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思考分析

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思考分析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作为基本形式”,在这一文件倡导下,如何贯彻落实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现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深度融合,成为新时期幼儿教育者的关注重点。本文中笔者就是基于此展开的研究,从“创设富含游戏性元素的幼儿教育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

快乐的游戏不仅是孩子们的最爱,同时也是启蒙教育的最佳途径。作为一项教育科学理念,“课程游戏化”是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热门的议题。不少学前教育专家和工作者致力于“课程教育游戏化”的研究,并指导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索实施。以减少、消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使幼儿的身心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一般是3~6岁。他们年龄尚小,身心发育皆处于不成熟。若是幼儿教师依照常规的课程教育方式,不仅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会获得适得其反的作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他们的最爱。是游戏学习发展的主要形式,在幼儿园课程教育实践过程中若是能够将游戏元素与课程教育实施有效地融合,组织幼儿开展有效的游戏化课程教育,这不仅会赢得幼儿的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助力幼儿学习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内容

(一)基本内涵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即让幼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心灵,体现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敬畏和幼儿学习特点的尊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宗旨在引导其自身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游戏观,凸显幼儿园课程的主体性、开放性、适宜性,使得幼儿活动的实施和应用具有游戏精神,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构建活动的过程中,使得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活动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有趣,从而促进幼儿多样化发展和进步。上述内容强调了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找寻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以此推动幼儿园改革。

(二)基本特征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基本特征为游戏化、主体化、开放性、综合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在活动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尊重他们自身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

二、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让其形成良好的品质,幼儿在现阶段对于身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其自身的模仿能力较强。课程游戏化不仅可以满足他们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轻松,还可以促成其自身隐形发展,使得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品质。其次,凸显出幼儿主体地位,幼儿只有对于活动产生兴趣和欲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其中课程游戏化保证幼儿拥有充足的选择权,同时,教师要注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的游戏。最后,使得幼儿教育渗透游戏精神,让其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收获相应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以此加深其自身的游戏体验和感受,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

三、要创设富含游戏性元素的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园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而在游戏化的课程教育实践推进过程中,教师们要创设富含游戏性元素的幼儿园环境作为依托,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有效落实。本文笔者建议从园区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增添游戏性的元素。首先,物理环境游戏化。物理环境是幼儿知识学习、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富含游戏性元素的幼儿园物理环境,应该是安全舒适、丰富多样、相互协调的。如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在游戏教育中易发生碰撞,因此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在进行物理空间设计时,都要将安全舒适作为首要原则,避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出现意外事故问题。而丰富多样,则是指游戏材料的投放要丰富多样,游戏的游戏教育活动是以游戏材料的操作为实现途径的,因此在落实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幼儿投放种类多样、数量丰富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幼儿的游戏感官,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游戏活动中。最后,相互协调,则主要是指园内区域设置和分布要做到相互协调,要结合不同的教育活动,开辟不同的游戏区域,并要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有效规划,这样才能确保不同形式的教育游戏活动顺利开展。其次,人文环境游戏化。在落实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为幼儿构建富含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主要实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的交往相处上。如游戏化的课程教育环境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规范幼儿的行为,但不要强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相信幼儿的游戏创造。如在确定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游戏空间时,教师都应该与幼儿商量,倾听幼儿的意见,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游戏伙伴和游戏形式。这样民主、友爱的游戏氛围,是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落实的助力保障。

四、要提升幼儿教师游戏化教育专业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落实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对于游戏化课程理念的理解认识以及采取的方式措施,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升幼儿教师游戏化教育专业素质十分必要。首先,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观念上,“玩”与“学”视同水火,贪玩就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在这种观念下,游戏与教学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很多教师也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将游戏与教育分割开来。而实际上,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大量的研究显示,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因此在落实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的素质观念,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念意识上的更正,为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提供保障。其次,发展教师游戏化教学技能。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并不是教师简单地带领学生“玩”,这其中是要讲求方法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发展专业的游戏化教学技能,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培训和学习,确保在游戏化的幼儿课程中给予幼儿正确科学的引导。如在“拼七巧板”数学课程教学游戏中,教师应做好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密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幼儿产生困惑时给予幼儿及时的指导,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游戏化教育技能。

