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教育探寻(5篇)

幼儿安全教育探寻(5篇)

第一篇:生命化幼儿园安全教育

摘要: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安全教育是通过符合生命需要的教育活动,唤醒幼儿潜隐于生命深处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生命质量。实施幼儿园安全教育,需要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命,完善生命化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

关键词:

幼儿园;幼儿;安全教育;生命化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明确列出3-6岁幼儿所具备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可见,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础,而且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然而,传统的幼儿园安全教育重“说教”轻“体验”,过于强调成人对幼儿的保护,缺乏幼儿自我保护实践能力的教育,忽略了幼儿生命个体对自我保护知识本体需要的满足。〔案例1〕小班活动“我要去春游”活动背景:春游前一周,教师让幼儿了解与出游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师:小朋友们,下星期二我们要去干什么呀?幼儿:春游。教师:公园里有很多人,要紧跟着老师,能不能和陌生人走?幼儿:不能!教师:能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幼儿:不能!教师:小朋友们真棒!教师:如果不小心走丢了怎么办?幼儿:站在原地等警察叔叔。幼儿:找公园的工作人员……幼儿讨论了起来,他们的回答也是老师心中的答案。看完这则案例,不禁令人反思,仅仅关注幼儿的学习表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就够了吗?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尽管《指南》明确提出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师也都知道年龄较小的幼儿只具备直观思维的能力,但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仍然存在单向灌输的现象,重说教轻体验,这种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实质是教师在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幼儿缺少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安全教育的目标在于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但其终极目标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对更内在更本质的生命的关照。

一、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涵

“生命化教育”是在反思“工具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教育中出现的诸多无视“生命”的现象。叶澜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3〕张文质认为,生命化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培养对生命的珍爱,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4〕。冯建军认为,生命化教育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5〕。生命化教育强调“教育过程”需要符合生命本性,而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更多的是只关注幼儿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忽视了幼儿在这过程中对生命的反思和理解。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获得安全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感知生命的珍贵、生命的不可逆,更应在情感、人格与个性方面得到发展,从而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任务是保护幼儿生命安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幼儿园安全教育离不开对人、生命的理解。因此,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发展需要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引导,以生命的发展与完善作为幼儿安全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幼儿安全教育中渗透生命意识,尊重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关注幼儿的生活、重视幼儿的生命质量。本研究把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幼儿园安全教育简称为“生命化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指教师为幼儿的生命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生命需要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生存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完善生命的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它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涵义:关注生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能力,提升生命价值。这三个层次的内容相互促进,构成完整的生命化安全教育。

(一)关注生命,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

幼儿园安全教育要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对于幼儿来说,同样是社会人,在他们的经验基础上,对生命的理解是知道生命是唯一的,不可逆的,失去了就没有了。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过程,形成于一定的文化中,对生命的关注需要对幼儿进行自我的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尊重,自己是行为的主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及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同时也是他我关系的教育,让幼儿了解他人的存在,学着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如何成为自我尊重也尊重他人的人。

(二)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对幼儿的约束“像针把蝴蝶钉住一样,被牢牢地束缚在桌子上,伸展着贫瘠的和已获得无意义知识的无用的翅膀”。幼儿园安全教育应该是让幼儿在安全环境中生气勃勃的成长,而不是为了“安全”而把幼儿尽可能多地限制在活动室内,开展为了“安全”制定各种纪律和“行为规范”的防范性教育、警告性教育。生命化教育视野下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包含四个层次的教育:安全行为的教育,不做危险的事,不给他人造成危险;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具备初步判断危险的能力,在成人的提醒下能注意安全;自我保护策略的教育,即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适应能力的教育,即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三)提升生命价值

生命是安全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最终要落到“生命”这个点上,碎片化、片段化的知识和技能显然是不够的。不仅要关注幼儿学了什么,做了什么,还要分析和了解幼儿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倾向。生命化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生命态度,开发生命潜能,增强生命的适应性,提升生命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心灵的充实,通过适当的情境让幼儿去感受生命的美;追求生命的意义,让幼儿学会关心自我、他人、社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扬生命的活力。

二、生命化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对幼儿、教师生命的关注

1.关注幼儿的内心并深入了解每位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某种技能或知道某种知识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更好地成长。教育者在帮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所需要做的是走进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倾向。只有真正深入了解了幼儿的生活,才能发现在幼儿生活中可能隐藏的安全隐患,才能为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有据可依,才能切实符合幼儿生命安全的需要。

2.关注教师的幸福。要关注教师幸福,教育者得首先拥有爱,才能将这份爱传递给他人。朱家雄曾说:“教师的幸福要建立在自己自由驾驭工作的基础上,要建立在自己的工作使儿童发展和幸福的意识上。”〔6〕幼儿园的教育更需要教师投入无限的爱与热情,如果缺少这样一种情感,即使有再深的理性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如果教师每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缺少幸福感,岂能做好教育工作?

