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初探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初探

摘要:作为高中重点课程之一的地理学科,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根据高考的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应试教育更为显著。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新课程指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力所遇到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意见与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参考方向,尽可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

地理实践力主要指在地理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所展现出的能力以及品质。但由于应试教育思维深厚,比起地理实践教学,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更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甚至不会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这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造成很大阻碍,也就导致学生地理实践力较低,进而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以及综合能力、素养的发展。为改善这一问题,就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一、当前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校管理者、地理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在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都忽视了地理实践的重要性,他们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高考内容上,认为地理实践不属于高考范畴,所以觉得地理实践力没有理论知识重要,也几乎不去培养地理实践力。另外,对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多数学校以及教师没有形成正确认知,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所以教师会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地理实践意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目标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实践力也无法提升。

(二)过分重视知识的识记性

地理学科的性质更偏向于文科,人们会认为死记硬背是学习这类科目最好、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将所有的知识内容都背下来,这也是目前地理教学实践中最普遍的现象。在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也积极落实这一理念,要求学生记忆背诵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地理的逻辑性以及结构性,长此以往,学生也形成了这样的定式思维,只一味地追求知识记忆性,不重视知识点的逻辑、结构等。虽然通过记忆背诵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学生成绩提升的目的,但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构建知识体系等,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机械记忆会给学生营造一种枯燥、乏味的氛围,学生会觉得地理学科很无趣,渐渐产生厌学心理。另一方面,“题海战术”也是高中地理教师最常运用的方式之一,他们认为这样会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却忽略了过多的练习会带给学生巨大的压力与负担。在纠正错题时也只是追求记忆,并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总结,这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三)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活动场所不足

除学校以外,校外也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校内而言,由于学校环境的束缚,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会受到诸多阻碍,实践效果也非常有限;就校外而言,乡村田间、农场、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都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选择,但如果将实践场所选择在校外,学生的安全就成为教师、学校以及家长最关注的问题,由于担心无法保障学生的安全,所以校外实践也渐渐被剔除。有些学校会向家长承诺一定会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但家长仍不放心,这也成为校外实践的阻力。因此,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活动场所不足、不完善,也导致无法高效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二、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地理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促进学生实践力的提升。另外,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自主性。

(二)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生活是知识内容的主要源泉,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实践力的重要性。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联系书本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地理知识,使教学有理有据。

(三)实践应用性原则

实践应用性原则是高中地理教师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在地理实践中,教师应将实践问题与地理知识相比较,在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应深入探索课本知识,基于此开展具有应用性的地理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实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四)统一性原则

教学是一个整体,不同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地理课程也不例外,如内在情感、操作能力、价值体现等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均是自身综合素养的体现,与各学科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统一性原则,从能力、情感、知识等多个方面推动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为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五)多样性原则

开展地理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机械式的教学现状、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在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分析地理知识,并通过实践自主解决问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另外,要挖掘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探索自己喜欢的内容并找出问题处理办法等。

(六)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

正确的培养过程是取得显著成果的基本保障,理想的结果离不开过程的磨炼。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地理课程的实践结果,也要关注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感知、认识地理,进而学习、吸收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在实践中挖掘自身潜能,找出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办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在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实践力与理论学习的关系

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同样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理论知识,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地质结构等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其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现实基础,与传统思维中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很大差别。因此,地理教师应正确认识这一门学科,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力的关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渗透实践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维与行为。地理实践是发现地理的前提,很多重大地理发现都体现了这一特性,且对地理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想要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地理思维,就需要具有较强的地理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地理实践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意识的形成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前提,只有学生具备实践意识,认为单纯的理论知识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主动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地理实践教学。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引入教学中,以此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间的距离,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而构建学习地理的知识框架,保障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以高考考试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学的影响不是短期就可以改善的,而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讲,综合素养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他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即使无法短时间内改变教学现状,也要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在这一教学环境背景中,教师可以基于高考考试为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高考内容,提高地理成绩的同时也能实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无论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高考成绩的提升,合理的实践教学都对其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降低知识难度,让学生更快、更高效地学习与高考考试有关的地理内容,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对地理学科有更理性的认识。另外,实践教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这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途径,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时效性。由于应试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地图作为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这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之一。校外并不是开展实践活动唯一的选择,在教室、实验室等场所,更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的反馈把控教学节奏,构建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高保障。

(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理现象在学生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这都是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就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讲解,如湖南地区三面环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气候年际变化较大,属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与“河流面貌”有关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周边的河流并记录河流特征。教师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实际生活现象,让学生多多观察,留意身边的地理现象,加深对这一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也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活动中,从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活动计划的设计,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活动内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实践兴趣,确保课外实践活动可以顺利实施。

(四)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自主性,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实现学生多方面发展。地理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这就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增强业务素质,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教学经验,勇于创新、敢于挑战,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正确、及时的引导,积极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内容,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学校也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建立激励机制以及考核体系,从德、能、绩、勤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增强教师的思想素质、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

(五)重视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的最大原因是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会担心在集体外出时学生安全受到威胁。因此,首先学校应制定合理可行的外出计划,并增加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其次,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将实践活动的计划、内容等都告知家长,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构建“三位一体”即教师、学校、家长在内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例如,鼓励家长利用寒暑假时间带孩子出去旅游,让学生可以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同地域的不同地理特征,以此加强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并将观察到的以及自己的看法制作成PPT,在开学后将这些内容分享给其他同学。当然,除安全问题外,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还会受到实验器材不足、地理课时较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想要顺利落实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还需解决这些问题,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进而保障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形成实践意识,同时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促进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是学校、教师,同样学生也要加强对地理实践的认识,既要重视理论,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尽可能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借助他们的力量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另外,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增加实践经验,将日常生活问题引入地理教学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地理,保障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雪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21):58-59.

[2]王春雨,张武.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经济师,2019(05):157-158.

作者:卢碧辉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