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发展浅论(8篇)

高职课程改革发展浅论(8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摘要:

语文课从小学就开设,在大学课程中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素质的一门基础公共课程,语文课的开设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的三观和道德素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许多高等院校过分的追求学生的就业能力,将语文课程当成形式,这都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中语文课程设置中遇到的瓶颈,并探讨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未来的改革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语文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发展

课题来源: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发展,高等院校为了提升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大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水平高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思想品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对语文课程的重视可以促进高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不是太重视,语文课的师资力量过于薄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不到太多的内容。为了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本论文对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未来高校语文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

1.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设置遇到的问题

1.1学校重视度低,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数人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仅仅是技术能力,他们认为,只要学校的就业能力高,学生能够学到技能,这个高职院校就是一所成功的院校,因此高职院校过分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一些高职院校片面的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小学、初、高中一样是为了推广和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知识在初、高中已经教授的够多了,以至于不需要在大学设置,即使设置教学老师也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传授语言文字知识,从而忽略了对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大学的语文课程没有硬性的评价标准,学校对语文课程逐渐不再重视,对教学老师的选择标准也越来越低,有些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没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常常照本宣科的向同学们灌输知识,使本来精彩丰富的课程变的索然无味,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知识。

1.2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我们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一直到大学还要开始语文课程的原因是不同阶段我们学习语文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讲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不仅是对语文文化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熏陶自己的文化精神。但是,目前高校并不能准确的把握这个教学思维,一些教学老师在施教过程中还是按照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这些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过于枯燥乏味,并且对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并无作用。有些教师对学生又要求太高,希望学生掌握我国文化的演变过程,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并非对语文深奥的文化感兴趣。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还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

1.3教学形式化,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教育部门对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中发现,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不断地丰富学校的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但是有的院校对人文课程的开设仍然过于形式化,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的人文学教学机构仅仅是部门机构,相对于系院来说功能较低,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人文学院却并不开设语文课程。由于教学的形式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逐渐降低,高职院校过分的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导致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中,并且学校的教学态度也影响了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认识。

2.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2.1重视教学,加强学科建设

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课程的公共课,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文学的教学开展。校方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吸引更好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前来就职,一个好的老师是语文课程开设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教学老师的筛选,选择语文知识水平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科研精神的教师。语文教师应该合理的设计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人为本”是所有教学老师都应该坚持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老师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2改革教学内容,提升创新思维

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中小学以培养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握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思维,以培养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文化欣赏水平为主要目的。在教学内容上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化,还要把握教学实践的层次,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出相应的语文学习目标,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构建自主学习体系,丰富教学资源

实践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语文技能。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相应的组织,使学生在组织中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以及口头表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并设置交流互动小组,通过在课堂上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现在网络十分发达,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利用网络建立语文教学系统,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便捷的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开设语文教学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水平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教学师资力量上还很薄弱,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手段还比较落后,教学模式的单一也导致了学生对吧语文学习兴趣下降。未来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上将会更加重视语文教学,教师们将会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一切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作者:崔宝坤 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于彩芹.谈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J].语文建设,2014,06:23-24.

[2]李琦.浅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4:27-28.

第二篇: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从当前高职机械专业的课程来看,机械专业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容较多,而且复杂,很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而且课程体系和企业的生产实际存在着相脱节的联系。教学知识的知识实践,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从最近这些年来看,因为现代化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很多学校都开始采用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坚持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对当前的教学课程进行整合,并作出重新的编撰。将精选的项目作为学生的工作任务,促使学生完成项目和工作任务,进行全体学生的实习工作。这种情况就是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机械专业类课程,本研究主要据此进行分析,希望所有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项目载体;高职机械专业类

引言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就是机械制造工艺,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就是对学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产品制造的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有效的为后续的课程奠定坚实和扎实的基础。当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的时候,在课程设置上都根据本科模式的参数进行设计,并且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但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并不紧密,会导致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现脱节的现象,而且教学也以讲授为主,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在现代的学徒制度之下,将本科课程的专业教学和相关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且将课程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进行结合的改革,这种教学能够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现代学徒制度下进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的方向研究

确定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方向,在进行各个模块的教学之前,需要对具体的实践项目进行了解并将其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样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基于典型的项目的生产过程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项目生产过程当中,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形成具体的经验性和策略性教学,而且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工作当中学习,在学习当中工作。同时需要确保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所提升,所以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够使学生和企业更好地进行联系,能够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学校可以将就业生大部分都转移到学校所在地的企业制造业当中,而教学必须和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的缩小学校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手工作业的过程进行应用,精选一些典型的生产实例,使其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并以此不断地完成典型的零件的加工工作任务。要将机械制造当作是现代工艺的有效核心,并且不断地进行实习的培养,将金工实习和机械制造工艺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在教学上,要更加侧重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掌握,需要不断地将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根据。同时根据学生完成的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合理地选择知识和教学内容,而实践和理论教学需要同步进行,这样能够确保教学和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更加紧密,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需求,合理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内部进行参观,创造相关的条件,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训更加的符合实际。