(二)完善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

1.明确安全教育目标,提升安全教育的生命价值属性。人的安全的行为和自我保护的行为也是具备意识和个体自主性的,所以安全教育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知识和机械的操作技能,而是要从幼儿的生命深处激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珍惜生命的意识。只有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自主生成安全行为,保护自己。因此,构建生命化安全教育目标包含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情感领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的目标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基础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其次,目标强调幼儿生命价值,生命是美好的、唯一的、不可逆的,珍惜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再次,实现目标的教学活动行为是基于幼儿生命的基本需要,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能够激发生命活力的活动。

2.选择适合安全教育的内容,具备正确的教育导向。教学内容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桥梁,也是促进师幼生命交流的基础与中介。生命化安全教育内容,需要遵循科学性与适宜性原则。内容的设计既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认知特点,又要符合年龄阶段的发展,还能承载正确的教育导向;既要给予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给幼儿带来快乐的感受,还要与实实在在的生活结合起来。园内的安全教育如果内容过于单调陈旧,如果仅仅止于口头上的警告、提问等,是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的。安全教育不存在“侥幸”的心理,不要以为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可以不用教,或者别的地方发生了本地发生的概率几乎没有……只有做好了准备,才可能在危险突然来临时,幼儿懂得怎样应付。

3.采用对话性教学方式,引发思考。在幼儿安全教育中,两种情况最常见,一是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评价”的三要素支配了整个教学过程;二是教师往往会在幼儿进行某些活动时给幼儿以“听觉”的“警告性”的刺激,如“要注意……,不要……,否则就不让你玩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幼儿要么自顾自玩,要么听从教师的建议“安静”地玩。NishiokaN等人的研究指出,如果儿童在玩的时候有视听结合的信息存在,他们将更容易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安全回应〔7〕。可见,若想安全教育有效,与幼儿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是必要的。现实中,幼儿单纯地跟鹦鹉学舌似的一起回答“不对、不可以这样”,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能都不能内化,因而收效甚微。〔案例2〕中班活动“三只小熊去郊游”教师以绘本故事《小熊去郊游》引导幼儿对不能和陌生人走的讨论。教师讲故事:“聪聪熊和奔奔熊,还有熊宝宝三个去郊游。他们走到了一块美丽的草地,准备坐下来,分享他们带来的好吃的。这时候,一辆面包车开了过来,一个漂亮的熊阿姨走了下来,说:‘你们好!’三只小熊说:‘阿姨,您好!’熊阿姨说:‘阿姨知道那边有个游乐场,可好玩了,我带你们去玩,好不好?’”教师:“聪聪熊、奔奔熊还有熊宝宝会答应熊阿姨吗?”幼儿齐声回答:“不答应。不能和陌生人走。熊阿姨是坏人……”教师:“你们从哪里发现熊阿姨是坏人了?”幼儿甲:“因为她长得像坏人。”幼儿乙:“因为她戴着墨镜,就是坏人。”幼儿各种各样充满着童真的回答却让人担忧幼儿太“单纯”。老师没有给出答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讲故事。“3只小熊拒绝了熊阿姨的邀请,熊阿姨说:‘你们真棒,真是聪明的好孩子,知道不能和陌生人走,可是熊阿姨不是坏人。那边有个小卖部,我带你们去买点好吃的作为奖励,好不好?’熊宝宝立马说:‘好。’奔奔熊也要跟着熊阿姨走了,聪聪熊在犹豫,到底走不走呢?”教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这3只小熊中的1只,你会不会跟熊阿姨走?”幼儿的意见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有的幼儿说:“熊阿姨不是坏人,是好人,是好人就可以跟着走。”有的幼儿却坚持说:“熊阿姨在骗人。”幼儿意见不统一:可以跟着好的陌生人走;不能跟着坏的陌生人走;只要是陌生人,都不能跟着走。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案例中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幼儿甚至听到了开头就能说出结局,但是这位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中善于引发幼儿深入思考,使幼儿真正了解不能和陌生人走的深刻含义。比起单纯的禁止式的、简单层次的安全教育方式,这样的方式更能让幼儿在不断的“对话”“探究”中知道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的原因,从而产生了自我保护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4.巧用教育策略,激发珍视生命的情感。一是体验性安全教育。这里所说的体验性教育,不是指让幼儿亲历各种真实的危险情境或体验危险行为的一种“自然后果法”教育,更多是指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增强生存能力的教育方式,或者模拟情境中的游戏中体验如何应对的方法,比如在模拟交通道路的情境中,让幼儿掌握交通规则的使用。体验还包括情感体验,如果仅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略情感因素,会影响幼儿认知的有效性和行为的动机。因此,在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情感投入,注意引导幼儿珍视自己的生命情感。二是引导幼儿自主的安全行为。教育者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让幼儿意识到他的行为是对自己负责,是基于心灵的自主性行为,这样的教育就不容易受到幼儿的抵触。若教师强制幼儿根据教导的方式行事,而其内在动机却不受教师的影响,这只是一种操练与培训,而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一旦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上下楼梯不互相推搡,如厕时不拥挤等,这些习惯可以支配其行为,而且其会不自主地去依规行事。三是注重家园联合教育。《儿童权利公约》指出:“深信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作为家庭所有成员、特别是儿童的成长和幸福的自然环境,应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协助,以充分负起它在社会上的责任。”〔8〕1990年,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在《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中声明:“家庭是儿童成长和幸福的基本群体和自然环境。”〔9〕这些条文共同说明了家长对于幼儿成长中的责任与重要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安全教育重要影响因素是家长的积极参加、家长的安全知识和一定的安全措施的改善,这样可以积极预防事故发生〔10〕。引导家长自己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对家长关于安全教育相关知识的补充,让家长知道生活中潜在的可能性危险,为幼儿创造一种安全的居家环境,树立监管幼儿的意识。

