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系统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通系统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1

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在交通系统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根据在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的多年经验和实践,对如何加强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解决方案,其中也包含了如何提高局领导对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重视程度,怎样加强完善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体制,怎样更加深化会计财务管理的意识,怎样健全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如何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怎样促进交通运输局内部工作经验交流,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便更好更快的提高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

关键词:

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的发展,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和完善,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在当前有利的形式下,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已经逐渐发现认识到加强财务和会计管理的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其行业的特点,对于如何提升高效的财务会计工作,备受关注。下面我将结合本人在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的多年经验和实践,对如何加强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深入阐述。

一、财务会计工作在县城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中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工作是县城交通运输部门的关键岗位工作内容,财务会计人员能否能够及时顺利的开展、完成和有效的达到工作目的,对于整个县城交通运输部门工作是否高效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县城交通运输各部门之间互通互联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合理规划设计部门工作,财务部门成为各部门之间最为重要的支撑和纽带。县城交通运输部门的财务会计工作不只是服务于交通行政管理系统,做为后勤保障让整个交通系统可以更好更高效的工作,还应进一步利用财务年度数据指标来作为财务参考,对于县城交通运输管理和决策起到了重要指导和参考作用。所以,保证财务会计工作高效的开展在县城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中是必要的。

二、县城交通运输系统管理层面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双重

重视力度加大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的提高和完善县城交通运输财务会计工作是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工作重点之一,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和提升交通系统财务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大到企事业单位,小到交通运输局的每一个小的部门都必须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因此,工作之初从县城交通运输系统管理者层面开始加强对机关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只要这样给予财务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人员足够的大力的支持和大力的关注,才会使得我们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实现用于支持系统中每个部门的工作,可以使得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有保障有力度,让整个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得以顺畅的运行。单位领导管理层面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支持程度的大小,决定了每一个工作完成的快慢,为此,要从真正意义上让企业员工都能真正认识到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领导阶层提高重视程度,不断的支持理解我们的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起来。

三、逐渐优化财务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县城交通运输部门财务会计管理应该不断紧跟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速度步伐,完善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务实的实践工作能力,要和国际化的工作理念接轨,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壮大和显现出强大的动力,改革开放后的创新务实发展,要求县城交通运输部门财务会计管理应该紧跟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速度步伐与时俱进要和时代接轨要和社会接轨,要通过创新和改革,不断的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所有交通系统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特征进行很好的把握,同时,不断的学习和优化交通部门财务管理理念。财务会计管理部门逐步从从前静态模式的工作为主模式,逐步朝向着动向的、敞开式的、归纳的财务管理进行转变,将全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更加理性的进行设计和管控,所以说我们要逐渐优化财务管理理念,坚持这样的工作理念一定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强化县城交通运输部门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提供工作责任心

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工作的完成精度和完成水平,会计职业道德的强化可以通过学习,行业内树立学习标兵和榜样来完成。有效的提升县城交通运输部门财务会计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强化自身管理意识和道德水平,争取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工作。

五、开展县城交通运输部门财务会计工作的深入交流工作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的提高

县城交通运输财务会计部门开展深入交流工作,可以使得各部门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不但要组织专门培训,同时要相互的学习优秀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交通系统的财务会计人员要在不断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从同行的工作经验中找到对自己工作有益的部分,吸取各家之所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提升整个交通运输部门的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六、开展会计电算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专业财务会计管理软件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财务会计工作环境逐步从纸介向数字化管理工作模式发展,对于交通企事业部门开展会计电算化可以大面积的去提升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和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储存能力,紧随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更加先进的媒体手段也会逐步引进到行业的工作中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工作人员要善于学习掌握这种先进的工作软件和先进的工作理念,建立学习理念,不断的接受新事物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快适应本行业的能力,认真执行局机关部门的财务会计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推动部门的财务发展。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平台;信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引言

现代化城市的轨道公共交通系统发达程度是衡量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对于现阶段轨道交通系统繁重的建设任务、运营任务并举的形势,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怎样平稳安全、运行高效、规范标准地推进加速连成网络的进程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工作重点。所以,现代城市轨道公共交通单位高速发展的决策支持、内部和外部重要信息的有效传输、标准化管控的严格落实、运营线路之间联系的井然有序,均需要依靠信息化平台得以实现。

1城市轨道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搭建的现实意义研究

1.1两类不同发展阶段促进信息系统搭建。1.1.1第一条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线路准备期内信息系统设计研究。就是指“前置运营”的思路促使数据信息系统设计和搭建。在运营准备期内依靠外网计算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数据信息系统的搭建顺序及编码规则实施全方位设计,与此同时汇聚骨干力量同时开展基本数据信息、相关业务程序及行业法律法规相关的准备工作,以由上至下的推进为保证、平台化运行程序完善的逻辑为基础、企业优势的准备方案为重点,展开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运营单位相关数字信息化发展的序幕。完成了相关运营装置管控系统,包含物资及维修保养管控两类功能板块,线路运营过程中一切与运营维修保养有关的物资、造价及运营数据信息都录入系统固化存档,实现了加强现场作业标准化及运营过程可追溯化的管理效果,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投资及运营成本[1]。1.1.2加快连成网络过程中,以“线网管理”理念引导。资产和运营管控从多条线路向网络运营转变的过程中,相关城市轨道公共交通单位需要开启各类线路网络运营准备的前期调研工作,进而运营信息数据体系的搭建被视为关键的任务之一,由此开启了新一轮计划。首先,需要保证相关企业能够可持续地长久稳定发展,保证全部轨道交通运营资产实现保值及增值的目标,线路网络管控频率及困难并非单纯地进行几何相加,相关企业经营管理层必须使用信息系统方案来提高全局的科学管理。其次,伴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数据信息接口数量的增加,具体业务实施部门必须使用系统工具规范工作标准、强化线路之间互动及信息共享,也促进了依靠线路网络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需求。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运营单位需要针对线路网络的资产管控和运营管理体系的搭建工作同后期新增线路开通一起上线。