五、要重视幼儿游戏性品格精神培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游戏是主体人格类型与内在愿望的外化”这一理论,其认为游戏与主体人格是有密切联系的,而这一理论在后续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而基于这一理论学说,在落实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以游戏为载体契机,加强幼儿游戏性品格精神培养,这对幼儿的社会性人格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首先,在幼儿游戏教育中丰富情感体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园区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园区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同情心、美感等。而在游戏化的幼儿课程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将此作为关注重点,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丰富的社会情感体验,实现幼儿品格精神的良好培养。如教师可以借助“医生治病”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在医生、父母、孩子的角色扮演中,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医生的责任以及孩子生病时的痛苦,从而在这样的游戏当中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这是幼儿游戏性品格精神得到培养的体现。其次,在幼儿游戏教育中,建立合作、信任的关系。合作、信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必备的品格,在幼儿游戏教育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幼儿此种品格精神的培养。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大型游戏,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帮助幼儿认识到“只有与小伙伴共同配合,真心信赖自己的伙伴,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同时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摩擦,这也是培养幼儿合作、信任关系的有效契机,教师要把握机会,引导幼儿自主调节矛盾,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性品格精神。

六、要赢得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支持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最亲近信赖的人,在落实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单依靠园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赢得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支持,才能为优化课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如园区要帮助家长消除对课程游戏化的误解和疑虑,帮助家长走出“玩物丧志”的传统观念,认识幼儿游戏学习的重要性。为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园区观摩日”“园区教育讲座”等契机,加强幼儿游戏化教育的宣传,帮助家长了解认识游戏对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以“家庭亲子合作能力”培养的游戏活动,事先笔者准备了一个“亲子户外小游戏”的活动方案,并用微信将方案发送到家长群中,让家长对此方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将游戏化理念融合于活动之中来。许多家长反馈:建议改进游戏的基本规则,还有的家长建议添加一些奖励方式等。家长们的建议完善了活动方案,使游戏活动更具有操作性与激励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园内组织的游戏化课程设置。让家长与孩子共玩游戏,从而帮助家长切身体会到课程游戏化为孩子带来的成长和蜕变,感受他们在游戏化课程中的快乐和收获,可以真正地让家长对课程教育游戏化的价值重新审视,赢得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支持。

七、要丰富材料种类设定多个游戏场地

教师应该结合幼儿自身对于游戏的认知和理解,设定不同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利用室内、室外的空间、设计出草地、沙地、水池、娱乐场等游戏环境以及开展游戏需要的道具,然后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可以对游戏场地和道具进行组合,在开展不同情境游戏时,要对于需要的场地进行装饰和布置。在此基础上丰富材料种类,很多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为其制作较精美的材料,但是制作出的材料并不符合游戏环节,不能充分借助道具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和需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下塑料,让幼儿自由发挥,将塑料制作成帽子、灯罩、船只等等,利用废纸,制作雨伞、面条、裙子等等。此外,材料的多样性可以增加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其在将游戏和生活相关联,找寻二者存在的共同点,以此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如在植树节时,大班幼儿进行的“关爱小树苗成长”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他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配有一个小树苗,然后正确地引导他们进行分工配合,挖坑、浇水、众数、填坑等等,上述项目分别由一名幼儿进行负责,在种植后,可以在相应的区域内写上自己的小组的名字,剩余的时间需要精心地照顾自己的小树。在学期结束前,教师需要针对树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以此观察哪个小组的幼儿对小树爱护有加。这样一来,可以明显增加其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其对于自己种植的小树负责。

八、要增加社会游戏化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还尚未接触到社会事物,这样一来在其有效的理解范围内,不能对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辨别。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参考社会中发生的变化,结合生活教育,让其认知社会、知晓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如,扶老奶奶过马路;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给行人让路;与朋友、同事交流等,让其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在情境中发生了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外面的世界,在此基础上需要引导他们进行角色扮演,针对班级内不同的区域和环境进行装饰,模拟社区生活。在模仿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沟通、扮演等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快速地了解社会环境,以此积累相应的社会经验,懂得如何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和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增加户外游戏,如在开展户外活动“独木桥”项目中,注重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将自己带入到游戏情境中,这样一来在后续的课程中就会发现幼儿可以意识到“独木桥”的危险性,因此在过“独木桥”的时候就会说:“一定要小心地过桥,不能掉到水中,这样会被大鲨鱼吃掉的!”不仅提高游戏趣味性,同时也发展幼儿想象思维,让其在游戏中体会到相应的情感,达成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游戏不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同时也是孩子们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具体落实课程教育游戏化,这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建议以游戏化环境作为依托,以教师游戏化教育素养的提升作为关键,以幼儿游戏化品格精神培养作为核心,以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支持作为保障,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以此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学习成长得到更好的滋养发展。

作者:王越 单位: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