作者:王艳 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金碧第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2-10-16)〔2016-08-10〕.

〔3〕冯建军,等.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4〕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6:4-10.

〔5〕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教育研究与试验,2006(5):25.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EB/OL〕.(2012-08-16)[2016-08-18].

〔9〕联合国.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EB/OL〕.(1990-09-30)〔2016-08-10〕

第二篇:幼儿班级管理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启蒙教育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在幼儿教育中不仅仅要加强幼儿的自然科学文化教育,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教育也应该加以重视,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得以体现,从而在保护幼儿安全的同时,培养幼儿在自我保护方面的安全意识。

一、班级管理中幼儿安全教育的安全知识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可以从安全知识教育入手,让幼儿在相对懵懂的阶段,就使安全知识深入内心,逐步形成安全意识。一方面,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图书或者是动画的方式,将安全知识传递给幼儿。图书的方式更加适合幼儿时期的安全知识教育,图书中的图文搭配,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具备危险性质的。如“小心火灾,安全防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标志。教师可以将这些标志有意识地给幼儿们讲解,告诉孩子们火是非常危险的,一定不能轻易玩火,也不能一个人独自去点火。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结合情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例如,在幼儿吃饭、饮水中,有的幼儿吃饭太急,就应该告诉其适当细嚼慢咽,防止烫着或噎到;有的幼儿吃完饭餐具乱放,容易造成他人或自己的磕碰等,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应及时予以纠正,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规范其行为,降低安全风险。

