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中基石

德育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中基石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引导和教育,将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情感;品德;修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体育和德育教育是互相联系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优势,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进而达到增强体能、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最终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道德教育力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体育课程的一些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改进,将枯燥单调的体育活动转化成有趣生动的游戏,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地解决自己面对的困难,提高自我抗压能力,进而推动自身发展,更好地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足球这一体育项目时,可以将一些游戏活动与足球教学相结合,运用比赛、接龙的方式进行足球教学。通过这些活动,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力,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将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时,需要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创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推动学生积极面对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体育项目进行创新,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跳绳这一体育项目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体育项目进行创新,进行单人运动、双人运动以及多人运动,推动学生形成自我创新素养,从而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效果。

二、加强学生情感交流,提高学生道德教育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感与社会制约规则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得到契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多倾听学生的心里话,打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1]。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来监护,但由于年龄和教育观念问题,很多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更加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缺乏对学生心理和学习的关注,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叛逆,容易对社会产生敌意。针对这种情况,父母需要和其他监护人约定,既要关注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要关心小学生的内心发展,进一步减少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推动学生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生活习惯进行培养,教师应指出学生在家中养成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团队合作教学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抵触心理,教师应和学生进行交流,明白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然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内心的恐惧,走出心理阴影,推动学生形成更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三、结合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相应道德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相应的道德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2]。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比较严格的体育训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该任务。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反应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推动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和平相处,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此同时,教师增加体育教学的难度,也可以推动学生努力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勇敢地面对困难,提高学生自身的抗压能力,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而教师增设困难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适当的体能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推动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前后滚翻这一技能时,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进行示范,将相应的动作技巧讲述给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内心恐惧,完成相应练习。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项目时,还需对学生的畏惧心理进行一定分析,看是身体或技术上的问题,还是怕苦、怕累、胆怯的心理问题,找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特殊场合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将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时,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达成教学目的[3]。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每节课都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可能在一开始,一些同学并不会听教师的话,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教师需要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引导学生在玩耍中学到一些道德规范。通过一周的游戏学习,学生会在铃声响完之前排好队,并且做得非常好。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体育课上,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热身跑、短跑50米、短跑100米,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等,通过这些练习,培养了学生跑步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首先要做好的是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规定,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促进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五、结合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布鲁姆的教学观给我们的启迪是,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根本。因为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各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善于挖掘不同体育项目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的也会随之达到。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该体育项目的兴趣并不高,而教师则应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学生坚持练习之后,会逐渐形成顽强、坚忍不拔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乏味时刻。而球类项目对学生之间的团结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相应的体育项目。通过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形成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一个思想教育主题来进行相应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不经意的体育活动中,慢慢形成相应的道德素质,进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团结为教学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运动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相互合作,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推动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结意识,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对自身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入贯彻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体育教学与道德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作者:潘巧玲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