2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改革的实践分析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需要确定一条主线,并将企业的真实实践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同时使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还需要坚持两套体系,这就是说,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有机的联系。要坚持4个教学模块,需要对典型产品的制造工艺进行分析,然后安排多个实际的教学实践,并且根据理论教学模块进行多层次的实践和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可以选择注塑机零件,将其作为课程的载体的典型零件。从一方面来看,注塑机的零件较为典型,它能够更好地将各种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机的联合,从另一方面来看,它能够有效的方便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更好的吸收。还是以注塑机为主,它主要是根据我国现有的注塑成型工艺的要求进行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所以这是一个很强的机种。看能够涉及到注射的不佳和合模部件,还有机身和系统的液压系统,除此之外,也有加热系统、加料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因此对于这个课程的选择,可以通过对主轴、气缸、机床床身等零部件进行选择,将其当作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并将课程学习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学习:这一阶段主要对主轴、缸体、机床机身的制造和加工工艺进行学习,纳入到机械制造工艺的规程当中,当做主要的学习任务,主要对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方法进行学习,了解金属削切加工的方法和设备的学习;第二,零件的加工阶段:这需要根据上一阶段制定的加工工艺,深入到校内的实训基地,做好零件的加工工作,在加工工作过程当中不断地将安全和文明生产进行强化,同时需要强化企业的工业管理知识,明确要求学生在进行零件加工的时候必须设计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和技术规定,不断的根据索引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进行知识学习。同时需要要求学生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做好对零件的测量和检验工作,并将零件尺寸引入其中,形位公差和表面的粗糙度的测量也要涉及到其中。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工作,做好对产品的测量和质量技能的检验,对学生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三,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提升:需要将气缸、主轴在制造作为主要的工作,对前一阶段所学习的机械制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的应用,进一步的有效提升学生的加工工艺,并且在工作过程当中,严格地遵守第一阶段的工作要求。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在进行工艺编制以后,学生到实训室进行产品的生产,需要通过实训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考核的时候需要注意理论部分应该采用过程阶段性的考核方式进行,过程性的阶段考核主要涉及到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团队精神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占据40%的分数,学生的阶段性考核占据60%的分数。主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同时需要调查学生对于典型的零件工艺和工序卡片儿的掌握程度,这两个方面各占40%的分数,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课堂大作业的方式进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现代学徒制下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的分析

从课程的实施的效果来看,首先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对企业工作认识的深化,有效地为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坚持以课程项目为载体,在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上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避免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相脱节的情况发生,也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对于不同的零部件所产生的工艺路线进行了解。其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了更强的主动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这能够更好地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解,所以对于之前的相关的知识能够主动地进行回顾,用的对相关的手册进行查阅,也能够完成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不懂的问题可以主动地向教师请教。第三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普遍提升,将一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工作当中,它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好的对学生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可以做到有实物有示范的操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也更加的清晰。因为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工作很接近,所以学生能够对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进行更加普遍的反应,而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加充足的认识。

4现代学徒制度之下课程改革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

主要问题就是教材编写难度较大,因为当前的学徒制度之下,新的课程无论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来分析,和传统的教学课程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重新的进行分配和编写,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工作者必须对于生产工艺和生产企业非常熟悉,而且企业的技术和工艺都在不断的进步,必须要要求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除此之外与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的要求更高,因为学生要完成从图纸到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所以实训基地,必须有具备同毛坯制品到常规的金属切削加工等各个方面的生产条件。但因为一部分零部件的尺寸和精度的公差要求较高,所以使得校内的实训基地,很难完成某些精细工件的加工工作。其教学组织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课程实训和理论的课程讲授都集中在四周之内,所以理论课程相对来说较为集中,每进行一种加工方法的介绍都会涉及到相关的机床,因此必须安排学生到校内进行实训,导致这种教学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教学成果,可以更好地组织相关的教学进行。但是学生对于集中理论授课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所以需要有实训的指导老师配合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对于任课教师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使其在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的时候,详细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

作者:邹贤珍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吉虎,杨小梅.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08)

第三篇:高职课程改革能力本位教育探析

摘要:

通过问卷、试验等方法对比新旧两种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模型。实践结果证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是切实有效的,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交际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基于能力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表现。由教育部颁发的《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2000)》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学生应集中于实际掌握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基本技能”。根据该文件精神,职业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见,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和学习系统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作为高职教育中基础课的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试图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高职教育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一、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英语的准确性,使其能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和业务活动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培养其日后工作岗位中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是以教师课堂灌输知识为主,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三四级的过关率。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机会,在实践中练习英语的机会很少,其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更是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能力本位教学思想就是基于能力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责任意识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高。所以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灌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证研究的准备

