺激,这显然直接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自主学习欲望的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十分好奇,这对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再如,笔者在教学《火山与地震》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学生亲眼见过火山爆发场景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也是利用情境创设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课前我准备了番茄酱、发酵粉、土豆泥作为实验材料,课上我将番茄酱中放入一些发酵粉,将二者放入土豆泥中,只见番茄和发酵粉反应后流出土豆泥的包围,很好地显示了火山爆发的场景,学生都好奇极了,这样的课前铺垫效果十分理想,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起到了引入作用。

二、利用课堂讨论环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契机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几乎都会为学生提供自主讨论的时间,这个环节其实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有时候会提供必要指导,但还是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主。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在之前要为学生布置讨论内容,并大致做好讨论方向规定,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在给予一定自由的前提下需要教师提供的必要指导。例如,笔者在教学《土壤和生命》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土壤十分熟悉,因此我们以土壤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其实学生也更容易提出问题,这为课堂讨论环节做好了准备,我在讨论之前为学生预设了一些问题,如“土壤当中含有什么?秋天的落叶掉入泥土中会变成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但是又无法科学解释的生活现象展开谈论,学生更容易有话题。针对系列问题,我让小学生结合自身认知做出探讨,学生展开猜想和推理,这个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想法,利于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有极大帮助。

三、走进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现阶段,正值课改之际,生活化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将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于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对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都是小学科学的核心任务。科学探究的开始就是质疑的产生,因此为提升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融入探究环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此外,科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想要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知识理解能力,教师首先就要积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实验内容,建立学科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从科学视角看待问题,并动手探索和验证猜想,以此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笔者在教学《种子的萌发》前,就组织学生在家中进行种子浸泡,可以小组合作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合作探究或者自主思考,在课上的学习结果汇报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探究的很多结论其实都是正确的,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并且这是学生初步建立探究意识的过程。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实践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最好时机,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局限性表现为在新的领域中,儿童无法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还不能对想象的情形进行逻辑推理。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未知事物,这其实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在《桥梁》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用以上研究结果为依据,应用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小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原理,旨在让小学生全面认识桥的特点和构建原理,我在课堂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桥梁搭建视频,然后融入桥梁设计带给学生审美体验,之后利用操作材料让小学生自己设计和搭建桥梁,显然小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这个过程学生都是自主操作,几乎没有学生要求我提供帮助,这是学生摆脱对教师依赖性的第一步。

五、结束语

小学学科教学内容涵盖较广,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研究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课题。基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我们的重要教学任务。当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其学科学习效率提升之间也具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认识存在的不足,我们有必要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改革,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系,因此,笔者在上文中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希望本研究观点可供实践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玉玲.小学科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四个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157.

[2]贾阳.创设小学科学“e课堂”的自主学习[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39):127.

[3]赵桂华.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5,(22):184.

[4]秦国荣.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14,(02):192.

[5]付鹏.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5,(08):176.

作者:张晓丽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梁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