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劳动教育课程推进育人方式思考

建设劳动教育课程推进育人方式思考

摘要:以“和合”办学理念引领,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从劳动文化内生、课程目标重塑、课程资源重构、教学样态创生、教学空间再造、教学评价激励六个方面着力,建立富有特色的劳动育人实践体系,彰显劳动育人价值。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劳动育人体系;劳动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是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和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起点和重要支撑。我校根据党和国家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与“和合”办学理念,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育人方式变革,通过“劳动文化内生、课程目标重塑、课程资源重构、教学样态创生、教学空间再造、教学评价激励”,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劳动技能、感悟劳动之美、改变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有温度、会学习、能创新”的未来型人才。

一、问题与思考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直接关乎劳动教育的成效和质量。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从未停止,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形成了亮点和特色,但劳动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还处于相对边缘状态,主要表现为:劳动特色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目标泛化,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缺乏校本表达;劳动教育课程存在无序性,各学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脱节;对“劳动”概念理解窄化,劳动教育并未真正进入学生生活;家庭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育人实效评价被弱化。针对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校从劳动教育课程系统建构与实践入手,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升全面育人质量。

二、学校特色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劳动文化内生

将国家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与“和合”文化融会贯通,生成“我爱劳动”学校文化,实现价值育人。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人生的有效途径。我校将国家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与“和合”文化融会贯通,确立“我爱劳动”课程理念,生成“我爱劳动”学校文化。

1.回归劳动教育初心,落实“有温度、会学习、能创新”未来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挖掘“和合”文化内涵,形成“和心、和行、和润、和融、和创”五大核心要义,通过“学校文化浸润、课程融创构建、创享课堂打造、教师成长支撑”策略,培养“有温度、会学习、能创新”的未来型人才。学校构建实施的“我爱劳动”课程,旨在充分发挥劳动育人价值,让学生学会劳动、喜欢劳动、爱上劳动:以“爱”为本,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积极劳动的热情,获得劳动实践的持续动力,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以“爱学”为基,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年段细化各项教育任务,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增长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体现“会学习”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活态”的课程理念;以“爱创”为旨,让学生在爱上劳动中打开潜能,实现个性发展,体现“能创新”的培养目标。

2.形成“我爱劳动”校园文化

我校将劳动文化有机融入“和合”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观念、劳动习惯根植学生学习生活,形成“我劳动我光荣、我劳动我美丽、我劳动我成功、我劳动我创造、我劳动我成长”校园文化。各班制订劳动公约和规范。以班级卫生清洁为抓手,鼓励各班制订各具特色的劳动公约,督促学生认真负责地做好班级卫生和保洁工作。各班设立班级卫生责任区域,扫地、抹灰、桌椅摆放、垃圾清倒、卫生角杂物摆放、门窗开关、饮水机护理等均有明确分工,设立清洁委员、节能小委员、劳动委员、值日生等岗位。结合节日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与节日教育相结合,挖掘特定节日的劳动元素,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如在端午节和中秋节,将传统吃食粽子、月饼的制作搬进课堂,各班开展传统美食制作比赛,学生在劳动中感受节日的魅力,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课程目标重塑:“我爱劳动”课程的目标体系

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在国家劳动教育《纲要》中表述为四条: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我校根据《纲要》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立了“我爱劳动”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是:在学校“润心树德、善思弘智、强魄健体、怡情尚美、崇能勤劳”课程理念指导下,将劳动育人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构适应新时代小学生日常生活生产的劳动育人体系。让学生在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中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责任与担当、学习与发展、实践与创造”六大核心素养,实现由“知识→能力→品质→素养”的阶梯式发展,培养有温度、会学习、能创新的未来型人才。年段课程目标是: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重点,鼓励学生适当参与集体劳动并进行简单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中高年级以家庭劳动和校园劳动为重点,鼓励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劳动,体验简单的生产劳动,丰富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认识,养成乐观积极、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等品质。

(三)课程资源重构:开发“我爱劳动”校本课程体系

我校在“和合”文化引领下,从培养目标出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对接日常学习生活,融合科学、家务劳动、信息技术、实践创造等多种内容,形成“我爱劳动”课程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1.研制校本课程丛书

