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摘要:钢琴既是一种乐器,又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钢琴演奏,可以传递思想、抒发情感。站在欣赏者的角度,钢琴作品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高校的钢琴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演奏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一种优雅的、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钢琴作品所蕴藏的厚重的情感与文化,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水平,以获得受益终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钢琴教学;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近年来,各大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钢琴尽管是一种西方乐器,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钢琴同样是中国人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钢琴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然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下的高校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技艺”,只体现出教育中知识的一面,却忽略了教育对人的精神、情感、心灵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钢琴教学,要充分体现出音乐艺术打动人心、塑造品格的力量,通过钢琴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用音乐怡情,用艺术育人,这才是钢琴教学的本质所在。

一、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原则

1.愉悦性原则。与文化课教学所不同的是,学生的钢琴学习水平与天赋、灵感、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密切相关,单凭一味地努力刻苦,并不一定能够学好钢琴。所以,老师还是要从“兴趣”二字着手,让学生因为喜欢钢琴、热爱钢琴去主动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而被动学习。钢琴教学中,审美与情感的渗透,都要基于“愉悦感”的基础上。愉悦性指的是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带着内心的愉悦感去学习,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钢琴艺术的情感元素,正确地引导学生。

2.实践性原则。只有与演奏结合起来,钢琴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才能发挥最大价值。仅凭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钢琴水平很难有质的提高,而钢琴在中国家庭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就需要学校多为学生创造练习钢琴的机会,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弹奏中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捕捉、提炼钢琴曲目中的情感元素。还可以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公益性的社会演出,鼓励有钢琴特长的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大众表演,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历练自己,用学生的真情实感感染大众。

3.人性化原则。钢琴演奏通过音符表达作者的情感,钢琴教学中,要想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教学活动必然要带有温度,不能是机械的、枯燥的、冰冷的,这就要求老师内心要充满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充满对学生的爱,对艺术的爱。情感,是音乐家创作作品的基础,更是与听众之间拉近距离的重要载体。钢琴教学要充满人性化的温度,把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贝多芬说的那样,通过音乐让人类迸发出精神与情感的火花。首先,在教学中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差异,尊重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弹奏技巧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在弹奏中所体验到的音乐情感,以突出钢琴教学的情感属性。其次,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围绕学生的性格、年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符合学生认知的钢琴作品,潜移默化的培养音乐情感。

二、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

1.创新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老师可以围绕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讲述作品,向学生传递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用丰富、真实的生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内心共鸣。在讲解比较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理论知识时,老师要善用一些巧妙而有趣的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这些元素不一定是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还可以是老师的动作、语气、表情以及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为钢琴教学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用老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弹奏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即兴演唱,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力,自己发现钢琴的演奏技巧。即兴演唱对演奏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临场应变能力是巨大的考验,老师的即兴,会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演奏钢琴曲的时候通过表情、眼神向听众传递情感与思想。比如,每按下一个琴键,想象成自己每一脚走过的路,踏上的楼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融入情感教育。

2.避免盲目与形式化,渗透必要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钢琴是一门艺术学科,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的范畴是无限大的,所以钢琴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而是要让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得到启迪和升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让他们在钢琴的演奏、学习追踪获得心灵上的愉悦感。要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钢琴教学,首先,老师要对乐理知识、弹奏技巧有深刻而全面的认知,有自信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将自己当成模仿对象,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次,老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真情实感,因为真实的情感本身便具有教育意义,而且是任何教学方法、现代科技都无法替代的,只有用真情感染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钢琴的热爱,主动地刻苦练习,提高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等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经历,提倡学生学习这三位音乐大家的作品风格。贝多芬的钢琴曲往往充满了英雄气概,旋律明朗、大气又潇洒。肖邦的作品风格是浪漫的,如诗如画,演奏的手法十分灵活,让听众仿佛身在梦境,是一种情感上的升华和艺术的享受。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庄严而神圣,让人有肃然起敬之感,又如亲临宏伟、肃穆的场景中。通过对不同音乐家不同作品的对比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从模仿音乐家的风格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充分发掘优秀作品的情感价值,体现钢琴教学人性化、情感化的一面。

3.带领学生挖掘钢琴作品中的审美元素。钢琴教育的核心本质便是审美教育,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钢琴教学的基础技能作为铺垫,为后续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钢琴教学的审美范式阶段是最容易体现审美教育的时期。比如演奏钢琴的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技能的表演来体现钢琴审美,演奏的过程就是审美传递的过程,演奏的节律十分重要,弹奏者的审美状态不同,表达作品的方式也就不同,为听众带去的审美体验同样有所差异。在研究钢琴审美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肖邦的作品中有巴赫的影子,演奏《平均律钢琴曲》时,就可以围绕不同的审美方式采用不同的形态模式进行演奏。站在钢琴音乐语言的表达层面来讲,这种钢琴曲的前奏通常较短,可以更好地转化音乐中的主体形象,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又舒缓淡然,既表现了曲调的多样性,又能给予听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审美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时代不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也不同。文艺复兴时代,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念是钢琴音乐的标准审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钢琴审美更倾向于自我体验。审美教育又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而演奏者看待艺术的视角、对艺术的理解又直接决定了对钢琴作品的审美体验。即使是演奏同一首钢琴曲,如果演奏者的状态不同,审美体验也会不同。具体到钢琴教学中,老师最好用一种非理性的方式进行艺术教学,鼓励学生在演奏中表达自我,抒发真实的情感状态,大胆地表达此时此刻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总而言之,审美教育应该是自由的、自我的,以学生的个人体验为准,不应该被统一的审美标准所限制。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钢琴语言具有艺术的美感,也具有艺术的抽象性,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启迪效果,如果在欣赏、演奏钢琴作品时没有发挥想象力,那么便永远无法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无论是审美教育还是情感教育,其本质都是开启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憧憬,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获得只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性格、经历、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感知音乐的层次和角度也就不同,从中获得的审美与情感体验自然也会有巨大差异。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在欣赏《秋日私语》这首钢琴曲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秋天的场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创造灵感,让学生一边倾听优美的钢琴曲,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环境有密切联系。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秋天丰收时的场景,联想到父母劳碌的身影,从而激发内心深处对亲人的深厚情感。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正是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学科最大的特点便是艺术性,钢琴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综合素养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密切融合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能充分体现钢琴的美育作用与价值。通过分析审美、情感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渗透原则与渗透方法,希望能为促进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陈彤.钢琴练习曲教学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

[2]成莉.探索钢琴教学“新”途径——《钢琴教学新思路》导读与评介[J].音乐创作,2016

[3]李方远.情感审美是钢琴教学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J].北方音乐,2015

[4]赵星.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融入探究[J].魅力中国,2019

[5]吕琰.深入体验,亲身感受——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9

[6]牛滨.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钢琴教学研究——评《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

[7]韦高骞.谈茶文化时代下钢琴教师的教法改进[J].福建茶叶,2018

[8]江唯,王海辉,梁寒冰,吴昆.情感教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时代教育,2014

作者:闵小敏 单位:济南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