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的医患关系优化技巧

儿科护理中的医患关系优化技巧

1、巧妙的语言技巧

1)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普通的人之间都是十分重要的,更别说是病人而且还是小儿就更需要了。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从整体护理概念出发,不再是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而是集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儿科护士的角色是直接护理者,患儿和家属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我们需要用巧妙的语言与患儿沟通还要与家属沟通。2)要会根据患儿的心理行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采取比较法、讲解法、分散法等技巧对患儿进行语言交流。或者是在对待比较胆小的患儿时不敢进行打针或吃药时护士就可以对其讲解我们为什么要打针,做了之后对他有什么好处,而且打针并不会痛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而已,所以要积极配合。让患儿感觉到你的温暖、体贴、爱护,从而增加患儿的配合度。

2、适当的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势和表情动作来表达某种意思的无声语言,它是人们内心感情的流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随着护士角色功能的延伸,护士与患儿的交流也越来越重要的诉诸。而体态语言则更多的是视觉上的诉诸,因而会更加的形象、生动、鲜明,恰当的使用能消除患儿的心理障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理素质。

1)要塑造外在形象,注意第一印象。护士有白衣天使之称,自然外在形象是很重要的。第一印象也是护士和患儿建立良好护理关系的基础,第一印象主要是外表和举止。

2)温和的面部表情,缩短护患距离。儿科工作的繁忙,加上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这时患儿与护士的语言交流就会受到制约,这就需要体态语言来弥补。而小孩也更喜欢看起来有亲和力的人,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为小孩打针,查病房时面带微笑,这样会让小孩觉得护士阿姨是喜欢自己的,也就会配合治疗了。

3)治疗操作技术熟练。一般患儿来就医时都不会是乖乖地接受治疗,总是会动来动去的,有的小孩还会哭闹,再加上旁边还有几个焦急的家长看着你,这时护士的熟练操作技术就显得极其重要。总之,体态语言不会是“自发”地涌出来,而需要进行培训、规范,反复练习,才能用恰当的体态语言辅助有声语言,打动护理对象。在运用体态语言时还应注意准确、适当、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和我们的有声语言配合起来,使患儿感到亲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利用游戏

游戏是儿童必不可少的活动。通过游戏儿童能够学到别人无法授予的知识,可以认识自己生存的世界,以及如何处理环境中的人、事、物。了解各期儿童发展的特点,护士可以帮助小儿及家长选择适当的游戏促进其身心发展,同时,通过游戏的治疗作用,有效地实施护理措施。在医院里我们就应以健康为中心,通过各种护理手段使病人适应住院环境,从而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儿童是特殊护理对象当然就得采取特殊措施,护士可以通过游戏来与患儿沟通,从而拉近护士与患儿的距离。

1)利用游戏与患儿沟通拉近距离改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可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也是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护士如果可以以朋友的身份陪患儿一起玩的话可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感。让患儿放下陌生感愿意和你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同时在游戏中护士也会是开心的,护理工作者也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可以通过游戏来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2)利用游戏时间观察病情,以利于治疗。患儿在住院后对自己所处的陌生环境会有一定的戒备性,并且又是陌生人肯定不会透露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时护士就要陪患儿一起看看动画片,一起玩玩拼图什么的。要让患儿对环境渐渐熟悉不再有陌生感。

3)创造愉快的治疗环境,减轻患儿痛苦。患儿在玩耍时注意力必定会分散的,这样患儿就会暂时忘却痛苦。在病室中放有图书、玩具、录音机、儿童磁带等,这样患儿在被送入病房后看到这样的环境不会有太多的恐惧感,在治疗时也会更配合些。总之,为了患儿能在医院更好地接受治疗不仅仅只在治疗技术上下工夫,同时患儿的心理也是一大攻克点,因此这就需要护士们巧用各种方式包括游戏来使患儿减轻心里的恐惧感和身体的疼痛感。只要将患儿照顾好了,患儿高兴了那家长不就高兴了吗?这样医患关系也会更好。

4、设身处地的情感交流

语言性情感交流,语言是护士与患儿交流思想和磨合的最佳载体,美好的语言能调动患儿的积极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这就需要护士阿姨们站在小孩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比如在患儿急躁乱动或不肯打针吃药时,就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想到底是为什么了,是他们害怕打针吃药吗?那就要用温柔的语言进行劝导。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特殊人群中的特殊人群,虽然工作起来有难度,但只要我们尽心尽职,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想必我们一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些,那么医患关系肯定会更融洽的。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更好的护理方式和方法被临床护士们发明和创造出来,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俊 单位:川北医学院护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