二、班级管理中幼儿安全教育的自我防范意识教育

幼儿安全教育的自我防范意识首先要从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入手,让幼儿广泛识别不安全行为,一方面,确保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注意监督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例如,在做游戏前养成认真听老师讲、仔细看老师做的习惯,避免在游戏中发生碰撞等不安全行为,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很好地按照老师要求做游戏。总之,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可以使其具有辨别危险的能力,减少幼儿生活、学习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培养幼儿与老师、家长沟通的能力,引导其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成长中的“烦恼”。例如,一些幼儿在受到恐吓后胆怯,将一些事情向老师和家长隐瞒,等待发现时已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这些事情应引导幼儿主动和老师、家长交流、沟通,以学习正确的处理办法,避免幼儿在各种事件中受伤害。再次,结合社会上频繁发生的幼儿安全事件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例如:近年来,拐卖儿童的事件逐年上升,罪犯的犯罪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针对与陌生人的接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即使是认识的人也不要轻易开门。在安全教育中可通过情景模拟等游戏加深幼儿对此类情况的认知,提高幼儿应对陌生人的能力,使其在与陌生人接触时能找到安全处理方式。又如,在进行幼儿的班级管理以及安全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讲解的方式教会幼儿如何面对陌生人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当然,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要注意讲解的方式和程度,不要因为安全知识的讲解,让孩子们心里存在一种畏惧心理,从而造成幼儿的心理压力等。最后,注重安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避免班级管理中安全教育的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幼儿学习、体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班级管理与幼儿安全教育中可通过图文讲解、情景创设、剧情演绎等形式提高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例如,通过图文讲解方式,让幼儿能够快速了解安全知识的内容。建议幼儿教师给孩子们订阅相关的图书,利用图书中图文并茂的内容,让幼儿们在视觉上对安全知识有所了解。如通过小品欣赏让幼儿了解骗子的伎俩,获得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警觉性,使其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班级管理中幼儿安全教育的榜样教育

幼儿的学习、模仿能力极强,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榜样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极为有效。第一,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帮助幼儿提高自理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如教师活动后和幼儿一起将玩具等收集起来,放到指定位置,避免凌乱的玩具造成幼儿磕碰等后果。教育幼儿及时整理物品,不乱丢东西,走路时小心地面障碍物。第二,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榜样,提高幼儿的表现欲望,使其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提高其安全意识。第三,多与家长交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安全榜样,如不闯红灯、不去河里游泳等。幼儿阶段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多样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是降低幼儿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幼儿行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结合幼儿的思想、智力发育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将班级管理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安全、健康成长,使其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作者:杨洁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杨婕.幼儿园教育与安全工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223—224.

[2]杨海珍.润物细无声——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J].北方文学,2013,(7):221.

第三篇:幼儿丢失事件安全教育反思

摘要:

在幼儿期,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有的孩子几乎无安全防范意识,在幼儿园,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老师,大家心里都紧绷着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的思想意识,逢会必讲安全,每逢活动更是提高警惕,对安全给足了重视。但是,我园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们警醒:细小环节存在大隐患,同样不可轻视。

关键词:

幼儿健康;幼儿安全

一、案例描述

新学年开学第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早操时间,由于小班孩子有哭闹现象,互相没有认识,所以小班孩子不出外上早操,但中大班的孩子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因此要在开学第一天上早操。等孩子们上完早操进入教室后,大班的张老师却步履匆匆,我们感觉异常,过去询问,原来是她班少了一个孩子,早操之前她清点了人数,早操结束后,又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个名叫褚涵的小女孩。老师想孩子是不是跑到大型玩具上玩去了,就到院外大操场及内院的各个玩具上寻找,没有找到。张老师想,孩子是不是跑到原来中班老师那儿去了,去找,还是没有。这时她有点紧张,打电话向孩子家长确认孩子是否确实送到幼儿园了,她给家长说明了现在的情况,就赶紧到各班教室逐个寻找。我们也随张老师查看,无果。此时,我们都紧张了。我们赶紧去向园长汇报情况,并打电话叫来所有行政后勤人员、褚涵原来中班的两位老师及另外两位认识这个孩子的老师,于是大家分头又到各个班级、内外操场及各个功能室、活动室寻找了一遍,没有发现。从监控上也没有看出端倪,门卫和保安也都说没有独自走出的孩子。大家心里都焦急不安,不约而同地想到去大街上寻找,看看孩子是否私自溜到大街上逛街或者回家去她爸爸单位了。大家两人一组分头从各个路口开始寻找。此时距下操已一个多小时。跟我们同行的是褚涵原来中班的班主任,我们一边四处张望搜寻,一边听她说起褚涵上中班时发生过的几件事情。在中班时,有一次,老师带小朋友去室外开展体育活动,活动结束后,老师招呼孩子们全部集合进入教室。清点人数后,发现没有褚涵,老师便去刚才活动的地方寻找,来来回回找了几遍,终于发现,孩子一个人悄悄地躲在大型玩具的钻洞里,老师叫了好一会儿才把她叫出来。这样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一次。我们听到这儿,心想,是不是这次她又悄悄地躲在什么地方了呢,便立即给园内此时有空可脱身的四个厨师打电话,让她们在新楼各楼道、卧室、多媒体室及教师办公室仔细寻找一遍。我们又走了几分钟,有电话铃声响起,在园内值守的一位副园长打电话通知大家,孩子找到了,都回来吧。我们长吁一口气,紧绷的神经放松了。原来,保洁员小李到三楼办公区打扫卫生,将平时常打开的两扇楼门关上,清洁门后拐角处的卫生时,发现褚涵一个人紧紧地抱着双臂蜷缩在门后面。这扇门的上半部有透明玻璃,下半部是木板。小孩蜷缩在门后面,人从那儿经过直观地望一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将门关过来才能发现。这件事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接受教训。

