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不足及对策

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不足及对策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材特点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相应的教材建设也逐步深入,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在政策的推动下,在相关的专家、学者及授课教师的探索下,教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经逐步摆脱本科院校附属品的角色,形成了自身特色。但教材十分强调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实用性,偏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语文教材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造成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某些方面的缺失。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课起点较低,生源地呈现多样性,水平参差不齐。但大部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从小接受了艺术训练和艺术熏陶,思维比较灵活敏捷,形象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较强;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作为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内容涉及面广,与文史哲等学科都有交叉,因此,教材要体现出整个教学过程的特殊性。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齐瑞星、华静等主编的高职高专文化教育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材。本教材创新性地将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大学语文+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相结合。教材的方向和要旨,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改善其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在选文和选文的编排上基于这个要旨,又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确立的标准是:美的、实用的、趣味性的、与专业相关的。从教材的选材上看,基本达到了教材编写确立的标准,但在编写要达到的要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高职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材存在的不足

(一)选材内容的高重复率

本教材与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相比,重复的选文有:白居易的《长恨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重复篇目的国别来看,只有一篇选文是国外的,即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其他都是中国作品;从重复篇目的文体上来看,诗词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唐宋诗词的重复率较高;另外,重复的篇目中有2篇是高中语文必修选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其它几篇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选文。重复篇目共6篇,占大学语文教材比例的10.5%。

(二)选材的内容比例不均

通过对本教材选文类别的统计,可以看出,古代文学作品比重较低(28%),现当代文学作品相对较多(61%),而外国文学作品所占比重最低(11%)。虽然古代文学作品反映的毕竟是已经远去的社会生活,再加上文言作品往往较难理解,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和厌烦情绪。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选取古代文学优秀作品编入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思想性的熏陶和感染,往往能够收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则往往更接近当下社会,在观照社会现实方面具有的功能是古代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精选相当数量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通过其对现实社会中真善美的弘扬以及对假恶丑的批判,引导大学生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独立而健全的人格操守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选文中也应安排适当的外国文学作品,世界各民族文化和思想道德价值体系中都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广泛吸取先进的外来思想文化加以利用,不仅是更好的发挥大学语文教育功能的要求,也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单元主题性不清晰

该教材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主旨,编者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上来组织单元。比如有新生教育、想象力、人生态度、独立思考、专业人物和理论等。可是各单元主题并没有明确标示出来,单元提示略显简单,也没有单元综合训练题。这些单元的必要组成部分的缺失,导致单元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欠缺。

(四)缺乏高层次语文能力训练设计

该教材每篇选文后都有“作者简介”和“提示”,有些选文后有“思考与练习”题,但“思考与练习”题的题目设计得过于简单,如:《蓼莪》课后思考题:题1:深刻体会诗歌的情感,谈谈本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题2:背诵这首诗。还有接近一半篇目连“思考与练习”题都没有,这些篇目大多是现当代作家作品,如龙应台《幼稚园大学》、李开复《一封写给中国学生的信》、易中天《美学的意义在于启迪智慧》、熊秉明《书法和中国文化》,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没有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目的设计。

(五)缺乏配套学习参考资料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公共课,内容涉及面广,要将其与艺术类专业结合,这既需要遵循语文教育和素质教育本身的规律,还要受到艺术类专业的影响和限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尝试着通过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己在艺术专业上的知识积累,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综合的专业文化素质,还应不断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培养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在相关的艺术领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然而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具备相应要求的大学语文教师还相当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游刃有余、融会贯通。在资料占有方面,使用该教材的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感到“储备”不足。而若能配套出版教学参考资料及课文的辅助资料,基本上可以保证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建议

(一)降低与高中语文选文的重复率

针对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选文重复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而非内容学科,所以,语文教学内容不是直接呈现在教材中,而往往蕴含在选文这个载体中,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提取就必须通过分析选文加以提炼。然而,实际情况又很复杂,一方面,选文有一部分可以作为直接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的选文;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一定或必须成为“定篇”,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教版为例)选修内容很多,在实际教学中有可能被处理成“例文”、“样本”、或者“用件”。选文如果作为定篇,那么同时进入大学语文教材和中学语文教材的就是重复的,而如果选文不作为定篇,那么,即便是大学和中学语文教材都选了同一篇选文,那么教学内容也会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依赖于教学内容,倘若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话,那么其区别就毫无意义了。所以进一步的降低选文的重复率,有助于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培养要旨。

(二)选材的内容比例搭配得当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更接近当下社会,在观照社会现实方面所具有的功能是古代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精选相当数量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通过其对现实社会中或真或假或美或丑的呈现,引导大学生去正确认识和评判,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保持独立而健全的人格操守,但本教材中国现当代作品所占比例为61%,所占比例明显偏大,应适当降低比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古代文学优秀作品编入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思想性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但古代文学作品毕竟反映的是已经远去的社会生活,再加上文言作品往往较难理解,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和厌烦情绪。所以,古代文学作品的比例占全教材的三分之一即可,本教材所占比例为28%,可以适当提高比例。

(三)选文中也应安排适当的外国文学作品

世界各民族文化和思想道德价值体系等有许多净化与价值,值得我们与研究去借鉴,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广泛吸取先进的外来思想文化并加以利用,不仅是发挥大学语文德育功能的要求,也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教材外国文学作品比例仅为11%,应大幅度提高比例。标题对一个单元内容来说,起提纲挈领、高度概括的作用。它既是对本单元文章蕴含的内容进行求同性高度概括,也是对某个人文问题之相关发展情况的介绍。修改单元综论部分,引导认识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在结构上起整合作用。这样,单元内的文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单元的凝聚力加强,学生的阅读目标也清晰了。

(四)增强语文应用能力

每单元建议设置精读和略读文章,精读文章需要设置课后练习题,既要有巩固知识类的题目,也需要有锻炼语文学习能力的语文活动。最好多设置一些综合性的、探究研讨性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这样,在综合训练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至于专题论文的写作则是大学语文要重点予以训练的,可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对优秀作品的鉴赏和读解水平,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健康;内容上应侧重应用文写作的训练,以突出实用性原则。在当前大学语文教师各有所长,高校多媒体硬件设施配备基本满足教学的情况下,开发相应的大学语文教学资源,会更好地落实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可以有相应的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光盘,在文本解读以及相关的艺术领域等方面给教师以切实可行的帮助。

作者:王斌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参考文献:

[1]齐瑞星,华静,赵素彦,徐桂萍.大学语文[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年秀.新课程背景下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娄底师专学报.2004.(03).

[3]赵策.大学语文应增加现当代典范作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