1.2数据信息系统搭建配合线路网络运行需求。1.2.1增加原有数据信息系统管理方式,累积管理和使用经验。第一条是以全方位、公平公正公开及自主的管理理念搭建了各项专业装置管理网络,进一步总结及理顺EAM系统中收集的各项运行数据信息[2],总结其内部之间的联系、充分挖掘系统及数据信息的指引效果、量化维修保养工作管控指标,使维修保养管理效率获得大幅度提高,各类维修保养参数全方位好于往年同期水平,维修保养工作的重点内容更加明显,管理手段更加合理高效。第二条是通过借助定点巡检系统的试点使用,把“定规、定员、定时、定标、定点”的规范化系统管理方案渗透到了工作现场,对于网络相关装置、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作的反常状况实行了行之有效的追踪,加强了现场工作落实和施工标准的执行程度。前后顺序的延伸使用,即为现代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在发挥原有数据信息系统综合效率层面实行研究的缩影,也能为后期的运营管理工作及数据信息系统的搭建积累珍贵的实际经验[3]。1.2.2对于线路网络扩容系统管控外部延伸,适应新运营模式下的发展要求。第一条是需要开辟了物资、装置和资产“三码合一”的信息编码系统,重新规定了适应于线路网络运营的基本数据信息划分依据,为巨大的线路网络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化管理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第二条是在定点巡检体系前期试点使用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扩充职能范围及功能模块业务:全线路电动扶梯检修过程中推广定点巡检体系,彻底强化了特种装置外委维修的现场管理效果;定期开发数字信息化站务巡检功能模块,为站务平常巡查工作带来便利及高效的手持终端操作体验,在提高运营现场秩序保持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相关车站终端装置管理工作本地化的推行提供了适当的系统保证;新增了故障维修、计划维修、数据信息统计和分析研究模块,依靠无线网络互联互通技术,搭建了包含全部维修保养工作的全面化及移动化的维修保养管理新方式。

2城市轨道公共交通数据信息系统搭建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状况

2.1开启计划开工建设的时机不妥。开启计划建设的时机对于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运营单位非常关键。启动计划及数据信息体系建设时机过早,相关业务需求的体量无法满足整体数据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某些业务模块的不足可能导致出现技术短板,甚至可能发生引起整个数据信息系统推翻重新搭建的可能性;启动计划及数据信息体系建设时机过晚,相关流程及业务重整的管控成本过高,由于巨大的业务量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结果,就将会大大削弱数据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2.2单纯追求“大而全”的数据信息体系搭建。城市轨道公共交通数据信息系统中牵涉轨道公共交通运营的业务种类较多,面对各类业务分支的程序系统也相应随之产生,城市轨道公共交通数据信息系统单纯追求“大而全”的数据信息体系搭建,给相关单位增加较多运营成本的同时也会因为缺少清晰的运营主体线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出现后续乏力的状况。所以,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认清相关行业现状、着眼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分清主次及由点到面地平稳推行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行业的数据信息化产业的建设,是非常适宜的解决方案。

2.3定位缺少明确数据信息系统。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传送的仅仅是核心功能模块相关工作管控参数及图像。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相关工作进度并且按时完成,各个时间段上工作现场维修保养、乘务人员及站务人员等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状况。比如:乘务人员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出勤、值班提醒、行驶里程记载、自助餐配备等;站务管控的智能巡视、日常运营情况全貌、排班科学合理、服务主动热情;维修保养工作的全方位把控、动态过程管控、智慧化监控及仔细检查认真维修[4]。

3现代城市轨道公共交通数据信息系统搭建理念

3.1规划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参考由下向上,能够分成4级4层数据信息管控方案: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车站1级为最基础的一层、具体线路实际运营1级为装置层、线路网络管理1级是系统框架结合层、企业监督及管控1级为系统运营层。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单位下发工作计划给线路网络监督及管控1级,线路网络管理1级协助线路网络运营1级实施监控管控,线路网络运营1级具体操作指令给下属车站;具体车站会把即时数据信息回传至相关线路网络运营1级,线路网络运营1级将运营真实状况反馈至线路网络管理1级,线路网络管理1级把数据信息运营真实状况上传给相关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方便相关单位管理1级实行现场决策如图1所示。

