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道德教育策略

小学语文生态道德教育策略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课本中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师首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给予学生们积极的引导,这将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成效。在很多文本的讲解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要善于挖掘教学文本中包含的生态价值观,并且深化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吸收。教师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以文本为依托来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来设想一些合理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与措施。这不仅是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良好模式,也会加深大家对于课文的理解与体会。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学生在赞叹气势非凡的黄果树瀑布的基础上,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作用。接下来笔者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我对大家说道:同学们,由于近年来干旱频繁,很多游客不远千里去欣赏黄果树瀑布,却只看到几缕稀稀落落的水流甚至是干枯断流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你能给游客描述一下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吗?为了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洪涝或旱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这个有意思的问题立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大家都纷纷讨论起来,学生们也想到了各种不错的小建议。积极探讨的过程就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这个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体会,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慢慢在学生头脑中得以深化,这才是应当收获的教学成效所在。

二、在写作训练中展开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在写作训练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这种思想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创设一些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在文章的撰写中去思考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这首先是对于学生思维的一种激发,当遇到困难时,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去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因此这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层面的一种拓宽。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可以有的保护方法也会越来越熟悉,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理念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得以深化,这才是有效的教学引导,在这个过程中生态道德教育才能够有效得到深化。《长江之歌》课堂学习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请大家来写一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或《保护家乡盐河的倡议书》。学生们为了能够完成这项习作训练,首先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获取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大家在信息查找的过程中很好地拓展了知识,并且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不仅如此,这个话题的探讨也在学校、家庭掀起一股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舆论,这充分实现了对于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灵活地抓住写公益广告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观察校园、公园、山林等处的宣传标语,自己也练习从各个方面拟几条保护环境、文明生活的广告语。这些都是非常灵活的写作教学模式。这种开放式的写作话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好地实现了对于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深化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内,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来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所在。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可以结合季节来选取,也可以结合刚刚学过的课文来进行灵活的创设。只有让学生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大家才会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才会意识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也是对于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劳动或活动来深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让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为中来。这不仅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教育形式,这也能够带给学生们不一样的对于生态环境的理解与体会。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时,学生们在优美的诗歌诵读中感受到植树造林对人类环境的重要意义。为了将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恰逢植树节前,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行动起来,每个人栽种一棵树,并认真看护管理小树,直到它生根长大,以此激发学生的劳动荣誉感,形成生态道德行为。又如,学习《放小鸟》、《鸟岛》等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爱鸟周,动员同学们了解鸟类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禁止捕鸟,这也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一种渗透形式。教师还可以利用环境日,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出黑板报、手抄报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手抄报比赛等。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并且能够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推动。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对于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很有必要,这将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与价值观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在文本教学中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与启发,也可以结合写作训练或者是课外实践活动来深化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良好渗透。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并且能够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推动。

作者:秦欢 单位:江苏建湖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