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再加上历史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通过听获取知识,自身文化水平及历史核心素养不能得到有效发展。本文依据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展开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下,为了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与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走向,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思维模式,使每位学生都具有历史核心素养。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在学习历史、认识历史、解释历史、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在政治思想上必须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在道德人格上,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健全人格;在史学品格上具有求真精神、贯通意识和批判思维。同时也需要学生拥有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目前,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国家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解决历史问题,使学生能够客观且深入地认知历史。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就是历史解释的集中体现。学生不仅掌握历史事件,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中包含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素质的人才。

二、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

(一)课堂内容枯燥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书本页码顺序,将教材中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读给学生听,对于书本中讲述的历史事件背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意义都没有进行拓展教学。由于历史学科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时间长度,贯穿了从古至今的所有历史进程,再加上历史知识本就十分枯燥,而且学生对于历史知识也十分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丧失历史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害怕历史课的情形。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快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数,大多数教师常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通读几遍后,直接将考试重点、考试难点和必考知识点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强行记忆,再在下次开始新的教学内容前抽查学生背诵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还降低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解释能力。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背诵提高历史学习成绩,但无法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培养欠缺

当前教育教学主张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识内容,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而且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没有兴趣,学习较被动,进而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确保可行性、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后,再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此外,教师还需要深入研究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明确课程要求。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及学习情况,设计符合每个年龄阶段学生发展的目标,确保每位学生的核心素养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本课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变动和思想变动。本课的讲授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并未有良好的高中历史学习思维,不利于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再加上本课主要内容从春秋一直讲到战国时期,时间跨度较大,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多方面,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将讲授法、讨论法、练习书法这三个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结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进行设计。首先是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能力。时空观念方面通过课表的地图,让学生对春秋霸主争霸演变过程、对春秋战国诸侯所处的位置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特定的时空下更好进行学习。史料实证方面,通过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诸侯改革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证实历史,明白史料的重要性,逐步学习辨析史料、运用史料。历史解释方面,根据课本的历史资料与课外资料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到百家的代表人物与其观点,及百家争鸣的影响。家国情怀方面,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到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场面及百家争鸣思想的碰撞,感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及统一感,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教师从这几个目标入手综合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分析、共同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出现,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角色,才能不断地推进课程活动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以知识探索、历史抽象化知识的理解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可能要更加严格。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让学生以被动的态度接受知识,只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只有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探索。例如,为学生讲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课内容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对班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对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在初中学习阶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高二学生的思维正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备了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和材料分析解读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对本章节内容的历史知识进行引导性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主要的流派以及流派的影响力等内容。紧接着教师以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为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儒、道、法、墨”四家学派,学生自主选择小组参与讨论,根据各派主张分析各派学说代表的阶层礼仪,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将各家主要思想归纳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各派的思想主张,同时,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体会各派思想主张的不同,利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开展课堂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创设一种问题情境,组织学生思考并自己探索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历史教材和相关的资料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当前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年代,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从主观上养成核心素养。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将历史场景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将学生不了解的历史细节、历史背景一一向学生展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历史资料一定要具有反映历史本质以及创建探索性问题情境的条件,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例如,在教学《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过程中,本课以荷兰和英国为例,既讲述了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殖民霸权争夺的史实,又分析了争霸斗争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及其影响。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先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序,并提出问题:“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与‘日不落帝国’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大国的?它们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让学生依据视频内容进行初步的阐述。在进行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则可以继续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导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与自主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需求,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环节,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发展。

作者:王先雯 单位: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