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培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德育培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音乐学科的教学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在当前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本文提出渗透作者生平、挖掘乐曲本身元素,以及优化课堂活动等多种策略,促进音乐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作者生平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形式,而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在小学音乐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也要基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

一、渗透作者生平,实现德育指导

每一首乐曲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背后的创作者,也就是音乐家。音乐家在进行乐曲的创建时,往往是基于一定的背景或者心境,也会在乐曲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渗透在乐曲当中。同时,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安排的乐曲,其对应的音乐家一般是爱国主义人士,或者是具备高尚人格的知识分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家的简介讲解给学生,一方面对学生普及音乐常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向音乐家进行学习,促进自身高尚品格的形成。例如,在《小夜曲》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将作者“海顿”的生平讲解给学生,促进学生对作者的高尚品格进行感悟和学习,从而在作者高尚品格的引导下,实现自身品格的锻炼。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一生善良诚恳,一次意外让海顿见了屠夫一面,并答应为屠夫写曲,到了约定的时候海顿就将创作的曲子给了屠夫。在课堂中,教师将有关海顿的事迹讲解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海顿善良、重诺的品质,从而落实德育教学。可见,在开展音乐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作者的生平,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从而完成高尚品格的培养。

二、基于乐曲本身,促进德育教学

乐曲是教材中安排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基点,从符号学和文本主义理论中,我们知道,文字的背后蕴藏着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将乐曲中的歌词和曲调进行拆解,引导学生对乐曲本身进行赏析和理解,从而让学生感知其中的德育元素,促进学生品质的提升。例如,在《外婆的澎湖湾》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基于乐曲本身,促进德育教学。从《外婆的澎湖湾》这一乐曲的曲调和歌词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其中以欢快、活泼的节奏,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重视。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在乐曲中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给你怎样的体验?营造了怎样的情境?”“通过对乐曲的欣赏,你有什么认知?”等问题,促进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分析出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促进自身更加热爱祖国山河,提高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等。不难看出,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能够基于乐曲本身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感知良好品质,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

三、优化课堂活动,落实德育渗透

“互助精神”是我国的传统道德品质之一,也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合作活动的优势和特点,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进行互帮互助,从而体会互助精神的重要价值,促进自身协助他人等美好品质的形成。但是,在实际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中运用合作活动,常常出现不能培养学生互助精神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组员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因此,为了实现音乐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引导对学情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实况,优化组员的安排。例如,在《渔舟唱晚》这节课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不同,进行合作活动的优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先结合日常的教学情况,按照学生的古曲欣赏能力不同,进行层级的划分。随后,教师按照同组学生具备不同性质,不同小组之间形成相似水平的原则,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学生之间的古曲欣赏能力呈现差异化的分别。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指导,促进学生在相互辅助中,提高对《渔舟唱晚》这一古曲的欣赏效果,并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互助精神,形成互助的品质。显而易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能够通过课堂活动的优化,逐步落实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效果。总而言之,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并不是在一节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实际进行小学音乐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和乐曲内容,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经验的累积,从而构建完整地基于小学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范瑛.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98-98.

[2]刘英英.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种有效方法[J].学周刊,2017(34):148-149.

作者:黄春丽 单位: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