本试验研究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历时一个学年。试验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第一阶段:第一学期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第二学期在试验班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照班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并在试验结束后进行成绩对比和第二次问卷调查。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试验对象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化工系的大一在校生,选取的两个班级被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同时通过学习档案袋、考试等方法统计数据。试验班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三)首次问卷调查

笔者在2016年1月第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对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两个班的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基于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研究: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对英语教学的整体态度、学习条件和学生的职业取向。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调查表,46%的受访者有内在的动机来学习英语,承认他们学习动机是因为他们想提高英语能力,或是本身就喜欢英语。54%的学生有外在动机:为了参加课程考试或将来就业。85%以上的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比较匮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只有2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学好英语。在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调查中,只有9.3%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时候最多。根据调查,学生不太满意目前的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和学习方法。约50%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做更多的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6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班的学习环境会降低他们的课堂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36.3%学生声称他们能找到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不明确的学生职业取向必然导致低的学习动机。

三、实证研究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在此阶段,对照班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而试验班进行能力本位教学改革。结合前期对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两个班级调查问卷的结果构建能力本位英语教学模式。能力本位英语教学模式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贯穿于每个学习单元的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在每个单元的课前预习之前,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相关单元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形成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前测试是用来检测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以便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然后老师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练习阶段,学生的专业能力尤其是交流能力,会在老师设计的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教学任务中得以发展。评估阶段将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评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试验实施及结果分析

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两个班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以后统计两个班级学生英语水平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二阶段是试验的实施阶段。两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参加每星期的四节英语课。试验班的老师采用能力本位英语教学模式,对照班老师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了保证试验的有效性,两班均在相同教学条件下实施教学过程。第三个阶段是成绩对照分析阶段。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后,笔者对照研究了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总成绩,以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单项成绩,并与学生第一学期的成绩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一学期试验后的结果,确定两种教学模式的影响。数据对照分析的结果如下:试验前试验班的平均成绩低于对照班1.2分,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听说读写的具体情况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不会因为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而影响试验的最终结果。试验后数据统计显示如下:试验后试验班的整体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听说读写四项的情况如下:试验班的听力平均分高于对照班1.42分,试验班的口语平均分远远高于对照班4.33分。试验班的阅读平均分低于对照班,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试验班的写作和对照班持平。这个结果表明能力本位教学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二)试验后的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在试验结束后一周,对试验班的全体学生就有关该教学模式等相关问题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65.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已经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提高,52.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演讲能力有了提高,这与测试后的口语部分的结果是一致的。但事实上,仍有43%的学生觉得他们的口语技能应该在课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说明仍有许多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口语能力水平;只有13.6%的学生和2.3%人认为他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提高。此外,没有学生觉得自己的综合技能得到了增强,这意味着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口语和听力技巧,但是阅读和写作技能不太重视。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四种语言技巧融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约55%的学生喜欢目前的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学习模式。但仍有23.9%的学生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64.8%的同学愿意在学习英语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以上结果综合表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青睐。

四、结语

本文不仅试图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还付诸实践于高职英语课程,试验确定了该模式在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有效性。根据试验结果和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如下:基于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但试验表明该模型的薄弱环节是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此外,该模型通过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执行任务或完成项目,有效地提高了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测试结果还表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整体语言能力提高方面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该模型的构建仍然存在努力和提高的空间。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目前阶段还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改善提高,但是笔者相信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会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良春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基础科学部

参考文献:

[2]陈兰剑.综合职业能力导向高职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孔庆炎.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英语教学,2004(4).

[4]李大成,王晖.基于岗位能力分析的高职模具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5]陈晓红.新时期的能力本位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

第四篇:高职会计课程改革能力本位研究

摘要: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上岗即能顶岗”的应用能力需求愈发强烈,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将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指导老师的定期培训与外聘制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因地制宜编制校本教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

关键字:

能力本位;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又是涉及学生就业的一个极为现实地需要,这方面的呼声近年来也是越来越强烈。2014年12月19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开展实践教学,并且要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重,使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占到专业总学分的60%。从这次会议讲话中足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决心和魄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目标就是要突出实践教学课程的主体地位,而高职会计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却普遍和长期的存在,这就导致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对岗位能力需求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1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两个不同模式,高职教育侧重于职业技能教育,而本科教育侧重于专业理论教育。由于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中职学校升格而成,对于自身地定位不够准确,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照搬照套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这就使本应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1.1重理论而轻实践,实践能力未被重视