二、案例分析

1.教师跟踪不到位,工作不细致。我园制定的《一日活动常规细则》明确要求,上早操时两位老师必须一前一后,带幼儿到操场活动,早操活动后再由两位老师一前一后护送回教室,所有幼儿都要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该班两位老师在带队回教室的过程中,一位幼儿离队了,她们没及时发现、没提醒幼儿跟队,所以才导致幼儿“丢失”。

2.幼儿无安全意识和能力。孩子没有“独自一人离队,会有被陌生人发现而拐骗带走的危险”及“遇到困难要向成人求助”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3.教师清点人数及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开学前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园领导就强调安全,提到了幼儿进出活动室要及时清点人数,该班老师也负责,早操活动前后能及时清点人数,及时发现了缺少的幼儿,第一时间开始寻找。

三、启示与反思

1.抓培训,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针对此次事件,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应接受的教训,通过该事件,不仅使该班老师思想受到震动,也要使其他老师接受教训。此外,园内不断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培训,让全体教职工了解一日常规中安全管理要求、安全教育内容、安全防范常识、安全事故应急方法、承担的责任等,强化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2.重教育,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我们要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升旗仪式、小喇叭广播、一日生活中随机教育等形式对幼儿开展专题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安全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从而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对褚涵这种情况,既已发生,就要给予她母亲般的关爱,耐心询问讲解,家园配合耐心教育。

总之,幼儿安全,警钟长鸣,我们不能抓大放小,要关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促进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

作者:白秀英 连世祥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周懿杰.安全教育应从幼儿抓起[J].考试周刊,2015,(68).

[2]张艳玲.幼儿家居安全教育的内容选择和采取形式[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2).

第四篇:幼儿园幼儿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

摘要: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基本的教育,也是孩子一生最为重要的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孩子所有认知能力,行为性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最为薄弱的时期。因此对幼儿进行一日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怎样寓教育在幼儿的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就成为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对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

关键词:

珍爱生命;健康;安全;自我保护;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我国步入第一批独生子女成家立业,80后的孩子转变成为长者开始了养育教育儿女的阶段。许多的家庭子女有4-8位老人来养育,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成为了大王,大人对孩子的行为百依百顺。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教育的天枰偏向了文化教育,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教育。幼儿教育阶段处于发展的启蒙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奠基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安全意识都是要从小培养。因此幼儿园中需要“生命教育”。我园将生命教育纳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而幼儿园安全教育又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班的生命教育将从幼儿的安全教育开始。

一、教育幼儿珍爱生命,增强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能力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现象: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当心,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不知道什么叫不安全。为什么不能碰。碰了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怎么做是对的。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不能因为怕出事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因此,我班的生命教育重点放在孩子的安全意识上。首先让孩子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好途径。我们就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记住自己、父母、老师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以及幼儿园的名字;在小班记住电话号码是有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由浅入深的教育幼儿怎样懂得保护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比如孩子在小班刚入园的时候身体的协调能力不是很好。认识一些危险标志;熟练运用各种求救电话,并会表达。其次要提高幼儿对危险性的预见。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好奇心极强,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如:生活中的火、电,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危险品,对幼儿来说是永远的诱惑。如果我们费很大力气让幼儿远离它们,不如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操作,来控制的利用他们。在我们观看生动的情景故事表演后对幼儿进行实际模仿性操作实验。在室外生活区,我们会和孩子共同生火烤土豆、地瓜。孩子们在活动中安全意识得到发展,生命教育得到体现。

