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及对策初探

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及对策初探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基础知识体系薄弱、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陈旧,然后重点论述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策略,包括更新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转变计算机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信息素养是指全球信息化语境下,国民所具备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学习技能、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及人际交往等能力。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中职院校必须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及科技运用,为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挥驱动与引导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国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阻碍着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师应深入课堂教学,探寻在计算机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以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为导向,努力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出适应新时展的优秀计算机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办学体制与办学方向上,中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特别在生源招生层面上,中职院校主要以低录取分数线、低门槛,招收高考分数不佳、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群体。然而随着招生政策的不断改变,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标准降低,致使中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造成当前中职院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总体质量不佳、综合素质薄弱等问题[1],同时也加剧原有生源基础知识水平薄弱的问题。学生基础知识差,缺乏坚定的学习目标、积极性,主动性也相较不足,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严重限制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教学内容滞后

教材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依据,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在信息化发展视域下,互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周期长,致使中职计算机教材严重滞后于计算机新技术、新软件的发展,这就使得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偏原理、概念、方法,较少涉及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网络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安装配置与维护等方向的内容。同时,也未及时纳入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等方面的全部内容,以至于从整体上看,计算机教学内容缺少前瞻性。

(三)教学模式陈旧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已从传统教师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从教学设施层面极大提升了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客体,采用标准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反复地、详细地演示每个计算机操作过程[2]。学生只能被地接受理论知识,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演练,造成独立思考能力弱化,自主意识薄弱的问题。可以说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流程,难以有效激发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热情,泯灭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不利于新时代下中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滞后问题,教师要在课前阶段做好相应的备课准备,广泛查阅、收集、编排并整理教学资源。教师可将常用系统软件、理论知识、实践案例添加到课堂教学中,补充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所存在的缺陷[3],也可通过掌握相关技术前沿理论,适度地添加最新、最实用的技术,构建社会需求和中职教育相协调的纽带。比如,教师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不仅应介绍相关的计算机发展信息,更应将传统计算机理论、技术、设备与当代计算机理论和技术进行比较,构建出完整的发展脉络,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理清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与属性,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构建发展脉络不应局限于教材,应结合时展脉络,整理近些年来计算机发展的整体情况,并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理论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

(二)转变教学模式

为了应对学生基础知识体系薄弱这一问题,中职院校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并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转变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引入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这一教学方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教学中,中职教师可根据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及运用计算机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划分出若干小组,以能力强者带动能力薄弱者,以个性外向者带动性格内向者,以理论扎实者带动理论不足者,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教学模式。随后教师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规律及整体学习水平,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并运用激励因素,促使小组间形成竞争的局势。其中教师应注重对小组成员的培养,避免小组内形成“优者愈优,弱者愈弱”的局面,可通过构建组内评价机制,形成小组内部竞争,激发组内成员竞争的热情。第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并非固定理论的传授,而是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中职教师应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构建学生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系。其中,翻转课堂模式,即将对知识的内化、作业练习等过程翻转到课堂,而将知识学习过程翻转到课前。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在课堂对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内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将教师置于服务学生的位置,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吸收并理解知识。尤其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课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通过课堂展现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现课前所学内容的阶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并据此构建针对性的小组任务,促使学生在任务中提升实践能力与理论掌控能力。上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运用,转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向引导者的方向转变,有效提高了中职计算机教学成效。

三、结语

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从而全面促成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培育大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慧娟.计算机教学中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241.

[2]马宗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初探[J].学周刊,2017(29):27-28.

[3]陈伟.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7):56,58.

作者:李志华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