3.2确定各个数据信息系统间的联系。从纵向层面分析来讲,数据信息系统的设立需要优先确保自顶向下、从下至上两类层面的数据信息畅通;从横向层面分析来讲,各类数据信息属于不同的平台,每个平台之间的数据信息是互联互通及相互整合的关系,是完成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核心问题。现代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和外界联通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相关单位内部联通的企业内部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工作现场与广大旅客乘车行为有关的智能化装置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三类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相互协作,一同搭建全方位的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第一点,为旅客提供满意优质服务是首要的工作任务,应用现有的运营资源、智能化装备资产供应相关的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公共资源的社会效益;第二点是经过提升经营性资产的经济利益,达到补充运营损失及甚至出现补贴新线路建设成本,从而发展更多的经营性资产成成资金链的良性循环,打造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自身造血能力。借助数据信息系统平台之间的优化重组,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总资产、经营性资产、智能化装置资源协同作业,确保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企业总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是现代城市轨道公共交通领域长远发展的核心,如图2所示。

3.3搭建数据信息系统框架。从全局的角度规划现代城市轨道公共交通企业数据信息系统需要从运营管理及维修保养管理两类层面进行规划:运营管理数据信息系统包含:安全运营管控、调度指挥管理、票务管控、乘务管控、规划运行、客流量研究、站务管控、应急管控及乘客服务等九类工作环节,通常用在旅客流量研究、线路运营、旅客服务及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工作;维修保养管理系统包含:线路施工作业管理、运营设备维修保养、资产管理、技术改造、人员流动状态、车辆维修保养、外协管理、物资管理、维修工具管理等九个环节,通常用在零部件采购、线路施工、交接验收、设备使用、维修护养及处置等工作如图3所示。相关企业维修保养数据信息管理对于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运力实施适应性研究,为经营管理层迅速、行之有效及正确决策提供保证[5]。

4结束语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3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现代智能交通网络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快捷,使得交通运行管理更高效,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也给出行的车辆带来了安全保障。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主要体现在车辆调度管理、汽车导航等方面。

1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智能交通系统

(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和传输水平。无线技术是基于通信软件发展起来的,当软件协议达成之后,可以确保在软件协议的基础上开展通信,确保通信过程流畅。在软件编程设计过程中就应该要注意,必须要符合无线技术的运行标准,对原来的通信系统软件进行替代,尽可能地通过编程和软件,取缔系统中的硬件,建立相应的电子通信平台,配合相应的软件运行协议,实现系统通信。当前在电子通信系统中对无线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服务,使得不同类型的信息都可以在通信网络中传输,提高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同时,无线技术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对电子通信基站的位置进行确定,从而使得信息的传输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已经从简单的电话通信发展成为数字通信,基于互联网下的无线通信系统运行效率更高。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LET,即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具有十分良好的性能,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路况视频、图片等,并且将这些信息资源传输给驾驶人员,传输的速度较快,数据比较完整,被损坏的可能性小。第四代通信技术在车辆定位、收集交通信息状况等方面有很高的精度,可以用于导航以及道路优化选择等方面。(2)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系统,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对车辆的运行状态、道路的交通情况等进行掌握,并且对其进行调度,使得交通管制更加智能和高效,从而不断提高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现阶段人们购买车辆的热情逐渐增加,道路上的车辆数量越来越多,交通压力较大,如果不能对交通进行管制和调度,则将极大地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是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的技术为车辆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短距离以及特定方向上传输信息,主要经过激光以及毫米波信道双向或者单向传输数据,而且还能不停转换传输方式,每帧的周期为25分钟。车辆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的实时信息有旅游信息,被交通拥堵情况、道路信息、交通法规等;车辆管理和监控信息;驾驶员信息;车辆安全信息等。车辆安全信息是最关键的部分,主要用于保障车辆安全,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追尾、碰撞等事故,提前给驾驶员提供相应的信息,让驾驶员知晓,对相关的事故进行避免,这在高速公路系统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另外,车辆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两种结构,第一,道路-车辆通信系统,第二,车辆-车辆通信系统。在道路-车辆系统中,传输的信息主要是辅助驾驶信息,包括道路上的车辆信息,道路警示信息,但是车辆在制定位置以及速度警示的时候不能相互通信,必须要借助相应的基站设施才能实现通信。车辆-车辆通信系统之间的车辆就可以实现通信,相互传输信息,这种情况下,车辆也必须要拥有相应的移动技术设备才能完全通信任务,并且能够检测出在通信设备覆盖的范围之内的各种车辆信息,不需要依赖地面设施就可以完成通信。

