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三维两阶”劳动教育的运用

中职“三维两阶”劳动教育的运用

摘 要:本文依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内涵进行校本化解读,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三维两阶”劳动教育,即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进行实践效果分析,以期为同类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劳动教育;三维两阶;中职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面落实《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中职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重点结合专业特点,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构建适应中职教育的劳动教育生态链,从而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技能,真正实现“以劳修身、以劳促技”。

一、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从浙江省教研室发表的《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分析——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及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中心学校)现阶段实施的劳动教育情况来看,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劳动教育实施主体单一

从宏观角度看,学校往往在劳动教育中“单打独斗”,社会与家庭则处于缺席状态;从微观角度看,班级劳动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是班主任或德育导师,缺乏全员参与意识。由此导致当前中职学校职业体验类、问题解决类综合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创造性劳动教育受众面小。

(二)劳动教育缺乏顶层设计

中职学校亟须构建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虽然当前设置了16学时的劳动教育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一般由班主任管理,缺少全面系统的培训及成功典型案例的引领,课程育人效果不佳。

(三)劳动素养评价机制不健全

多数学校未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未细化评价标准,更没有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往往依靠学生和教师的主观印象随意评分。

二、“三维两阶”劳动教育内涵

本文以劳动教育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中职学生学情以及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更具实践性、可行性、可借鉴性的劳动教育模式。学校结合文件精神,聚集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方合力,通过家校联合、产教融合创构“三维两阶”劳动教育。其中,三维,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具体内涵如图1所示;两阶,即两个劳动教育阶段,第一阶段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为核心,第二阶段以提高劳动教育技能水平、养成良好劳动品质为核心。

三、“三维两阶”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

(一)“四位一体”劳动教育参与机制

学校、社会、家庭、企业四方合力,建立“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参与机制,设立“劳动教育联盟”,召开劳动教育定期联席会议。由学校层面协同校长室、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统筹制定《“三维两阶”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各部门协同合作,立足专业特色,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规律,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及活动体系,优化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具有突出劳动品质的“学府工匠”。

(二)“三层五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配套“三维两阶”劳动教育体系,学校可立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层次,构建以通识课程、专业渗透课程、综合课程、创新课程、特色课程为主线的“三层五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每类课程教学通过专题讲座、课堂学习、主题活动、技能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联合学校、企事业单位实践基地,开展劳动认知、劳动实践、劳动创新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劳动品质和劳动技能的目的。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包括专题讲座、课堂学习、劳动宣传周、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五种课程形式。前两类课程每学期安排24学时授课,后三类课程则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包括校园绿化环保践行、家务小能手、工匠进校园等多元活动。专业渗透课程。专业渗透课程旨在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提升学生专业劳动技能核心素养,树立正确职业观,包含技能大赛、课堂学习、校企合作、志愿服务、家校联合等课程形式,依托蓝鸟工作室、阳明商贸工作室、智创空间等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生产岗位实践、公益家电维修、全家福(证件照)拍摄等活动。其中,家校可联合开展“我行故我能:用所学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活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家庭。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品质,传承劳动精神,包含实践课程、社团课程、技能实践、志愿服务等课程形式。学校可打造“耕乐园”,开展果蔬种植、家务技能体验活动;升级“科技+非遗”空间,开展无人机拍摄、机器人编程、手工制作等活动;组建“技能俱乐部”,开展招生宣传片拍摄、校歌短片制作等。创新课程。创新课程旨在唱响“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三部曲,包含课堂学习、主题活动、专题讲座、技能大赛等课程形式。其中,课堂学习设置班级创意课、小制作小发明、直播营销三大主题;主题活动包含创新创业计划书、综合实践汇报答辩、科研论文撰写等内容;技能大赛涵盖浙江省大学生互联网+大赛、浙江省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浙江省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旨在细化劳动知识教育,突出劳动奉献精神,强化学生终身发展、持续发展劳动素养,包括主题活动、志愿服务、技能实践等课程形式。具体可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周、知识竞赛、辩论赛、校园劳动技能大赛、节日主题活动等予以落实,帮助学生体验公共服务、创业一条街爱心义卖、公益演出等志愿服务,进行假期实习、顶岗实习、研学之旅等技能实践。

(三)“三维立体”劳动教育评价系统

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校可建立“三维立体”劳动素养综合评价系统,通过实时动态、真实科学的过程化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作用。评价系统是一套由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组成的多维度计算机信息系统,全方位记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信息,并对记录的数据、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分析、汇总。系统对日常记录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内置的科学评价体系,实现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素养综合评价。

四、“三维两阶”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效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通过必修课程、实践活动、专业课程渗透,构建“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圈层融合的大劳动教育场域,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二)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联动,发挥校内外生产基地和开放式工作室的平台优势,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金钱观,使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工匠、新劳模品格。

(三)组建优秀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学科渗透教学水平

通过师资培训,联合班主任、创新创业导师、思政导师和专业教师,组建一支技艺精湛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经验,提升劳动教育教学实施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四)形成社会影响力,发挥区域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三维两阶”劳动教育成果显著,中心学校的《中职学校“三维两阶”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已获得市级课题立项,被宁波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初步形成社会影响力。同时,中心学校通过举办劳动教育相关的学术讲座和论坛,吸引省内外多所兄弟院校考察交流,发挥了区域示范引领的作用。

作者:葛生生 王辉 单位: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