二、引导幼儿找出家庭、幼儿园和身边的安全隐患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游自己的探究兴趣和爱好。我们不可能保证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所有的安全指令,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争当小主人。我们在班级组织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让孩子自己说一说,找一找身边、室内、室外哪些地方有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怎么做,想什么办法来解决安全隐患,谈论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设计标识,并把它们贴到合适的位置上。自己设计的标识还能讲给其他小朋友,这样加大了孩子们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发展了孩子的社会行为能力。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幼儿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幼儿总会遇到某些紧急情况。缺乏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是幼儿不会正确应对危险的原因之一。因此,我经常和孩子一起来设计情景,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处理危险情况的简单方法。如:中大班级的孩子我们会进行模仿性安全训练。例如耳朵进水了,我教孩子头歪向一边单腿跳。把头偏侧用手拍拍没有进水的耳朵。之后用棉签把剩余的水轻轻蘸出来,鼻子出血是幼儿园经常出现的,让孩子头仰,用干净的绵纸或卫生药棉堵住鼻孔,再用冷水敷脑门,安静待一会,不要乱动。或者抬起对侧的胳膊,头向后仰可以及时止血。如果血流量大要及时联系园里的以医护人员进行医务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把危险降低,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提高安全意识!

四、幼儿在游戏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

幼儿在离开自己的家庭步入幼儿园的阶段,他们对生命安全的意识是模糊的。孩子在父母的监护下能基本懂得什么是危险的,不能碰。这是他们的达到的安全能力点。而孩子步入幼儿园将进行很多的集体活动和游戏。在这些方面孩子的安全能力是很低的。我们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是让孩子能知道怎样有效安全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游戏中教师以生动的引导和情境进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安全礼貌的合作游戏。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颇有感悟: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幼儿的安全教育中,运用游戏和情景表演,幼儿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了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生命安全责任交到孩子手里吧,开发孩子的安全意识。我们大人放放手,让孩子自己撑起生命、安全的保护伞,这样才是最好的办法。大家一起来,为幼儿营造一片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

作者:刘海燕 单位:通化市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王萍.珍爱生命,安全生活每一天——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案例分析[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2(11X):81-82.

[2]钟娜.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J].才智,2011(11).

[3]詹文华.浅谈幼儿安全教育培养的误区及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143-144.

[4]柳惠英.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125-125.

[5]杨小瑛.浅谈幼儿园安全问题——结合案例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6]丁杨.生命教育的实践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白鹭.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为例[D].西南大学,2009

第五篇:幼儿教师安全教育意识研究

摘要:

研究运用问卷法对新疆北屯市X幼儿园全体在职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安全隐患认知存在偏差、安全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安全教育方式缺乏体验性、获取安全教育知识的渠道缺乏系统性。提高幼儿教师安全教育意识,可通过开展相应培训、撰写安全教育反思日记等方式,促进教育观念从偏差到科学认知的转变;通过开展相应培训、探索性教育课程内容与实施路径等方式,促使教师对性教育集体缄默到全面关注的转化;通过建立实习场的方式促使教育方式从灌输式到体验式的过渡;通过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信息渠道保证教师知识获取途径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等,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与行为。

关键词:

幼儿园;安全教育;幼儿教师;安全教育意识;安全教育行为

幼儿安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幼儿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开展自我保护的意识、态度和能力〔1〕。我国关于幼儿园教师安全教育意识和行为的研究不多,且多数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对于安全教育的意识较高,但安全教育行为存在理念不科学的现象,且安全教育的范围和方式有待改进〔2〕。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幼儿园各项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教师的角度,以研究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的方式,调查在培养幼儿安全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意识、内容、方式、途径等四个维度入手,帮助教师分析安全教育的困境,为幼儿园安全教育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提高教师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为幼儿创造一种更加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新疆第十师北屯市X幼儿园成立于1994年,2013年4月成为“兵团示范性幼儿园”。该幼儿园有小小班(4个)、小班(3个)、中班(3个)、大班(3个)4个年龄段的班级构成,每班有3位保教人员。全园各班保教人员共计39人,园中体育教师1位,园长2位。本次研究将该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共42人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2月深入该园,发放问卷共计42份,回收40份,问卷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为88.1%。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人员当中,本科学历的占32.5%,大专学历的占55.0%,大专以下学历的占12.5%。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占50.0%,30-39岁之间的占22.5%,40-49岁之间的占27.5%。工作年限在1-5年的占50.0%,6-10年的占10.0%,11-15年的占20.0%,16年以上的占20.0%。师范专业本专业毕业的占69.4%,非师范专业占19.4%,非本专业师范毕业以及既不是师范专业也不是本专业的占比相对较少,分别为2.8%和8.3%。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参考并引用了朱静在《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及其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中设计的问卷,并根据X幼儿园的现实情况对问卷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教师安全教育的意识、内容、方式、途径。其中,意识采用五点计分法,内容、方式、途径分别采用四点计分法,对教师的选择进行赋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经测定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0.920。