2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1)车辆调度管理。车辆调度管理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基于3G系统形成的24小时移动车辆管理调度系统,主要依靠GPS技术、GSM技术以及GIS技术。利用GPS技术进行精确定位,利用电信行业的移动通信网络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通过3G网络技术可以对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系统进行安排和设计,更合理地利用城市道路缓解交通压力,而且能够对在道路上出现故障的车辆进行定位,对其他的车辆进行疏留,及时调整道路车辆的运行情况。再比如在公交系统中,特有的电子语音报站以及沿途站点提醒,也都是在3G技术上形成的,电子站牌也可以为出行的人员提供便捷、及时的信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车辆调度管理在出租车行业中的应用尤其重要,基于3G系统的出租车叫车业务是一项十分便民的业务,主要是乘客拨打出租车调度中心的电话,然后调度中心根据乘客的定位信息,对乘客所在地附近的空车进行搜寻,再将订单派给出租车司机。叫车业务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节约乘客的等车时间,对出租车辆进行充分利用,防止车辆在道路上盲目地寻客,而且还能给乘客以及驾驶人员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可以及时定位出租车辆的位置,防止车辆以及人员走丢。(2)汽车导航技术。汽车导航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汽车导航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全球定位系统,另一个是车辆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包括用户接收设备、地面监控装置、空间卫星三个部分,通过空间微信可以对地面道路的车辆情况进行监测,地面安装的信号接收装置检测到路面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卫星上,再通过卫星将这些数据发回地面。车辆的导航系统中装设了相应的接收装置,通过接收卫星传输来的地面信息,就可以对道路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驾驶人员及时选择其他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另外,导航系统也可以自动读取存储在光盘中的电子地图,然后自动计算出从起始点到终点的路线,给用户提供路线支持。用户也可以指定自己在道路中想要选择的具体的路径,如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偏离了原来的路径,则可以重新定位,重新加载新的路线。另外,在车辆导航系统的显示器上也可以定位出具体的汽车维修点、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点、加油站点等,从而给驾驶人员提供便捷的信息。(3)短距离通信。短距离通信是用于车辆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车辆与道路、车辆与车辆之间形成一个独特的通信网络,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高速、实时的信息数据传输,确保通信链路低时延以及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了道路运行管理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短距离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路上高速移动的物体进行实时监测,通信的基站是建立在空中接口的下行共享信道基础上的,可以发挥语音组呼功能,而且各项功能指标也都符合集群调度应用需求,其中最关键的是短距离通信技术可以和其他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链接,形成无线虚拟专网,从而对外部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有效地避免,确保信息可以有效、真实、快速地传输。

3结语

无线通信技术是电子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都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智能交通网络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有效地提高交通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为出行车辆和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翁武林.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

[2]卢鑫.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相关应用与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1).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4

关键词: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渐递增的城市车流总量,尤其是近年来现代化物流交通业的发展,力求运用现代化新型交通系统,能够研发出科学合理的智能控制方法,对人、车、路三者关系良好协调处理,已经成为如今交通物流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近年来逐渐普及应用的嵌入式设备技术,实现了智能化芯片融入传统交通系统中,以传感网络、数据处理等新型技术,对智能交通系统功能自动化调整优化升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定时控制系统的技术弊端。尤其立足如今建设智能城市背景下,更需要展开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研究,因此引入了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思路。

1系统设计总架构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运用了分层设计思路架构,每层均为上层提供服务的接口调用,共计设计4层组织系统架构,分别包括了感知层、传输层、表示层、应用层,如图1所示。在设计该系统中运用分层架构,能够形成每层独立减少系统依赖的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实际开发软件系统中发生代码重复使用的问题,达到减小不必要的成本投入。(1)感知层。作为表示层内的标识对象可以感知的方法集合,通过运用RFID技术标识“车辆电子信息卡”,并基于城市数字化GIS地图上标识城市道路,标识系统数据库的路段情况。系统感知层能够对以上信息,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模式及地磁感应、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感知标识。(2)传输层。传输层主要实现了由感知层中成功采集的数据信息,向系统数据中心进行传输,在传输层骨干网中主要运用了光纤域网、路网采集基站、DNN专线发卡点,即可实现与城市手持基站、车载基站、公共域网的VPN网络接入。(3)表示层。经汇聚采集的数据信息并进行一系列的筛重、拍错与补漏处理之后,转换原始记录的数据信息形成系统可处理的标准数据,建立业务模型流程,对最终形成的结果数据进行表达。主要包括了GIS数字地图、折线图、柱状图等表达方式,也可以采用表格进行表达,或非结构化描述,通过电视电台、互联网、车载终端进行表达。(4)应用层。该层实现了系统所有应用的有效支撑,共计包括交强险、限行、拥堵收费、年检、交通诱导、布控黑名单、监控危险车辆、交通仿真、优化交通组织、识别套牌车、识别克隆车等系统应用功能。

2系统逻辑架构

系统逻辑架构层的分层设计架构,为了满足各层组件的内聚性较高,且保证不同层的耦合度适中,设计了由低至高共计4层系统逻辑架构,包括了访问层、业务层、表示层、采集层,如图2所示。访问层,设计访问层的主要目标是能够有效提供安全、统一、高层、并发型数据访问极值,并提供充分的业务数据访问机制,能够提供数据访问服务,存储抽象底层数据以及处理细节。数据访问层能够以差异化访问数据,以数据库访问控制及文件存取控制模块。数据库访问模块能够提供数据库细节,并对数据库整体访问性能充分提升,能够提供数据库连接池、级别缓存、以及关系映射。文件存取模块则能够提供图像文件、数据行为文件、抽象日志文件以及系统备份和文件存取封装的主要细节。业务层,能够提供对外服务基础,主要的业务功能层包括了基础服务、接口服务、业务服务。能够经基础业务实现支撑系统,包括了全部事务、用户、日志、权限、接口等构件功能。接口集合了系统及前端采集基站的接互。能够支持Web-Services、Socket、FTP等数据库接口形式。通过系统业务层能够满足业务功能集合,包括车辆、道路、基站、数字签名、同步时钟、统计分析等。表示层及采集层,主要包括了Web、LED、手持端、客户端以上共计4大组件,经Web可以经B/S平台展示业务功能。从基站客户端管理系统展示平台的业务数据,车载终端系统也可以为系统操作用户更全面地展示导航、路况等。