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了解,可以非常清楚的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比重过大,几乎占到本专业总学时和学分的80%~90%,而本应有所侧重的实践教学课程却未设置应有的学时和学分,没有得到应有地重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会计大专专业一共需修满140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开设了德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34个学分的公共必修课程以及经济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62个学分的专业必修课程,还有企业审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54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纵观所有的课程,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4个学分的专业实践、4个学分的会计电算化和6个学分的手工会计分岗综合模拟实训,学分合计为14个,占该专业总学分的10%,这与前文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的实践教学课程应达到总学分60%的标准相差甚远。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课程未被给予足够重视和实践能力培养被忽视的现象。

1.2实践教学课程与实践能力需求脱节

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形式主要是会计仿真实训、会计分岗实训等,这些实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但只考核了学生对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三者填制的基本规范的掌握情况,而无法有效地考核学生的计算能力、点钞和验钞能力等。这些被忽视的会计岗位实践能力却又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得不到企业地认可,影响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实践教学课程中还有一门占据重要地位的课程就是专业实习课程,该门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学三年级安排的一门为期4~6周的社会实践课程,一般会将应届毕业生安排到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一般安排至小学和幼儿园完成专业实习课程,会计专业等非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一般安排到企业或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专业实习课程。专业实习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正式毕业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检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便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由于会计岗位涉及企业的经济信息和商业机密,企业出于保密等原因地考虑,一般不会接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即使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会计岗位工作,只会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岗位,如整理凭证资料岗位等,这就无法达到通过专业实习课程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初衷,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停留在理论层面。

1.3实践能力考核标准不科学

目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开设较少和设置的学时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课程地课程组织和实践能力地评价都显得较为随意,作为实践教学课程成果的实践能力要么期末不组织考核,由科任老师直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给出成绩;要么虽然会组织一定形式地考核,但考核标准相当宽松,几乎只要参加考核的学生都能轻松地达到考核标准。这种不科学规范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不仅不能达到以考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反而还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认为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能力不重要,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钻研。

1.4实践教学课程缺乏有“能力”的指导教师

由于高职院校用人机制等原因,高职院校在招聘过程中主要看中的是应聘人员的学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对其从事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并未做出明确地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数都没有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课程需要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地辅导和帮助,然而由于大多数老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缺乏本专业的实践工作经验,无法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给予学生更为有效地辅导和帮助。

2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措施

2.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应作为专业必修课设置

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应首先从会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着手。基于能力本位的考虑,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应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进行设置,通过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地跟踪和对企业地实地走访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岗位对会计基本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按照所授技能项目安排到会计专业学生前4个学期的必修课程中,每个学期安排1~2个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安排一定的学时和学分,设定严格的考核标准。课程设置的项目内容、学分、考核标准和参考学时数见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设置表。

2.2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指导教师的定期培训与外聘制度

高职院校会计师资大多数存在没有在企业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问题,高职院校为保障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相关实践教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到企业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加顶岗学习培训,通过对实际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帮助自身更好地完成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工作人员担任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指导老师,借助他们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积累的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会计实践能力。

2.3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会计专业的专业实习环节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方面,因为愿意接纳会计实习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多;另一方面,实习单位即使接纳会计实习生,实习生也无法真正接触会计核心工作。鉴于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校内实训场地和丰富的实习生资源与校外记账公司等企业合作,由高职院校提供工作场地和实习生,校外记账公司负责承揽记账业务和进行业务指导,合作完成真实企业的记账业务。这种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办学模式,既能使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会计账务处理过程检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真实的会计工作经验,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因地制宜编制校本教材

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地反馈和总结,汇总整理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认可并感兴趣的课程教学资料和实训材料,结合本地区企业和财政税务部门的业务实际编制校本教材,并保持校本教材与会计和税务等制度地同步更新,确保校本教材内容详实、观点科学、法律条文援引准确。通过对校本教学的编制和不断修订,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仿真性、同步性和针对性,又增强了师生对课程的参与性和对新内容的敏感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成本。

作者:刘伟钦 单位: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87-92.

[2]伍瑞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成本会计综合技能实训[J].财会月刊.2014,(16):123-125

[3]罗锁哲.会计技能实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62-63

[4]李慧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浅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8):174-179

基金项目

韶关学院第十五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YJY20141557

第五篇:物联网高职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实验手段均已落后,无法适应物联网时代技术要求。本文分别从适用性高职教材建设、实例化教学内容改革及经济型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三大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落后的现状。

关键词:

物联网;单片机;模拟仿真;计算机应用技术

目前,我国拥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有《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该课程既是该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从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出发,再到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存储器及接口、单片机通信技术,最后再辅以几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另一方面与企业的主体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鉴于这种现状以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作者近期走访的多所院校,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依然陈旧。从教学方法上看,灌输式课堂教学固然有它的好处,但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实验手段上看,多数学校没有重视实践教学,缺少直观的实验方法。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那些老旧的单片机实验箱和实验台早已无法满足课程实践的要求。最终,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学生们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物联网技术的井喷时代。物联网技术使人类在信息的世界里获得一个崭新的互通方式,从而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让人类社会的信息连接方式从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扩展到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和连接。物联网带来了信息技术新的增长点,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物联网通过汇集、整合和连接现有的技术,推进了技术的升级,给徘徊已久、疲态渐显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前景和目标。物联网实现了信息技术精确的控制、通信和计算功能,以全面感知、互通互联和智慧运行为技术特征,对信息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下一阶段IT产业的任务。基于这种形式,当今各个高校基本上所有的计算机类专业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都有了新的、紧迫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迎合最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衔接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否则就会与当今技术的发展状况严重脱节,教学缺乏时效性。那么,在当今物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单片机课程,如何才能体现出目前的新技术、新要求?对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做到单片机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有效贯通?如何构建单片机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物联网相关岗位的技能需求?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如何加大实验实训力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单片机教学工作,作者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解决目前单片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单片机课程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它包括了模拟/数字电路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等众多基础知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第三学期开设本门课。这就意味着学生不可能在学习之初就掌握大量的前置内容。因此,选择一套难度适中、内容全面,同时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材研究上,有如下构思:

(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一本深浅适中、理实结合、内容新、结构合理的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教材内容首先应打破原有的理论体系,重构课程内容,用实例组织单元教学;其次,所选用的教材应融“教、学、做”于一体,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第三,能反映目前企业的需求,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同时贴近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为了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选定了参考教材的基础上,应组织编写一本校内主讲教材。主讲教材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尽可能由实训部分组成,包括职业导向、教学目的、知识讲解、梳理与总结等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有重点地开展教学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教材相关的职业特点,并且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高效率的自学。其中“职业导向”模块说明实训部分培养能力的应用岗位;“教学目的”模块为实训模块提供学习过程指导;“知识梳理与总结”模块将主要内容进行提炼与归纳,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复结。在主讲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采用近年来单片机应用产品开发所用的流行语言,同时将其融合到各个实训项目中去,避免单独讲解编程语言。在叙述方式上,避免刻板的描述文字,尽量使用与实践相关的图、表,在列出必备的器件清单等细节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设计。原理性内容叙述简约,将一些知识转变成小问答,小技能等方式进行描述,增加教材表现形式和可读性。在教材的配套资源上,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及所有实训的演示程序,将程序尽可能详细地加入注释,方便学生学习。

二、重构课程内容,用实例组织单元教学

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见单片机的影子。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反应课程太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一个个典型的单片机开发实例,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设计。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单片机教学,都是先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接着学习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然后讲述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和各种器件的应用,最后再辅以2∼3个系统综合设计实例。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们肯定会感到难学。试想一下,对于刚刚步入高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都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的结构,甚至连数字电路也是起步不久。而要他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并且还能加以应用,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以往的单片机教学中,程序都是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写的。用汇编语言设计单片机应用程序虽然灵活,但是对与刚刚接触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比如,Intel8051单片机,它的指令系统共有111条汇编指令、42种助记符、7种寻址方式。如果讲解过程还是采用汇编语言,由内部结构到指令系统再到设计实例这个步骤进行,那么,在讲解程序时,只能使用文字说明的方法开表达每条汇编指令的功能及作用。最后,当所有的内容学完后,学生们甚至还没弄明白MOVP0,#0FFH和MOVP0,#00H两条指令,怎么就能使连接在单片机P0端口的8只LED点亮或熄灭?所以,这种程序设计方法很难掌握。如果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太多,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因此,依照高职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应将单片机软、硬件相关知识与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能相融合,将陈旧的教学内容打乱,重构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形成“训练任务+相关知识学习”的课程结构体系。学生可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到该任务涉及到的单片机原理与结构,获得有关实践操作的技巧和经验。再进一步将这些学习到的知识、技巧和经验应用到复杂一些的项目开发任务中。学生在这种“做中学、学中练”的认知活动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学习乐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最好是在具有实物投影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内组织。教学时,先按照任务要求,搭建好硬件电路,将目标文件下载至单片机中(也可进行仿真演示),让学生们观看实际的效果,并理解任务要求的真实含义,以便在一开始就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一边实操,一边学习理论,直至任务完成,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和总结单片机的应用。同时,单片机开发用汇编语言的局限性必须打破。为符合“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的实际要求,迎合企业中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主流语言,课程教学的程序设计全部采用C语言进行,并把相关C语言知识融合在工作任务中,避免了把C语言单独讲解,而且老师易教,学生易学,让学生在实操中逐步掌握编程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这样,以若干个由浅入深的任务项目为教学核心,为这些任务配备必须掌握的基础原理及硬件结构、软件操作知识等,让学生们一开始就能得到感性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习惯于实际操作,通过实践的体验去感知一些基本的经验性知识,在此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平台,降低准入门槛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想要学好单片机,最重要的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实践环节与之配合。在目前的单片机教学中,实验环节往往依赖陈旧的实验箱或购买的单片机学习开发板。这两种方式,价格相对来说都比较昂贵,很多经费有限的学校来说,难以做到学生人手一机,导致学习门槛提高,多数学生难以跨入单片机学习的大门。鉴于这些原因,课程所有实验内容均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操作。仿真软件使用近年来普遍采用的Proteus-7.8,目前主流计算机既可流畅运行。按照授课的主要模块内容,逐步绘制实验仿真电路图,当全部授课内容结束后,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电路图。将编译成功的软件直接放入,可进行各个授课内容的仿真,大大减少了单片机课程学习的成本和入门的难度。仿真硬件部分的内容还可以进行扩展。对于单片机教学来说,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单片机实验板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以及课程进展情况,将上面形成的仿真电路,由学生自己制作成实际的单片机实验板。虽然学生自己做的实验板没有太多的功能,也不美观,甚至还有许多损坏的部分,但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不仅能够了解单片机的各个引脚与硬件电路是如何连接的,而且还训练了学生器件焊接的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单片机的原理及硬件电路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述三方面的教学改革,立足实践,不断丰富课程的实践化,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作者:姬翔宇 单位:徽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敏,卢周平.“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1).

