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现状与对策浅析

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现状与对策浅析

【摘要】理论教学是音乐课程指导活动的基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传统的课程指导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传统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理论教学环节缺位,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现状,分析有效的教学指导对策,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现状与对策

音乐教育是渗透美育目标的关键路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音乐课程和其它文化课程共同成为当前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旨在给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传统教育机制影响下,中小学艺术课程确实不受重视,音乐学科作为艺术课程之一,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其中音乐理论教学质量不足是课程指导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基于此,现代中小学音乐课程建设中,需要重点分析音乐理论教学指导方法,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教学模式。

一、中小学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理论教学观念滞后

新课程理念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地位应该得到提升,尤其是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需要得到认知,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但是,目前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音乐理论教育理念发展滞后,这部分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依然没有得到全面肯定。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刻板

中小学音乐理论课程规划中存在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衔接性不足,各年级的音乐理论知识缺乏体系性等问题,学生兴趣不足,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方面也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此外,中小学音乐理论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合理,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也存在很大难度,课时安排过于紧凑,学生被动参与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对于教学重难点没有及时消化,音乐理论知识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最后,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指导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把握不够灵活,导致教学方法刻板、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教学指导方法选择中没有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整体上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内容单一,忽视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以客观的教学内容作为载体,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活动指导中,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依赖性过大,对音乐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比如对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导致音乐课程内容单一。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音乐理论知识理解方面能力不足,导致音乐理论课程指导效果不佳。与此同时,部分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实践教学环节之间联系不足,导致两部分教学环节无法相互作用,学生缺乏应用音乐理论知识的能力。

二、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指导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是提升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指导活动中创新教学观念要求教学者能够正视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起到的作用,音乐理论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局限,尝试更新理念,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让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持。传统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理论教学环节以灌输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学习过程,新时期我们应该尝试转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适应全新的音乐理论教学环境[1]。基于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确立科学的教育指导目标。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音乐课程的指导目标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评价标准,但是对于音乐教材编制、教学设计以及具体的教学评价方法没有细致、具体的规定,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课时分配等环节都考验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需要参考的指导性文件,在音乐理论教学活动指导中,我们需要细致研究课程标准,分析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指导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方面,遵守课程标准要求,围绕学科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可见,教育理念更新需要具体围绕全新的课程标准,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学科教学工作者要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内容,发挥新课程理念在课程教学指导方面的作用。

(二)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合理设置课程结构要求教师能够立足整体课程安排情况,依据课时设置、教学内容衔接要求,构建体系化的理论课程指导模式,使各阶段的理论知识内容相互衔接,课时安排趋于合理。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该学段的音乐理论知识体系,合理规划以提升教学效率[2]。学校要发挥自身职能,合理安排理论课程指导内容,可以增设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课时,明确理论教学重难点,设定教学计划,给教师提供教学规划方案参考。与此同时,善于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树立互联网意识。由于中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特征方面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能理解能力不足,教师要积极重构课程资源结构,建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优化学生的体验感,提高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理论教学内容,结合实践教学方法

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参考教材内容,还要积极开发其它方面的教学资源,在备课环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拓展音乐理论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起来,比如音乐理论指导过程中充分借助乐器,以乐器验证音乐理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识谱教学中运用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小鼓,作为重要的打击乐类型,小鼓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比较便捷。传统音乐课堂对于乐器的应用不够重视,这也是学生乐感不足的原因之一,以识谱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乐器,引导学生参与到识谱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成为理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落实生本教育理念[3]。如《过新年》整首曲子采用了汉族民间歌曲的曲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歌词中也反复出现模拟锣鼓声音的衬词“咚咚咚咚呛”,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感,参考整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在歌曲鉴赏环节我们可以应用小鼓模仿乐曲中的锣鼓节奏,一边敲击乐器一遍演唱歌曲,强化学生对于节奏的感知,为识谱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四)构建开放式课堂,创新理论课程指导模式

开放式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潜力的激发,在中小学音乐理论课程指导中构建开放式课堂,能够带给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学习体验[4]。首先,尝试结合中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思维特点,构建合作性课堂。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尤其是音乐学科学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无论是音乐作品鉴赏还是合唱过程,都需要学生建立合作共享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形成互动教学氛围,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作共享型的开放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合作关系,大家共享体验和经验,搭建情感桥梁,获得个性化学习体验[5]。以师生互动教学为例,教学设计、组织过程都是为学生有效学习而服务的,在教学指导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多元特点,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师生之间需要建立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关系,教师不能延续传统音乐课堂中养成的思维习惯,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放松的心理状态,注重心理暗示和有效引导。如锣鼓音乐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很多锣鼓音乐都是采取锣鼓曲牌,和西方国家的音乐作品比较起来差别性突出,工尺谱是重要的曲调翻译工具,在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信息,尽管在阅读英文译本的过程中也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教师可以融入微课指导环节增加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的有关内容,引动学生树立音乐文化意识。其次,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学习能力都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不同方面都会体现出差异性,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分层教育理念为指导,允许学生存在差异,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要跟进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理论教学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没有得到重视,导致中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薄弱,不利于学生独立识谱、演唱、鉴赏等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音乐学习是创造性的过程,但是创造性学习以理论知识掌握为基础,只有学生夯实音乐基础知识,才能够参与更高等级的音乐学习活动。这提示我们重视起现阶段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基于理论课程指导现状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促进课程结构合理转化,解决传统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理论课程指导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上文主要分析了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现状和对策,旨在优化中小学音乐课程体系建设,发挥理论教学环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匡艳煌.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9,21(17):108-109.

[2]蒋忠义.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9,10(73):159-160.

[3]冯天博.识谱教学问题分析与优化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2015,22(05):179-180.

[4]梁丽敏.基于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7,22(15):13-14.

[5]常慧.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及建议[J].戏剧之家,2019,21(26):184-185.

作者:王盼军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