3系统功能实现

3.1软件功能

该智能交通系统在系统模块并行设计中,实现了每个功能模块均可独立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不仅可以对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有效增加,与此同时也方便进行故障检测处理。在设计选用硬件处理器时,需要保证拥有较快的信息处理速率,丰富I/O接口方便功能模块外延拓展,并且支持Linux操作系统,能够与Internet网之间满足有线及无线通信,且支持LCD、触摸屏保证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1)车辆/人流量检测。经线圈、摄像头、数据处理器等组件共同组成了车辆人流量检测系统,能够系统检测车辆流量、人流量,并特殊化处理救护车、警车等。(2)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组件、神经网络模型、模糊控制等集成技术,能够自适应控制信号灯。并且与RFID技术相结合,能够做到对特殊车辆的准确识别,并且有优先进行高级处理。为了对物联网的发展需求充分满足,可以向网络接入控制器设备,并实现至上层处理器的信息传递,来实现交通智能化控制。(3)信息知识及交通显示。通过将特殊信息指示该功能加入显示系统中,譬如提示前方需要紧急通过车辆、路况拥堵等信息提示功能。

3.2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设计对于系统设计中作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以网络拓扑图作为主要系统表现形式。为了在设计该系统中,控制和减小成本投入,从原则上运用了城市域网作为传输骨干,并运用各运营通信商提供的VPN组网实现与域网相连接。对于较大处理业务量和较多下挂设备的网络传输节点,则需要运用DDN专线与域网相连接,譬如完成不同卡点安装等。对于较小业务量以及较少下挂设备节点,以及接入的可移动设备,可以运用VPN接入网或域网,还有手持基站、采集站以及车载可移动基站等。由于不同系统的多数功能都可以与公安需求相符,因此系统网络拓扑设计也基于系统安全性,运用了平台安全接入公安网技术,实现了数据交互的安全接入。

3.3数据库

在设计该系统数据库时作为核心数据层,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存储管理,并且可以实现系统操作人员的统计分析。为了确保该系统的运行安全高效性,设计数据库时保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选择SQLServer能够实现灵活化管理分析,作为能够完全实现Web支持的数据库产品,能够满足XML核心支持及防火墙查询。运用WIndowsNT技术优势完成网站创建,采用先进化系统管理能够支持远程系统、本地系统的多系统配置。并且该数据库还能够满足加密、默认值、增强密码、许可控制等安全模式,以及在线检索、下载、修正等处理功能,还拥有自主SQL语言,可以为本次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提供主要功能的数据平台。不仅如此还具备高可靠性、功能自主恢复、容错能力,可以支持Standby、Cluster联机快速备份、加载、恢复备份数据等。提供了数据库并发读写功能,并且能够区分系统根据季度、差异化数据作用属性,来实现大量业务数据分区。

4结语

通过研究运用RFID及物联网技术,设计了智能交通系统引入RFID设备,以及ISO标准相符的电子标签,结合系统设计功能实现了网络架构、逻辑架构、功能设计、网络拓扑与SQLServer数据库设计,有效集成了信息采集、智控中心、射频识别、智能显示、自主提示等功能模块,对于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创新研发,提供可参考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剑.智能交通系统架构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00(021):175-176.

[2]曾聪,钟建坤,曾文波,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终端无线通信研究及定位系统设计[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00(009):81-84.

[3]黄嘉怡.探究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架构中的运用[J].通讯世界,2019,026(009):162-163.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轨道交通相较其他交通工具具有客运量大、城市资源占有率低、高效安全等优点,但同时对客流管理、票务及车辆调度等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进步,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及智能化运营管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对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市轨道建设由于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等原因在运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为提升运管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国内市政交通管理系统逐渐开始进行运营管理改革。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指挥交通的建立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其中信息化建设成为运营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1]。目前,经过数年的有效运营及调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已日趋成熟,其运转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在北方,运营系统信息化建设初期,受技术条件限制,系统采用单个单元推进,以信息中枢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种构造的资金投入较小,可满足多数部门的运营和数据分析需求,较传统线路运营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这种设计模式由于在先天上存着系统构造上的不足,后期升级空间小,随着互联网数据流的增加,后期整合已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

3智慧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职能

城市智慧交通管理信息化系统,其智能信息化处理技术如图1所示。

3.1数据智慧采集

数据采集是利用特定的装置对系统外部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轨道交通实现了轨道信号的模拟采集工作,其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中的车速、震动加速度、噪音以及压力、湿度等量进行模拟,进而采集相关的信息,进而通过指挥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内部的高速处理和运转,为轨道交通的高速运行提供运行数据基础,保证高速列车实现健康、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转。