[2]黄凯峰,杨静.高职电类专业《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6(02).

[3]陈奎,黄为勇,田传耕.物联网时代单片机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福建电脑,2012(06).

[4]杨怡.物联网技术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9).

[5]张光亚.单片机课程创新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01).

第六篇:高职语文课程改革阅读实施

摘要: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此类人才高职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便应运而生。仅以阅读赏析部分为例,阐述融入“成果导向”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职语文》;成果导向;实施对策

一、高职教育当前现状与改革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职业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专业”、“技能”、“去向”等实际的词汇。满足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而忽视了人文领域的建设和培养。而高等职业院校在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也单纯侧重职业能力,多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仅采用“工具型”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在职业院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迫在眉睫。[1]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如何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了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黑龙江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走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一步,率先在全国掀起一场具有革命性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高职语文》作为通识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提高人文素质作用不可小觑。所谓“成果导向”理念的核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本着这一理念,在每门课程研发过程中,通过确定教学目的,达到某种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历程的呈现,完成应有的训练设想,最终实现预期成果。针对阅读赏析部分本身具有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等诸多特点,开发人员初期便明确了行之有效的改革实施策略。

三、《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阅读赏析部分改革实施对策

第一,专注三个基本原则,践行“成果导向”理念。开发阅读赏析部分力争遵循突出人文精神、突出指导实践、突出学生主体三项原则:首先,散文阅读赏析在整个阅读赏析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考虑到区别于传统课程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在需要学生明确散文特点这些理论知识的处理上采取视频带入的方式。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不自主地被带入进情景,从而明确散文的特点。通过种种情境的创设,教师借不同视频的主题,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孝顺、仁爱的正面引导。在植入人文精神的同时还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在验收学生学习效果时方式多样,兼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诗歌较为精炼短小,教师要求学生任选一首诗歌自主制作PPT,而散文赏析的部分采用上交文学赏析文本作业方式。小说赏析则采用文本作业方式,或小组课本剧编排表演。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则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头脑风暴、小组竞赛等多种模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员”,学生思路出现偏差时给予引导。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特点,教师还会采用“争做教师”、“我是出题人”等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与机会。第二,改革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感受力和整体把握文本能力。常规高职院校一般只开设《应用写作》,纵然选择开设《高职语文》多是逐字逐句为学生讲授诗歌或是散文的句子含义。如果把《高职语文》仅仅变成“高四语文”就显得没有任何提升意义,因此本课程开发人员立足阅读赏析部分的特点,摒弃以高考为中心的“指挥棒”。不再将教学重点单纯放在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在学生看来是死记硬背的内容上,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寓教于乐的授课环节,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力和整体感知。教师更多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去理解问题,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地体会与理解,并能将正能量的理念植入课程,带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启迪。第三,将完善的评量机制纳入期末考评中。“成果导向”理念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完善的考评机制即评量,阅读赏析部分评量主要涉及课堂任务评量与作业评量。课堂任务评量的设置是为了更好诠释“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教师课前将预设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完成课堂任务评量。公平公正,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和学生的成绩挂钩,成为学生又一内在学习动力。同时,无论是课堂任务评量还是作业评量均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诗歌部分作业要求学生制作诗歌赏析PPT,总结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结束语

任何课程改革都是如履薄冰,都是在不断摸索过程中逐步完善。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虽然难关重重,但是从初期的效果看,学生接受度较高。诚然,还有诸多问题,期待在未来更好地完善。

作者:吴琼 胡雪菊 张倩 王湘玮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小典等.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第七篇: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本位转化。要进行课程改革要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由原来章节的内容改成要完成某项的具体工作,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为课程评价标准。

