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学论文3篇

中职德育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德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课内实践教学主要是采取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多媒体式(采用PPT课件、音像图片资料)等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课兴趣。但这种方式仍然具有局限性,学生缺乏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教学仍局限于课内45分钟,教师难以与学生充分沟通,故在确定互动主题,传达互动要求,进行参与指导方面受到局限。课外实践教学主要是采取校外德育基地的参观考察、暑期团队或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形式。但这些活动的实施也往往遇到各种难题。究其主客观原因体现在:德育教师长于理论教学与科研而疏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外联,在实践中教师感到角色尴尬,另外,活动经费与活动安排也难以保障、学生覆盖面太广难以组织、需要各部门协作却又权责难分。

二、德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如何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何突破理论学习的时空局限,从课堂拓展到课后和课外,如何把道德教育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并内化为道德品性(德性),外化为道德行为(德行),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尤为重要。

1、理论热点与学生兴趣点相结合

首先,教师须吃透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关注时事热点又有正确的判断分析;充分把握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其次,教师在原有教材章节的基础上,把理论条分缕析分割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集中讨论一个或几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多个知识重点。比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就可分为塑造良好形象模块、职业道德教育模块、法制教育模块、爱国主义教育模块等。以爱国主义教育模块为例,可以通过师生研讨“钓鱼岛事件”来帮助学习和理解爱国主义理论、体验爱国情感。最后,设计出多种实践形式来学习和践行爱国行为。如读书研讨、社会调查与实践、多媒体主题演讲或辩论、主题海报展、参观考察等。

2、课堂理论教育和课后重点辅导相结合

在德育实践教学中,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环节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导”,且尤重后者。教师实现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变,是教育者观念的一大转变。教师应抓住课堂进行集中理论教育,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形成正确而又系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认知。此外,课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情感障碍、认识误区进行引导,进一步强化因势利导。

3、情感激励与考核考评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模式规范化的基础上,人性化考评是使之行之有效推行的良方。对待行为习惯和自主能动性较差的中职学生必须采取“推”和“拉”并举的评价机制。“推”即考核考评,这是教育惯用的评价手段;“拉”即“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就是教育者以真挚的情感,通过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受教育者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杨振芳 丁丽峰 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第二篇

一、由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多方面引导的方式

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采用引导的方式,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引导要设置引导的教育内容、引导的方式。首先,应注意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关注点来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现在的职校学生最关心的就是就业问题,他们对这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思想偏差。比如,有的学生希望找到收入较高的工作,但又不想吃苦受累;有的学生认为到私人经营的企业谋职是一件丢人的事,国有企事业单位才是心中的理想去处;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于工作前途比较迷茫。我们把这些问题结合到德育工作中来,并组织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地接受教育,配合德育工作者的引导,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其次,我们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组织班委会、学生会等互评和自评,促进学生自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开办些课余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德育工作者应该定期地做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调整德育活动内容,给学生指引方向。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我们德育工作者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首先,要坚持以正面的教育为主要手段。我们应该将教育的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地印记在学生的脑海里,循序渐进地引导,重点是要学生对教育的内容有所认知,明确是非。其次,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实践中出现的德育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德育教育。再次,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辅助德育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观看影视动漫等来培养学生的情操,从正面影响学生的认知。也可以运用网络教学手段,跟上时代的潮流,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职教德育工作的效率。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参加社会实际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当中去,增强他们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职校的德育教学当中,单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社会发展的迅速,信息传递极快,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地增加,学生受外界的影响逐步加大,因此,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传统式的封闭性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将学校、社会、家庭联系在一起。以必要的措施创建一个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相结合的大的德育环境,让学生不论在哪里都会处在德育教育的环境当中,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教育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李芳 单位:北方工业学校

第三篇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应用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其中较常见的几种方法是:头脑风暴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入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能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通过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给他们以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

2、案例法,案例法是通过对一个虚拟或实际的情况的讨论和思考组织学生去查明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与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利用案例法实施教学时,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其次,提供一些相关背景信息,第三、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第四、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结果。第五、组织大家共同讨论评价案例结果。第六总结。

在《依法参与民事活动》一课时,结合案例“某学生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在同学中散步李某偷窃了自己的东西,致使李某气郁生病,影响了李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首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教材中《民法通则》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然后结合案例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上述方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查阅教材,分组讨论增进学生对民法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在讨论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

3、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通过对课堂上所学的一些概念和定义,课后组成小组做社会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教学方法。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培养学生沟通与交往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使学生了解和学会评价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位置,对事件中角色的扮演起到对各类矛盾冲突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职业礼仪展风采》课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模拟银行柜台、商场柜台、景点解说,并互相点评纠正不足之处并演示正确做法,使学生感受行业气氛,熟悉礼仪规范。

5、引入法,精彩有趣的引入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动机和学习兴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效果。

二、总结

德育课理论性较强,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也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所以德育课教学要面向现实,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及专业特点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德育思想,用德育课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需要我们德育课教师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使课堂组织形式新颖、生动,从而使学生上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作者:孟凡春 单位:定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