3.2数据智慧融合

轨道交通数据在进行智慧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建立自动分析、转化集成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集合工作,进而实现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决策。对于数据智慧融合而言,在融合层次上,分为原始数据、参数数据以及决策级数据,参数数据是基于原始数据实现的,决策数据由是基于参数数据实现的,这些不同级别数据的融合是通过贝叶斯决策方法、卡尔曼滤波法、神经网络目标自动识别分类等理论展开的设计。信息融合可以实现对轨道车辆的定位和跟踪,便要决策,实现交通智能化。

3.3数据智慧挖掘

数据挖掘是通过数据识别、提取等工作来实现数据的挖掘工作的,其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的可支持性。在指挥轨道交通中,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的客流量、货流量等运营活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进行流量的预测、分析和分类工作,进而制定运输指导策略。

3.4指挥决策

指挥决策是基于数据采集、融合以及挖掘的基础上实现的,轨道交通利用IDSS系统来采集轨道交通的路网流量信息,进而安排车辆行程,实现高效运行,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交通流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于轨道交通布局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轨道运营系统网络化运营的深化发展,地铁、轻轨等线路涉及的管理活动及线上工作需求会指数倍放大,网络化运营对轨道运输策略的影响将进一步检验信息化系统的事物处理能力,为保障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符合市场走向,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及运输策划系统的升级应用争取人工预案时间,以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4城市智慧轨道交通信息化总体设计原则

我国的城市轨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受到地缘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很早就开始了地铁和轻轨的投入运营,即便在第二次城际信息化模式洗牌作用下,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在票务和轨道方案策划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本着“实用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二三线城市受市政资金影响,其发展必然要在城市长期规划范畴内进行调节,即便是原有交通系统的信息化升级,依然要保持平台层次化建设,以实用为原则,向社会企业招标,充分利用原有网络资源及信息系统设计,对信息化集成开发及业务项目做好统筹,选择性价比较高,运行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5智慧运营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关系到运营的稳定,而维护模式则是以建设模式为基础,因此,做好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保障轨道系统顺利运行的关键。由于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复制性,各自的生产和维护系统也有所不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由各城市市政单位决策,但后期的维护与修缮工作则由企业自负盈亏,轨道交通属于半服务型基础设施,设计施工成本极高,平均一条管线成本达到数亿元,凭票价回收成本要几年才能完成,而信息化系统自施工起在全寿命期都会产生运营费用,因此较好的解决方案时交由第三方公司外包,和当地实力较强的技术公司合作,以政府信誉作为保障,建立长期性维护团队,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维护管理和社会效益。

6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保障交通调度合理性,提升运输效率的必由之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数据共享不畅、汇总能力较弱等问题,需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推动网络平台建设,分批地进行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6

国内道路交通无论是在体制上,技术上还是行政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以逐步的开展,很多的交通状况改善很多,很多先进的设备以及管理中的先进模式都被积极的采用,同时效果非常的显著。

2关于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所要调查收集的资料:交通小区的划分,小区的整体经济状况,交通网络的结构,土地资源的利用,历史资料,交通量资料,居民出行资料,货物出行资料,机动车出行资料,交通管理效果资料。大量的资料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大量的资金投入,由此可见其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对这些基础数据的调查应该给以极大的重视。有些部门认为在原来的交通规划资料上做些应有的补充便可以,导致所规划的方案脱离现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十分片面,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或是现阶段管理状况进行诊断,道路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土地资源的利用,交通管理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交通质量,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交通的体制,规划,政策,宣传等。

(3)针对城市交通的需求。首先进行建立交通模型以及计算,做出相关的管理规划方案,从而为交通规划的整体做出铺垫,提供数据。

(4)针对城市交通管理内容制定方案。每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大概都是由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措施结合构成的。管理策略大体包括,交通系统管理策略,优先发展与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等。

(5)城市交通管理的任何方案都需要对其方案进行评价,对交通措施对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交通管理各个措施实施下的指标以及其是否达到了管理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

3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的预测

3.1出行的预测

对居民出行进行预测的根本目的则为小区的居民出行的吸引量以及小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从而根据社会经济中变量间的定量关系来对小区居民出行的吸引量进行推测。预测居民出行量的方式十分多元,我们都知道的有回归分析,交叉分类等方法。同时,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增长率,重力模型以及概率模型等方法。

3.2交通分配的预测

在对小区的出行情况以及分布状况都能够全面掌握时,我们便了解了出行的交换量,便可以入手进行交通分配的工作。通过各个分区的空间直接分配到交通网络。在对交通分配获得的路段对道路规划网络进行检测。同时随机用户平衡模型是比较常用的交通分配的方式。其对通行的能力进行一定的限制,反复的计算,达到精度,对各个路段的交通量全面的分配。

4结论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7

介绍了基于视频监控的公司内部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车牌智能识别的高清摄像头、测速雷达、服务器、矩阵硬盘、交换机、报警器、智能管理系统等.在公司的各个出入口、主要交通通道检测车辆的行驶状况,通过把检测的数据回传至智能管理系统分析处理,进而判断经过的车辆是否有超速、乱停等违章行为.该系统运用在大型厂区内,具有减少厂内交通事故发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优点.