关键词:

项目;单元;任务;教学;能力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要求,更好地与现场工作实际相对接,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最开始对课程改革的一无所知到逐渐理解,到改革专业课程,这其中有着一个接受、理解、实施、反思的过程。

一、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职院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沿用了多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这主要与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关,传统的本科院校是以学科中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原理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可以开设出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课程。但职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开设出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培养企业蓝领,与企业岗位零对接。正是由于高职院校认识到自己的发展定位方向,使得高职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据麦可思跟踪调查表明:2012届高职毕业生320万人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与2012届本科毕业生91.5%的就业率基本接近。仅次于国家一本院校,高于二本、三本院校。职业教育应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必须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本位转化。

二、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初步认识

首先应先弄清楚“项目”、“单元”、“任务”、“情境”这些概念的意义。项目是指综合的、大型的、覆盖的、可行的、可展示可检验效果(成果、结果)的一项具体工作。大的项目可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子项目下是任务。任务是规模相对较小、内容较单纯的工作,用于训练更小些的单项能力。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情境是指该项目、任务或工作的“由来,环境和约束条件”,是教师设计用来引出项目任务的手段,其设计应尽可能反映企业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由“内容、活动、情境、结果”要素构成。那什么是单元哪?单元并不是内容上的一个单元,而是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教师备课大多是以单元形式进行,教案往往也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的,整个一门课就是由这样一个一个单元组成的。弄清了这些基本概念,为下一步进行课程改革打好了理论基础。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程简介2、改革前的课程情况3、课改简要思路4、全课实施过程5、新课的效果6、新、旧教法对比7、课改的个人感受。根据这几方面的内容,我对准备课改的《动车组检修》这门课进行了思考,《动车组检修》是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首先是这门课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面向什么岗位?面向初次就业及以后晋升岗位是什么?其次是这门课怎么将章节形式转化成项目、任务,项目、任务里如何设置情境,有没有贯穿全课的大项目。每个项目对应的能力、知识目标是什么?一个项目里有几个单元,一个单元里设置几个任务,结果如何进行评价?把这些问题一一找到答案后,我逐项进行了设计,完成后将设计结果给辅导老师进行了点评,指导老师认为我的整体设计基本满足要求,提出了两点问题:1、情境设置太具体,假设了一些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很好,但后面直接说让学生具体做什么,就等同于任务。比如说原来我的情境设置为“你所在动车所检修CRH5型车,主变压器故障,应如何确定其位置”,修改后为“你所在动车所检修CRH5型车,主变压器故障,你应如何处理?2、有些项目设计措辞要改一下,不能光认识……就行了,要写具体要完成什么能检验成果的工作。

(二)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

以《动车组检修》课程“受电弓检修”这一单元为例,以90分钟为一个单元按照单元设计的步骤,课上单元进行过程如下:1.学生演示课下搜集Ppt。2.故障引入。选取动车段现场发现的真实受电弓碳滑板裂纹故障,引起学生重视。3.布置这单元的两个任务。任务一、能正确使用检修工具,检修方法,做好准备工作;任务二、能完成受电弓检修作业项目。4.回顾受电弓结构知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5.讲解任务一,检修前准备(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携带工具、安全注意事项)。6.讲解受电弓检修过程。7.分组对照受电弓实物进行检修过程演示,老师指导,其它组写工作单。8.各组完成作业过程,老师进行评价并进行打分。这样,一个单元课堂教学就完成了,学生们在学中做,在进行受电弓具体检查过程中也就是在做中学,很好地掌握了受电弓检查的方法和过程。

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学习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成绩不高不能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怎么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的去掌握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联系我们日常的教学,把枯燥的知识转变成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感兴趣的去学。比如《动车组检修》这门课,就可以将转向架的结构和拆装编成一些带动画的教学软件,学生逐步去学习,如果拆装不正确将给出提示,就好像游戏过关一样,过不去,他就想知道错在哪,就会主动的去学,老师再加以理论的指导,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很好。

