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2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2篇

第一篇

一、鼓励质疑,引导释疑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常言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恰恰说明没有“疑”,便没有思,便没有学。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常有疑点,常有问题,唯有如此,方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为学生主动思维、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大胆质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对一切问题都要善于产生疑问,也就是说凡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有学问的大家的观点也不妨质疑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生就能从存疑——无疑——再生疑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具有创新意义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也许学生的质疑可笑,也许学生的质疑肤浅,也许学生的质疑有些异想天开,也许学生的质疑看上去是那么不着边际……但是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能挖苦,更不能嘲笑,要耐心地听取,用心地引导,细心地呵护,积极地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比如,我在教学完“长方形面积”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用一根长120cm的铁丝,折成长方形,并计算一下自己折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第二天上课后,我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张明举手说:“折成的长方形面积是800cm2。”李强举手说:“折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500cm2。”王红举手说:“折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675cm2。”赵丽举手说:“折成的长方形面积是875cm2。”……我对他们计算的结果都给予了肯定。这时其他学生开始纳闷了:“为什么同样长度的铁丝,折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还有的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老师肯定也错了!”有的学生因为为我辩护而争吵得面红耳赤:“老师还能错?老师永远是正确的!”这时,我让他们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理由。面对他们的争吵,面对他们的质疑,我先给予了鼓励,然后再对这些问题进行针有对性的指导。面积不同,是因为每一位同学所折的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不一样,所以计算出的面积有大有小。最后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很快,学生得出长度和宽度的数值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反之,面积就越小。这样的作业,看起来十分普通,但是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的讲解,学生认识到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欲望,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产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欲望。比如,两位数的乘法,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门票问题。在教学时,我给出了这样一道题:“在省会的动物园,每位大人的门票是20元,每位学生的门票是10元。如果游览的人数超过50人,那么门票一律15元。我们小学每年都要春游,明天我们学校就要组织大家去游览动物园了,现在我校共有教师15名,学生150人,同学们算一下怎样购票最合算?”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生活情境,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了创设,但最好是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让学生间接或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找到最合适的购票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效果十分理想。又如,在讲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节内容时,我就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划出一个三角区域,让学生分别沿着三角形的三条边线行走,边走边进行计时,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以此证明课本知识正确与否。总之,创设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知兴趣和欲望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会,既可以提高学生上数学课的热情,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相关能力。

三、巧设课尾,高潮绵永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应该是“落潮”,但是我们如果进行巧妙的设计,就能再次掀起思维和创造的高潮,使其绵永。比如,在教学“约数与倍数”时,下课铃就要响了,可我还没有给学生布置好作业,于是我灵机一动,从容地面对全班45名学生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来个‘动脑筋离课堂’的活动好不好?”同学们齐声回答:“好!”我给同学们介绍了活动规则:下面我出示一张卡片,只要你的学号是卡片上数字的倍数就可以率先离开教室。但是,离开时须在讲台前大声地告诉老师与同学一句话,这句话可以是“我的学号是几的约数”;可以是“我的学号是几的倍数”;可以是“我的学号能被几整除”。而这个“几”就是老师所出示的卡片上的数字。活动开始了,我先出示一张标有数字“5”的卡片,学号数是5的倍数的学生挨个赶到讲台前,生甲说:“10是5的倍数”,离开了教室;生乙说:“25能被5整除”,离开了教室;生丙说:“5是40的约数”,也离开了教室。随即全班学生的学号数,凡是能被5整除的全离开了教室。接着我慢慢地取出一张标有“0.6”的卡片,当即有5名学生站起来朝讲台走来,其中生丁说:“36是0.6的倍数”,正想离开教室,忽然,有许多同学都喊:“你说得不对!回来!回来!”但是,生丁也不知道自己对不对,就慢慢地退回了自己的座位,剩下的那四个同学也从半路折回座位。这时,我引导学生快速地回顾了课堂上讲的“整除应具备的条件”并说明了理由。紧接着,我又出示了标有“2”和“3”的卡片,学号数是“2”和“3”的倍数的学生高兴地离开了教室。但是,他们并没有走远,而是站在离教室门口不远的地方,观察教室里剩余的学生如何走出教室。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学号数是“1、7、11、13、17、19、23、29、31、37、41、43”12名学生还稳稳地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此时,我不再出示卡片,转而问同学们:“你们怎么不离开呢?”这些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数不是您出示的卡片上数字的倍数和约数,又不能被其整除,所以我们不能离开。”我说:“只要我再出示一张标有什么数字的卡片,大家就同时都能离开了?”同学们经过短暂的思考,随即答出:“1!”这时,我出示了一张标有大大的“1”字的卡片,剩余的12名学生伴着下课的铃声,快乐地冲出了教室。虽然这只是一小小的活动,但因其新颖、有趣,学生学得快乐,学得高兴,这样的活动灵活、巧妙,一举多得,不仅检测了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而且将本是“落潮”的课尾,再次推向了“高潮”,令学生在思考和创造的时空中回味无穷。

