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培养信息素养的对策

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培养信息素养的对策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与通过词、句、段组合在一起的连续性文本相对而言的一种阅读材料,它更多地采用表格、图表、广告、说明书、目录以及地图等形式,目的在于简洁明了地传达文本的内容和意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可通过图文等各种途径发现具有价值的信息。这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旨在对学生的提取和归纳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对该种模式的阅读训练没有做好充分的实施,重视力度不足。有这样一则实例:在PISA的测试当中,中国学生的总成绩处于领先状态,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的测试中,其表现要远远弱于外国的学生。对于该项测试,大量学者提出了几项反思:我国学生为何会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板块上表现不足;该板块的教学缘何不被重视;教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质量为何普遍偏低。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现将主要研究过程陈述如下。

一、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状态探析

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及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当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情况不甚理想,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就连教师也对该种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知之甚少,而且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教学意义,从教师到学校都未能形成足够的重视。在交流中,笔者也发现对非连续性文本有了解的学生只占学生总人数的一小部分,多数是在交流中第一次接触到该词汇。即使是有了解的那一小部分,大多也只知其名,对定义、内容并不知晓。在一些阅读测试中,学生多数擅长归纳题,而对于要求发散性思维比较突出的拓展题往往无从下手;有的学生知晓答案,却难以表达出过程,即便题目本身不是很难,学生也感觉很棘手。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在该板块仍较为薄弱,学生极少接触该种类型文本,自然缺乏认知和经验,教育上急需改进。

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探讨

(一)深层发掘资源

目前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都属于连续性文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课文当中也包含有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它们分布于插画、目录、资料袋、展示台、综合阅读和阅读延伸等板块中,这些都是容易被忽视的内容。教师在备课中,应当先将这些板块的内容了解透彻,思考好如何在课堂中利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素养。比如说,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插图是随处可见的非连续性文本,存在于各种文章之中,同时还有辅助性质的资料袋等,这些文本材料学生们经常见到,却十分容易忽略。作为教师,要将这些文本资源利用起来,提示和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关注,在进行课文讲解时,适时插入话题让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两种文本形式的结合理解,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完善非连续性文本对连续性文本的辅助作用

将非连续性文本的利用率提升起来,有时还可以通过主动创造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加深理解,强化阅读记忆。在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依照文章实际内容,指导和提示学生对文中的逻辑关系等信息进行提取归类,在有了初步的思路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画出高度概括性的图表,简明扼要地将课文中的各层关系表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豁然开朗。比如说,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文章将科学与童话完美结合。蟋蟀红头在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熟悉一遍,然后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尝试画出红头的旅行路线。这一过程就是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训练其归纳总结的能力。等学生画完之后,教师再邀请学生上台结合思维导图和文章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带领其他学生感受红头的奇妙经历,落实单元要素感受童话的魅力。此时,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及画图,能够学习到归纳总结的技巧,长久下来便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单元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某教师在教学该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时,发现部分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但该课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好范例,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对文章进行熟悉;然后规划好课堂讲解时间,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们消化和理解。随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圈出地点词,按照游览顺序将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晰,尝试感悟景物特点,画出简单图表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总结出来。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把学生获得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写完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表与教师示范的图表进行比较,分析还不能理解的地方并说出原因,再进行改进。以下是板书的示例。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个特点是存在较多的图画来配套文字内容,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途径。教师自己要吃透这种文本的特性,指导学生从图画等信息中补充、获取相关信息,再进阶到从连续性文本中凝练概括主要内容,制作非连续性文本来辅助理解,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自己“带入”文中,将自己作为主角,亲手绘出图画;而作为教师,要善于分配和安排时间,绘画是比较耗时的,要让学生们在课后业余时间进行绘画。为了让学生认真体验,可以提前告知他们会设置奖励,在学生的作品收上来后会统一评比,选出前三名给予小红花或者文具奖励,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要画好这幅画,就需要学生熟谙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描写,将文章的关键语句提炼出来,这样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对字词句的提取能力和文章信息的归纳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技能。综上,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是十分可观的,但也是十分容易被忽略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和传授能力提升起来,唯有自身功夫扎实了,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善于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善于通过连续性文本提取重要信息创建非连续性文本,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开发学生精准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陈亚忠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