(二)利用实训设备,进行项目化教学

目前,通过3年的示范校项目建设,专业教学已具备一体化教学实训条件,能满足车钩摘挂、转向架分解检查等项目实作项目的操作要求。如果没有充足的实训设备,我们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可以采用让学生课下制作PPT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提高上课的效果。或者根据讲课内容,给大家布置一个课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派代表到台上进行讲述,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像类似这些方法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上。比如讲授《动车组构造》这门课,讲完CRH2型车的转向架结构,这节课该讲CRH1型车的转向架结构,上课先不讲,先让学生分组讨论,CRH1型车的转向架结构与CRH2型车的转向架结构的区别,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后选派代表到台上发言。课堂气氛很热烈,学习效果很好。实施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学、做”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成果2014年6月在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路客车段修”大赛,我院学生获得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11月全国首届铁路职业院校“内燃机车驾驶与检修”大赛,获得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五、对课程改革的思考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改革效果,为了使课改效果得以巩固和提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一)通过“引、派、培、赛、带”等方式,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引:三年内,从高校引进6名研究生补充师资力量,教学团队达到16人,团队中有五年以上铁路一线企业工作经历的达到3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3人。派:一方面选派专任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等高速铁路、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高铁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另一方面,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进入企业,走进车间,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设打下基础,先后派教师到中国北车天津机辆轨道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机务段、唐山机务段、天津车辆段等生产和运用企业进行学习,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聘请戴士弘、孙爽等专家到校讲授高职院校教改思路、项目化课程设计,组织教师参加北京交通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校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国内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班,让老师学习最新的职教理念,获取先进的职教方法,改变落后的传统观念。赛:在教师中开展教学设计、说课、技能比武的多种形式的业务比赛,让教师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系统完成课程教学设计,在浓厚的教学比拼中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实践技能,同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天津市、部级教师竞赛。带:采取“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形式,由骨干教师与新引进青年教师一一结对并签订师徒协议,师傅对徒弟的指导中要做到“三带”,即带魂、带才、带德,指导青年教师,定期对他们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加强实训室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

要想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进行项目化教学,必修有足够的实训设备来满足教学的要求。为此,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建设通过示范校建设,已建成了一个集教学、培训、开发与服务“四位一体”“六室一场”校内实训基地,引入轨道交通新设备和新技术,开发最新车型模拟软件和课件,提升实训中心的水平,实训室建设水平居国内同类职业院校前列,完全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及开展项目化课程的要求。

作者:陈艳伶 李志慧 单位: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八篇: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关键为教学结构体系的系统化。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课程结构改革,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广告设计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结构体系;改革

社会背景的不断改变,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广告设计专业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学生的专业性教育、多元化教育、创新意识教育都有了提高。但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面前,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发展仍然滞后。专业技能不过硬;教学与行业的分离;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差距等问题一直存在。那么高职院校要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该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广告设计专业必须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并且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体系。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非常薄弱

由于我国的广告设计专业设置的晚,所以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欠缺。更重要的是,我国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大多映射于传统美术院校,因此学校在教学认识上存在偏差,多采用传统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或者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理论授课的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都不适应于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专业不能正确的对自身进行定位,缺少独立而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体系。注重传统美术教学中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缺少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通高校的理论授课方式,使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因此我国培育的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专业技能薄弱。而实践能力本应该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大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1.2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与行业的分离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过多的注重理论,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由于缺少对行业背景和前景的认识和分析,教学就脱离了企业对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不恰当的课程体系不透彻的行业认识误导了学生。更严重的是一些教师简单的认为对学生进行绘画、电脑运用等简单的机能训练,学生就可以步入社会工作适应行业要求。绘画及电脑制作对学生广告设计的学生而言确实很重要,但不代表这些是教学的全部。广告设计行业往往更在乎实践与创新能力。

1.3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

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脱胎于普通本科的课程模式,没有自身独特的体系。在本科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单纯的增加专业实践课,本质上与本科教育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在表面体现了专业的实践性。再加上不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盲目增减,专业性不强,缺乏实践经验,内容单一等问题,使教学发展滞后。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所以在不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社会需要。广告专业的教育离不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艺术等综合课程的学习,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完全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2.1创新教学体系,走专业实践路线

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高职院校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实践性放在第一位,并将这种教学理念合理地安排到教学中去。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安排一些暑期实践,通过学生自己走进岗位,感受行业了解行业。这样有助于学生尽早意识到自身能力与行业需求的差距,调整心态,努力从各角度提升自己的实力,以适应行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向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等方向发展,对于专业技能不仅要学会,还要学会创新。每个时间段要有每个时间段的任务,学生大一的时候应该注重树立其专业意识,将基础知识打牢,而学生大二、大三的时候则应侧重培养其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高职院校应本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全面发展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合理安排和分配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

高职院校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时间的安排上下功夫。根据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的多少,再来安排理论课程的进度与课时。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高职院校应将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每一部分详细划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保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这样的教学大纲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3专业课程设置上求突破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广告设计中。在这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应扩大教学领域,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尽早接触到广告设计专业最前沿的技术与理念。而且高职院校最好可以安排一些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因为如今的广告设计专业在社会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很多专业都也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比如:美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更广泛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在步入岗位后快速适应,不至于被行业发展的脚步落下,提高他们的行业竞争力。

总结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本身就是要求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这要求高职院校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危机感,站在广告设计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大角度对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任务,让学生成为在岗位上能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焦晓芳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滕书筠.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新构想[J].家教世界,2013,(9):248-249.

[2]郭颖.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微[J].教育界,2013,(15):135-136.

[3]李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才智,2015,(2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