(三)分析方法

针对收集回来的问卷,进行信息的编码,并利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管理,采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最终整理得出相关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于环境安全隐患的认知存在偏差

环境安全隐患包括许多方面,根据以往的研究,常见的教师对于环境安全的认知是由家周围、游乐场、其他公共场所以及幼儿园环境安全四个部分组成。此次研究,该部分赋分方式为1-5分(1“非常不赞同”—5“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说明教师认为该区域危险程度越高。对教师环境安全隐患认知状况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X幼儿园的教师普遍认为环境安全隐患的危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公共场所、游乐场、幼儿的家周围以及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家周围以及在幼儿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少。的确,幼儿的家周围和幼儿园因为有家长和教师的看护相对安全,但并不代表就不存在安全的风险。事实上,这些地方的环境安全隐患同样较大,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7.1万幼儿死于溺水、摔落、车祸等意外伤害,在总死亡人数中意外死亡率高达26.1%〔3〕。幼儿意外发生在家中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学校、马路、社区、幼儿园、游乐场及其他公共场所〔4〕。“幼儿园相对安全”的观念容易导致幼儿在园时,教师放松警惕,从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二)教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的关注缺乏时代性

朱良(2003)将安全教育分为六类: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防触电防溺水教育、玩具安全教育和生活安全教育〔5〕。莫庆仪等人(2013)将意外伤害分为交通伤害、中毒、摔落、医疗意外、烧烫伤、溺水和窒息、碰撞伤、刀割/锐器伤、挤压伤、电击伤、动物咬伤等〔6〕。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教师安全教育的内容归类为大型玩具、异物不放入口鼻、日常生活、自然灾害、社会生活、交通安全、水电煤气、预防性侵等八个方面。赋分方式为1-4分(1“从不”—4“经常”),得分越高说明该内容涉及程度越高。具体调查结果。教师在教育内容方面会较关注幼儿在园所生活中较常接触的事物,而面对幼儿园中较少接触的事物关注较少,其中以预防性侵害方面的教育最少。由于职责使然,教师更多会关注到幼儿身边的安全,因而导致了性侵害、自然灾害这类幼儿在园所几乎接触不到问题的忽视现象。据美国国家失踪及受虐儿童中心(NCMEC)统计:美国有1/5的女孩和1/10的男孩在18岁以前受到过性侵犯;12岁以下的儿童中,4岁儿童被侵犯的情况最为严重〔7〕。相关研究也证实,性心理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幼儿期3-5岁阶段〔8〕。据了解,预防性侵害教育涉及相对较少的原因在于教师认为幼儿小,几乎接触不到此类事件,这类话题难以启齿,以及缺乏相应的教材。这种看似实用的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会致使幼儿在偶发事件中不会处理甚至不能自救,从而降低了幼儿免受伤害的可能性。

(三)教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方式的使用缺乏体验性

本研究将安全教育的方式分为:生活中直接要求、举例说明、故事情境、通过图书或图片、专门的教育活动、实践后告知等六个方面。赋分方式为1-4分(1“从不”—4“经常”),得分越高说明该教育方式涉及频率越高。教师较多使用直接要求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其次通过图书或图片、讲故事和举周围的例子提醒的方式较多,而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以及在幼儿发生事故之后再告知的做法使用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教师都会担心在实践中会发生一些意外,所以对幼儿使用体验式的教育方式相对较少,形式多局限于空泛式的说教,而缺少最能够培养幼儿逃生能力的演练。

(四)教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知识获取途径缺乏系统性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师获取安全教育的途径,本次调查对教师获取安全教育的途径做了进一步分析。综合他人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将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划分为自身经验(生活经验、长辈口中)和外部媒介(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及培训讲座、教材或宣传手册)。赋分方式与安全教育的方式相似,均为1-4分(1“从不”—4“经常”),得分越高说明通过此途径获得的教育内容的频率越高。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教师大多是通过生活经验、电视媒体等渠道获得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些途径得到的安全教育资源不仅十分有限,而且良莠不齐。而一些从祖辈那里流传下来的经验甚至违背了现在的常规常理,在无形间限制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讨论与建议

