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会计职业教育探析

乡村振兴与会计职业教育探析

摘要: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融入乡村振兴是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责任担当。加快面向农村的创新型、技能型会计队伍的建设,是当前职业院校为振兴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重要途径,而会计专业人才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文章从会计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优势出发,分析了现阶段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对振兴乡村经济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旨在为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会计;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服务乡村发展是职业教育自身的历史传承,融入乡村振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使命担当,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会计专业人才是农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需要积极地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使命,打造一支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的会计人才队伍,使他们既懂农业又懂会计,更好地满足时代对于新型农民的要求。

1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担当

1.1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乡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农村地区实际与理想的农业人才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为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

1.2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优势担当。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办校,数量较多,且大部分分布在乡村周围,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及时、准确的对乡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掌握,了解其发展需求,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的距离优势。其次,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且对乡村经济发展方式及状况有更深的了解。再加上目前国家大力支持乡村建设,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这些均有助于大学生成为兼具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乡村振兴中坚力量。最后,因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高,能够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所以可以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1.3面向乡村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职业院校生源多来自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特色使得面向乡村办学成为必然,职业院校应结合校外优势资源,组织教师构建适应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内外资源整合系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2会计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制约因素

2.1会计专业培养方式与乡村振兴融合度低。会计专业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不论是其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需要与农业农村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针对乡村经济建设环境,因地制宜,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明确农村发展过程中该专业需要努力的方向。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该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所学知识大多针对的是城市中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对农村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桎梏所知甚少,导致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发展方式融合度低,势必会造成日后所学无法积极作用于乡村经济建设。

2.2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价值观培养。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工匠精神”,意味着各行各业中的职业人才都需要具备这一品质。会计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持续不断地服务乡村企业、乡村经济并为乡村创造价值,他们更需要“工匠精神”。目前该专业的培养过程中,更多地追求速度与效率,加大专业技能培养,缺乏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引导,缺乏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塑造,使学生缺乏服务乡村发展、心系农村的热情。殊不知,只有出于对乡村的热爱,对会计工作的热爱,会计人员才能时刻心系乡村企业经济利益,主动深入一线,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掌握各类经济业务核算流程,辅助管理者提高经济效益。

2.3教师对乡村振兴的参与度较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范围主要以企业为主,对农村产业发展和当地特色农业经济状况缺乏了解,加之目前会计专业中没有针对农村企业会计核算等内容的课程,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该专业对于乡村振兴的参与度,无法引导学生进行该方面的学习。

2.4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短板政府提供乡村创业优惠政策,但创业项目规模较小且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容易出现过度竞争的现象。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模糊,缺乏主动性,且对该方面的认识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才会创业,使其在校期间只关注专业证书的考取,创新创业能力薄弱。同时,很多学校仅仅对可能有创业的需求专业提供相应的配套课程,忽略更多的学生群体,对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不做要求,种种短板使得专业人才缺乏乡村振兴所必需的素养。

3乡村振兴战略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参与策略

3.1产教融合,提升专业人才与乡村振兴融合度。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发展,同时职业院校更是承担着技能人才“加油站”的功能。针对乡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地域优势及资源优势,在当地建立与乡村众多中小微企业的长期合作,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先进理念,将日常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乡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农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方式,不断提高专业综合能力,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会计专业学生,为今后乡村振兴发展储备人才。其次,专业学生到农村实践能够活跃乡村建设,这本就是一种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其影响远超过活动本身。3.2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会计服务乡村,创造价值,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职业技能,更应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作中笃实好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乡村振兴需要各行各业人才的强力支撑,更需要人才发自内心的对乡村建设的热忱与扎根乡村的决心,更需要对所学专业有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态度。会计专业更要注重对学生在该方面的培养,比如通过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所学需要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也可以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立足专业课教学的同时,不断渗透该职业精神的培养,将该理念贯穿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

3.3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度。职业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教师中有一定比例的老师来自企业,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双师型教师可以为乡村企业提供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度。职业院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组织专业教师,利用与乡村企业合作的经验,积极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乡村企业会计核算、审计及财务管理等对应课程,培养农村经济发展所需专业人才。

3.4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乡村振兴。专业技能是创新创业的基础,然而,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创新创业平台作为引导,为专业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孵化器,以便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层面应建立创新创业教研室或团队,引入高水平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结合日常专业研讨,依据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更新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提高整体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重视与企业间的合作,学校在合作过程中通过调研、实地考察和学生的实践状况,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随时了解专业知识对于乡村经济建设的需求,为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升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仅要提升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契合度,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更要通过思政与专业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精神,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高校应克服创新创业短板,培养教师及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带动他们积极投身农村会计、审计实践工作,加大对农村企业的专业帮扶,这样不仅有助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更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陈炳松.高职院校基于乡村经济振兴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0):219-221.

[2]吴一鸣.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角色”担当[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06-110.

3]肖卓霖.“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70-71.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作者:王雅婧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