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拼音“情境化”教学例谈思考

小学拼音“情境化”教学例谈思考

拼音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拼音学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出发点。看起来很简单的拼音学习,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其实都有着不小的挑战。认识这个挑战的存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将教学的出发点真正确定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在传统的拼音教学当中,往往采用的都是一种模仿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读和写去进行形式的模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拼音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容易让学生陷入一种机械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在拼音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语文学习的正确认识。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拼音教学方法。大量的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很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创设或引入生动的情境,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故事背景和角色情感,在代入中不仅进行着拼音学习,还能获得与故事角色共鸣的情感体验,进而在多学、多练、多感悟中增强综合能力。

一、创设插图情境,优化拼音学习

1.运用插图激发拼音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教材在每一单元课后都配上了鲜明生动的图片,将汉语拼音的音和形放在直观的情境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降低学生理解和记忆拼音符号的难度,同时提高拼音学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师教学《iuü》一课时,给学生展示了一张生动的图片。图上可以看到,妈妈在门前晒衣服,乌鸦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哼着歌,而弟弟在池边喂养欢快嬉戏的鱼儿,看着小鱼在水面上吐泡泡,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其中的元素:“衣服”“乌鸦”“小鱼”则分别暗含单韵母i、u、ü,声母y、w和音节yi、wu、yu。图片上形象地用纽扣、树杈、屋顶等小图像象征i、y、w。学生接受图形文字的能力大于直接的拼音文字,教师通过这样一张生动的图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除了利用现成的图片,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简单的情景图。例如,教师在教学音节ye、yue和yuan时,可以自己动手在黑板上设计图案,简单地勾勒出大海、椰树和月亮,并给学生描述场景:这是美丽的海南的一片大海,海边有高高的椰子树,夜色降临,海面上铺满了月光,挺拔的椰子树也笼罩在月色之下,一派平和的景象。作图完成后,教师在椰树下和圆圆的月亮旁边标注上ye、yue、yuan。依靠这样形象的情境图,学生很快就能记住这三个音节。

2.运用插图提升拼音学习效率

部编版一年级拼音教材的内容安排上渗透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承接了学生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教材中都配有生动有趣的图画,用图画里完整的故事来表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图画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角色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功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例如,教师在教学“z、c、s”时,图片上是几只好学的小刺猬在专心地听小熊老师讲解这几个拼音;再如教师教学“zh、ch、sh、r”时,图片上则是几只小动物在不同的椅子上,形态就像音节,在学生阅读时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察这样的图片,让拼音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为教学作铺垫。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生动的形象、完整的故事、美妙的画面等,把拼音学习、汉字识记、朗读儿歌等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拼音教学不再单一枯燥,创设情境让学生边玩、边学、边记,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拼音教学中利用好插图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擅长的是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就是指思维的对象,必须是形象的事物,拼音本身是抽象的,无论是拼音字母的写法还是拼音的发声,都很难让小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化抽象为形象,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借助插图。

二、创设儿歌情境,优化拼音学习

部编版拼音教材除了保留原先人教版6首儿歌之外,还增设了另外4首。由于儿歌具有趣味性且适宜朗诵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多安排诵读儿歌的环节,让学生在诵读时练习认读音节。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儿歌中的故事情节搬到课堂中来,分配角色让学生通过扮演来体验儿歌情境,加深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在多说多练中提高音节的记忆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说话》一课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由于学生要记住huā(哗)、gū(咕)、gā(嘎)和guā(呱)这些音节,直接死记硬背或许有难度,且效率未必高。因此,教师让学生分组扮演小河流、小鸭子、小青蛙和小鸽子的角色,根据拼音来模仿角色讲话,进行互动游戏。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不断的重复强化学习效果。相比较而言,小学生学习儿歌,有一种天然的能力,在语文教学当中,要善于将这种能力转化为学生学习拼音的能力。从学习本质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能力的迁移。这种迁移一旦有效发生,那么学生拼音学习的过程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儿歌情境当中获得的拼音感知,是有认知经验作为基础的,更容易进入学生的记忆系统,从而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拓展情境,优化拼音学习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小学生而言,直接地去记忆不免有些枯燥,学生学习效果低效,并且失去主动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因此,课后的拓展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拓展学习内容时,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诉求。比如,教师在教学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时,提出课外探究问题:台湾在祖国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说欢迎台湾小朋友呢?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通过研究地图或者请教他人等方法,了解台湾的历史和作为祖国一部分的特殊性,这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倾向于形象思维。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还不能完全自如地将看到的情境图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帮助。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儿歌《小白兔》一课后,布置画画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画画强化记忆。教师教学完一节拼音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标注自己名字的音节,然后分配学生轮流帮助发放作业本,让学生在阅读本子上拼音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给物品贴上独特的拼音标签,让家长帮忙拍照上传到班级群里,大家一起认一认。学生在这些日常的课外互动中,能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快乐,并积极参与拓展活动,边玩边学,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之旅,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设相关的情境,打造趣味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快更高效地接受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

作者:李诗漫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