(一)从认知偏差到科学认知:教师认知观念的转变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安全教育环节中,教师的认知直接决定着幼儿的生命安全。但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教师普遍存在轻视幼儿园及幼儿的家周围环境安全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一为教师所具有的安全教育知识体系不完善,二为教师对于环境安全隐患的认知不敏感。由此,应促进教师观念从认知偏差到科学认知的转变,从而减少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及其对幼儿带来的伤害:首先要针对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次要求教师撰写安全教育反思日记。相关研究表明,教育反思日记不仅能够让教师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增长教师的智慧〔9〕。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通过文字的形式积累经验,以便避免同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并为后继研究保留下珍贵的安全教育资源。

(二)从缄默到关注:性教育内容的完善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几乎没有涉及性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谈及性教育时都表示不好意思,无从下手等,呈现出集体缄默的态势。究其原因,首先在于现阶段人们对于性教育的观念比较落后;其次在于性教育缺乏相关的教辅教材;再次是性教育的专业性指导人才缺乏,不得要领的教育方式致使教育效果不好。面对与日俱增的针对幼儿的性侵害事件,对幼儿加强性保护教育,让幼儿远离性伤害已迫在眉睫。相关研究表示,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性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10〕。因此,亟须督促教师对待幼儿的性教育从集体缄默到全面关注的转变,以促进教育内容的完善。首先,要对幼儿教师进行性教育的相关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性教育观念,了解3-6岁儿童性发展特征以及预防性侵害的方法与策略;其次,以幼儿园3个年龄段幼儿为研究对象,邀请专业人员来园进行指导,与广大教师一起积极开展不同年龄段性幼儿的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教学与课程的探索。这不仅提升了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的关注度,还使幼儿园性教育体系更加系统。

(三)从灌输到体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改变

灌输式教育一般也被称作“注入式”教育,它是以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11〕。国内学者将体验式教学定义为,以切身实践来理解周围事物,用切实行动去触摸、理解、思考、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12〕。此次调查得到的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通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班级规模较大,教师选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快速将知识教给幼儿。为了避免演习过程中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安全技能的同时也会首先选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但灌输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13〕。这种缺少必要的安全演练而仅仅采用灌输式教育的现象,效果不好。而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使幼儿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深刻的体验〔14〕。体验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灌输式教育在教学效果方面的不足。因此,当前需要丰富教师对于安全教育方式的认知,以此促进灌输式教育到体验式教育的过渡,以提高幼儿安全教育的效果。例如,建立相应的实习环境,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交流协商和切身体验〔15〕。幼儿在情境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就是运用、体验和内化相关知识的过程。

(四)学习从“碎片化”到系统化:安全知识获取途径的拓展

调查中发现,教师获取幼儿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多是通过道听途说、生活经验、电视媒体等渠道,这种“碎片化”获取途径的优点在于快速、直观、获取信息种类多等,其弊端主要在于局限、失真、权威性不够和不适用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阅读相关书籍。因此,应当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信息渠道,以实现教师知识获取途径的拓展。例如,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专题系统培训,让幼儿教师获得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还可以通过幼儿园自身建立安全教育知识资源库,购买安全教育知识的系列书籍、报纸,为教师提供更多科学、权威的安全教育知识。

作者:张雅潇 方建华 张玉琴 王惠珍 高维 单位: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新疆北屯市小红花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祁炜.幼儿安全教育刍议〔J〕.文教资料,2008(7):134.

〔2〕毛菊,古丽米拉•萨那提.幼儿教师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3):41.

〔3〕〔6〕莫庆仪,黄东明,谢广清,等.儿童意外伤害924例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7):559-562.

〔4〕黄叶莉,蔡伟萍,霍世英,等.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与预防研究进展〔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18):41-43.

〔5〕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1-12.

〔7〕筑谚幼教之家.点评历年在园女童性侵案,家园如何做好性保护教育,让幼儿远离“咸猪手”〔EB/OL〕.(2016-05-11)〔2016-08-18〕.

〔8〕孙晓勉,谢怡,马佳.学龄前期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研究初探〔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2):85-87.

〔9〕郑素荣.用心写好教育反思日记〔J〕.山东教育,2014:28.

〔10〕灌输式教育〔EB/OL〕.〔2016-06-01〕.http://wiki.Mbalib.com/wiki/灌输式教育.

〔11〕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63.

〔12〕邓健君,曲雯雯.灌输式教育———现行教育尚未脱离的窠臼〔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2):46.

〔13〕李学翠.幼儿园体验式教学初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6(11):25.

〔14〕虞永平.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