作者:齐庆书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温塘学校

第二篇

一、不要忽略学生是主体

小学生年纪小,对书本上知识的掌握都有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多下功夫,充分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很自然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路人。例如,在学习闭合路线植树问题时,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操场是椭圆形的,围绕操场正好有一圈树,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先数出树的棵数,再数出树的间隔数,看一看之间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得出结论,棵数等于间隔数。接着,我打开多媒体,把例题展示给学生,学生边讨论边做,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这种题型。整个过程我没说几句话,全是学生在做、在看、在想,收到的效果比一言堂要好得多。然后,开始做练习时,我把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最后的课堂总结至关重要,因为在做课堂总结的时候,学生能及时检查到本节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让学生自愿到讲台前总结这一节课的知识重点,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再做全面总结。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牢固地记住当堂数学课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自信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思维

春秋晚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当初,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古代的教育家尚且如此,我们现代的教育教学更应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了解、多观察、多谈心,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并适时给予支持、引导、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内在的潜力得到挖掘和激发,情感得到交融。因为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稚嫩的心灵不可能把数学问题看得那么透彻,问题和错误在所难免,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可能会使我们瞠目结舌。这是他们个性的的展示,我们要积极配合,巧妙引导,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去接受和理解正确的方法和答案,不要轻易地将他们的回答进行否定。否则,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上,这样的学生不敢放松,缩手缩脚,不敢发言,不敢说出自己想法,慢慢地,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越来越差。我在教学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一开始上数学课,我并不太注意他,但第一考试成绩下来后,我发现他的成绩比较差,就开始注意他,我发现在小组讨论时他不怎么说话,听得多,说得少,师生互动时其他学生都是你一言我一语,而他一言不发。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在数学课上,对于同一个问题,他的思路往往与众不同,做法与教师多有不同之处。而他的前任数学教师一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按他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和解答问题。有时,这个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解法,得到的却是教师的不满与批评。即使在做课下练习时,他的做法与教师的有出入,且方法简单,容易理解,也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结果,这个学生慢慢也只能按教师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和思考,这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了解情况后,我就采取不同的方法,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他独到的见解给予鼓励和赞赏,课下,对于课后练习,要求学生一题多解,找最简单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不仅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他的带动下,全班的数学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三、严师不一定出高徒                    

过分严肃会使学生感到害怕,影响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特有的特点,选用既能让学生接受又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或课堂的需要,补充一些使学生开动脑筋的内容,让学生感到疑惑,充满好奇,带着疑问积极寻求答案。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大大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助。

四、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多表扬,少批评

刚刚会说话的孩子最喜欢听的就是:好孩子、乖。因为大人赞许,所以他们快乐。同样,学生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赞同和认可。鉴于此,教师应该抓住他们这个心理,少批评,多表扬,不让他们陷入自卑、失落的之中。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找一些激励的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学习数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他会认为教师很重视他,有了自信,便不再把学习当成负担,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总之,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尽量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运用创新的思维去探索,让学生爱上数学,真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李志学单位:河北省沙河市孔庄学区朱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