根据国家劳动教育《纲要》,结合校情和学生特点,我校研制了覆盖小学全学段的《我爱劳动》丛书,分别为低段和中高年级设置了教学内容,旨在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和必备的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2.开发校本课程内容

“我爱劳动”课程分为家庭和公益课程、奠基课程、选择性课程、特色课程、综合课程,并在这五类课程基础上,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设置教学内容。低年级教学内容包含个人生活、集体劳动、动手实践三大方面,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依托家庭、学校和社会,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个人生活包括整理床铺、整理书桌、系鞋带等生活技能的学习;集体劳动包括管理卫生角、整理讲台、打扫教室等劳动项目;动手实践包括美化包书纸、DIY纸盘、制作节日贺卡、设计纸飞机等简单手工制作和简单植物养护项目。中高年级教学内容分为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劳动三个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作用与意义。我们根据课程分段目标,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由易到难设置教学内容,递进式开展教学。

3.开发“我爱劳动”《实践手册》

我校开发了与“我爱劳动”校本课程配套的学生劳动《实践手册》,分校园实践篇、家庭实践篇、社会实践篇,作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指南。

(四)教学样态创生:构建“我爱劳动”五步教学范式

我校在国家劳动教育《纲要》指导下,设计了劳动教育课堂教学五步流程“设计→操作→生成→分享→拓展”,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沉浸式学习、情景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我爱劳动”教学样态。设计是教师在做好教学设计基础上,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准确把握重点,讲解劳动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等。设计环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老师要讲解示范,既发挥好指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生成本堂劳动课《学生劳动操作单》。操作分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让孩子进入实际劳动场所。二是在教室里通过场地布置,多媒体展示创设劳动情境,学生按操作单操作,教师指导示范,强化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专注品质,以及防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生成主要指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完成综合任务,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如“整理书包”一课注重引导孩子发现杂乱无章的书包带给我们的问题,引发动手整理的兴趣,孩子们通过操作实践,生成分类整理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可生成劳动成果、劳动兴趣、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体验、劳动情感、劳动意志等。交流是分享劳动体验和收获,选取优秀的劳动生成进行展示分享,通过展示作品、畅谈感受、分享方法、升华情感等方式分享展示。分享过程围绕孩子劳动价值观的生成,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拓展环节包括课后继续完成劳动、再次完成劳动、写劳动收获、完成劳动实践手册、与家人交流劳动感受等,将劳动课延伸到课后,拓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之中。

(五)教学空间再造:拓展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化劳动育人途径

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劳动教育新格局,切实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为课程全面实施提供保障,我校充分调动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四类主体投入劳动教育实践。

1.拓展学校劳动教育空间

学校是劳动教育主阵地,我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和合”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观念、劳动习惯根植于学生学习生活,形成爱劳动、会劳动的学校文化。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每日、每周、每月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养成劳动习惯,创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如书吧整理、每日教室卫生打扫、每日餐厅饭后清洁、每周五大扫除等。积极开展特色劳动活动:开设“我在食堂轮岗”活动,学生通过竞选、老师推荐等方式进入食堂,展开岗位模拟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年级劳动月特色活动,如低年级的“整理小达人”、中年级的“光盘行动”、高年级的“美化楼道”等活动。

2.拓展社会劳动空间

建设多元劳动场域,拓宽劳动教育形式,形成劳动教育合力。我校与社区共同发掘境内劳动教育资源,签订共建协议,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拓展研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德阳丰富的人文地域资源,建构“博物馆、名胜古迹+研学”“工厂+研学”“农户+研学”“村镇+研学”劳动教育研学模式。

3.营造家庭劳动教育空间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家长进行劳动教育专题培训,让亲子劳动成为家庭劳动教育的主旋律,家长与孩子一同做家务、一同做美食、一同种花草,浓浓亲情在劳动中流淌。

(六)教学评价激励:构建小学劳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学校劳动教育状况、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水平等,把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们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通过单元评价单、学期评价和成长记录袋评价形式,记录学生劳动成长足迹;以结果性评价为辅,主要通过星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劳动实际效果的反馈。过程性评价主要包含劳动任务单、评价单、活动记录、成果展示等方式,每周劳动课教师对当课训练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进行考核评价,以加星方式体现。学期评价以年级每学期开设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为标准,进行“劳动小能手”评选和劳动章奖品兑换,结果性评价主要体现为星级评价。

作者:李剑 单位: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