关键词:

智能;效率;公司;交通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大型产品的需要,公司内的大型运输设备(平板车、平背车、拖车等)、各种机动运输设备(叉车、电瓶车等)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这些特种作业车辆在厂内作业时,由于车辆自身的特殊性,驾驶员的可视范围有限,盲区较大,不能很好的注意路面上的车辆情况.另外,在公司的上下班高峰期,职工的自行车、私家车大规模的在公司道路行驶.如果公司职工的车辆、社会上外来办公、运输物资的私家车辆超速行驶、逆行、乱停乱放,公司不强交通管理的话,很容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影响公司内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正朝着网络化、自动化的方向迈进,监控系统的功能日益强大.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把先进的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软件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一个整体而作为智能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智能交通事件检测系统[1].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利用智能交通检测系统进行自动分析,从而实现对动态交通目标的检测、识别和跟踪,并根据这些跟踪信息来分析和判断车辆目标的行为.它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有力措施.

1系统构成

为实现公司道路的有效管理和监视,在公司的各个出入口各设置一个具有车牌自动识别的高清摄像头,一个声光报警器+报警显示面板,这两设备连接在同一个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网线与终端服务器相连.另外,在公司主要交通通道、组装场地等,设置具有车牌自动识别的高清摄像头和测速雷达,这两设备连接在同一个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网线与终端服务器相连.另外设置一台用于处理数据的服务器、存储重要数据的矩阵硬盘,由此组成一个星形网络,增强系统的鲁棒性[2],如图1所示.

2系统硬件施工

1)设置交通标志.为降低公司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公司的各个道路做好各个车辆的行驶标志、做好相关提示、限速标志、在十字路口加装反视镜等;通过引导、监控处罚的方式,要求车辆驾驶员在公司内严格遵守交通规则.2)安装视频监控相关设备.在公司各个区域的主要道路设置的测速雷达、车牌自动识别的高清摄像头,安装在防止损坏、不易被发现的位置,这样有效提高监控的威慑力度,让驾驶员在厂内的任何区域都必须严格遵守.

3系统信息录入

为方便系统管理,车辆在进入公司前,需要把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公司职工的车辆,需要提交包括驾驶证、行驶证、车辆外观照片等资料,给系统管理人员,待管理人员在系统进行注册登记成功后方可进入公司.对于公司的公务车辆、运输车辆、特种作业车辆等,录入车牌号、车辆外观照片等信息,要求车辆使用者在车辆管理部门登记用车时间、地点、预计用车时长等信息.对于外来需要进入公司的车辆,进入公司前,驾驶人登记车辆的相关信息、进入公司时间、进入公司目的、进入公司内地点、预计出厂时间等信息.基于以上登记的信息,在车辆违章后,可以迅速在公司的各个出入口显示报警,提醒值班人员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进而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3].公司道路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

4系统使用情况

1)系统正常使用后,在公司的出入口、各个主要交通通道、特殊作业区域形成一个监视网;车辆进入大门前,车牌自动识别的高清摄像头获取车辆信息,在2s内即可完成车辆信息处理识别.已经在公司系统注册的车辆,并且无相关违章记录,系统在显示面板显示“减速慢行”,同时提示门岗值班人员提升放行杆,让车辆通过.2)外来需要进入公司的车辆,公司出入口的车牌自动识别高清摄像头即时获取车辆信息,经过与系统的数据库比较,确认其在系统内无注册登记后,面板提示司机把车辆靠边停下,配合门岗值班人员做相关登记及厂内安全教育培训,相关流程完成后,车辆方可进出公司.3)车辆在公司行驶时,需严格遵守公司内部的交通规则.公司坚决打击车辆在公司内超速、逆行、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通过公司内设定的检测点获取有违章的车辆信息,存储在系统数据库内.若车辆严重违章,系统提示公司就近值班的安全保卫人员,对其进行拦截叫停,责令其出厂.4)对于严重违章的车辆,驱逐其出厂后,系统自动把其设置成为黑名单,今后禁止其进入公司.5)经过加以引导后,公司内部的职工对于超速、逆行的违章行为发生概率大大减小.然而,目前违章的车辆更多的是为了方便,把车辆停在公司禁停区,严重影响了公司内部生产施工、道路的畅通,同时对职工的车辆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对此,公司定时对车辆违章情况进行通报批评、采取相关的处罚措施,力争降低违章发生.

5系统实施前后效果

在使用公司内部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系统前,仅靠公司内部安全管理人员实施道路安全监控,由于公司场地大,道路复杂,无法实时监控公司内部的车辆违章情况.公司安全管理人员从2011年10月~2015年8月,对公司内部较严重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数据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在系统实施前,行驶在公司内部的车辆,由于没有相关道路监控管理的约束及相关处罚,驾驶员不遵守厂内的交通规则,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系统实施半年后,基于系统记录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015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由于系统刚安装,进入公司的驾驶员意识淡薄,违章情况还是比较严重.虽有车辆违章,但无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半年的整治处理,在2016年1月后,情况得到改善,每月违章车辆数量在20宗以下,并且程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本系统的使用,对公司的交通管理、降低事故的发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各个制造业的公司规模扩大,生产总值不断的增加,物资运输和业务交流出现较大的增长,为满足大型产品的生产需求,各种大型化的特种运输设备也随之产生.直接导致厂内道路交通参与量的大幅增加,而公司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人手有限,无法实时对道路进行监控和巡查.近3年来,国内各公司车辆伤害事故也呈增长趋势,且伤害程度多为重伤乃至死亡,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本系统的成功运用,可从厂内交通事故的源头抓起,在违章时进行监视把控,在违章后进行教育管理,有效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交通是社会发展和提高公司生产效率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工具,公司内部交通问题则日益严重,危及公司的正常运转效率.

