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摘要】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茁壮成长的前提。但就目前的小学教育而言,部分学校或教师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只是将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教授,对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然而,当下部分小学生的心理极易出现问题,且会做出一些对自己身体不利的举动。鉴于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使学生走上正途、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本文从意义、问题、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质量提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成了重要内容。虽然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国家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已经变得逐渐成熟,但是我国的教学体系并未完全进行改革,所以就出现了教育部门的要求与教师观念不符、教学重点与要求不符的情况。鉴于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本文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方法。

一、心理健康对学生而言有怎样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意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多样化的,可以给学生带来独特的体验、感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问题

(一)并未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很多学校开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并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了解,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了表面工程,并未发挥出真正的效用。具体而言,有的学校并没有招聘心理健康专业的教师,随便把心理健康这门课交给其他任课教师去带;有的学校并没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为:学校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1]。

(二)教师并不专业

虽然有的学校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学背景。具体而言,多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的。因为任课教师并没有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在任课期间选择了照本宣读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并未起到太大作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与其他的科目存在很大的不同,倘若教师无法将这些内容掌握,那么将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辅导的效果造成影响。

(三)家庭社会不够重视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虽然教育部门提倡中小学校采取家校合作这种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推行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例如多数地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偶尔会引入一些讲座、实践活动,尝试通过这些活动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提高。但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多数时间是待在社会环境下、家庭环境下的,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家庭息息相关。倘若学生在家庭、社会环境下接受到的观念是与学校不一样的,那么仍旧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影响[2]。

三、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多数学生说出来的想法都是以教师的期待为标准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情感、思想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心很敏感,情感也很真切,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真诚的心来对待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的真实情感得以表露。例如在开展“学会尊重”的主题活动时,教师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了解自己的父母并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父母。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对自己父母的工作有所了解,并且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没有父母陪伴的,是没有父母进行教育的,所以他们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尊重、爱护,甚至羞于表达。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为:引导,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想想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是什么,父母的这份工作对社会有怎样的意义。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对父母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尊重之情、敬爱之情。由于这样的课堂案例是真实的,所以学生与教师可以快速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并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鼓励。如此,学生就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表露,就可以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进行阐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快速集中起来,可以树立起一定的自信心,道德素质也可以得到培养。

(二)教师专业化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学校就需要引入专业化的教师。具体而言,中小学校需要招录心理教师,并设置专门科室和单独岗位,实现专岗专用。如此,心理学教师就会认真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职尽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越来越健康。此外,因为多数心理教师无法专一从事心理教育工作,不仅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负责一些其他工作。而这些,会影响教师正常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学校需要将心理教师设为专职人员。

(三)家庭、学校、社会进行配合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学校需要家庭、社会进行配合。具体而言,学校需派出班主任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使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自主自发地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并在生活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影响。此外,学校需要与社会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此,便可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便可使学生成长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创造健康的价值标准

在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讲解,并且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去做。在此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健康的价值观念。一旦教材中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冲突,学生就会不知道怎么办了,更有甚者,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并对教材内容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这些,正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效果不理想的根本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创造健康的价值标准。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尽可能避免对知识进行单纯的讲解,而是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价值判断的方法进行教授,在学生真正地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后,教师可将自己的权威性利用起来,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选择出来、树立起来。不过,教师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尽可能避免学生的观点出现混乱。由此可见,将健康的价值标准创造出来,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树立价值观念转变为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可以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五)开展有效培训

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产生巨大影响,而想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就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具体而言,学校需要专门开辟一个培训部门,并邀请有一定资历的、职业素养较高的人才对教师进行培训。而培训工作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只有教师掌握了这些内容,才会总结出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借助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健康。另外,学校可以将培训力度加大,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成为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自主自发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此,学校的健康教育体系就会逐渐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树立一定的信心,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需要将教师专业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需与家庭、社会进行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将健康的价值标准创造出来,使学生学会判断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需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各项能力,使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如此,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山.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1):100-101.

[2]沈会友.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学科的教学质量[J].南北桥,2018(3):161.

作者:沈玉红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