6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视频监控的公司内部交通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目前公司内部的局域网,大大降低系统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基于摄像头采集违章车辆信息,传送到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最终通知值班人员对违章车辆进行处理.系统以快速、便捷、操作简便的形式对公司内部的交通状况进行管理,目前大部分重工制造行业的公司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本系统的成功使用,有效降低公司内部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改善员工精神面貌,使组织充满活力的优点,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着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朱晓硕.视频监视系统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1-5.

[2]杨建全,梁华,王成友.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现代电子技术,2006(21):84-88,91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也开始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过渡,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fficSystems,ITS)应运而生。智能交通系统是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在交通系统中集成应用的统称,其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为挽救生命,节省时间和费用,降低能耗以及改善环境。而物联网的产生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交通物联网系统。交通物联网系统基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将整个物体系统构建成一个网络,通过能力超强的云计算技术,对处在网络内的机器设备、人员以及基础设施实施有效的监控管理。交通物联网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分支,其要旨在于通过交通诱导以分散交通需求的方式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据此可以判定,交通物联网系统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公交系统、出行者服务系统、交通事故处理系统、高速公路智能系统管理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选项。

二、物联网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特点

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在于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飙升,道路建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车辆增长的速度。现代“城市病”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去治理,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也得到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汽车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

(一)政府:物联网应用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在我国,物联网涉及的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关键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因此,国内目前可行的路径是“应用拉动型”物联网产业和技术发展模式,其中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是其重要领域。鉴于城市交通拥堵对市民的工作、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已经有一线城市开始引入物联网技术来解决城市交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北京市于2010年开始了“智能交通”项目建设,计划在3年内,在主城区和部分高速公路大规模应用RFID技术,实现车辆电子注册管理,将五环路内道路综合覆盖率提升至70%。基于此,交通指挥中心可以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实时显示各路段交通流量、流速、占有率等数据,自动对出现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进行录像和报警。此外,北京的交通智能系统还可以对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数据进行遥测,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检测提供帮助。上海市为了确保世博会期间交通畅通,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世博会的交通监管上,通过将视频和传感器技术相结合,控制烟雾、振动和加速度等元素,实时监测车辆的车速、开关门、急刹车、碰撞、侧翻、超速、偏离运营路线等情况。从政府主导的应用来看,目前的物联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基本上是把RFID、IC卡、GPS和通信技术等结合起来,主要应用在城市路网的监控上。这种做法已经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已经成熟,但这种应用仍然属于物联网的初级阶段。

(二)企业:物联网应用于汽车智能系统开发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包括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在这四个要素中,企业比较看重车这个要素。汽车制造厂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汽车智能系统开发中,推动了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外一些汽车制造商进入我国,把一些成熟的汽车智能系统安装在汽车上,以实现汽车远程定位、通讯和求助等功能。2009年,日本丰田引入了G-BOOK智能驾驶系统,它是依据丰田公司的会员信息构建会员公共建设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在车上安装无线终端来为用户提供互助信息服务。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数据通讯模块(DCM),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通讯、下载电影、音乐、电脑游戏等服务;另一方面,当信息通过“G-BOOK”传输到车载终端时,用户可以获得几乎接近于人声的语音信息。同年,通用汽车将ONSTAR系统装在了凯迪拉克和别克等车型上。这一系统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与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包括自动撞车报警、全球音控导航、道路求助以及远程车辆解锁等服务。可见,企业主导下的物联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较快,这得益于汽车制造商为争夺未来市场而采取的技术研发。目前来看,企业主导下的物联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企业汽车制造中,通过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安全服务和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物联网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的技术开发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作为物联网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一直以来都在为物联网应用于城市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上海交通大学的TIG项目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城市公共交通上,采集了上海市4000多辆出租车、公交车的实时信息,以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的调度和管理问题。2009年底,中国工程院启动了“物联网及其在重要领域的应用”的重大咨询项目,并在湖南大学举办了“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高层咨询会,以推动科研院所对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然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研究城市交通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时,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追求科研成果,会选择那些能够出科研成果的技术进行研究;二是追求经济利益,会选择经济效益好的技术进行研究(主要是车载智能系统的开发)。因此,这些研究是否具有价值,是否能够转化并具体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四)物联网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应用中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物联网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这些应用在不同利益主体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政府:主动尽责式

政府把物联网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政府解决拥堵的方式是一种单边的主动尽责式———主动采用物联网技术,全力尽责,却无力提升用户的承接力,对于疏导交通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通过运用无线传感技术和视频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监控,对拥挤路段进行疏导需要信息对称性的通畅,由于城市交通主要受私家车的影响,而大量的私家车并没有同步安装接收系统,所以政府采集的交通拥堵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个驾驶员,也就不能够对其选择行使道路起到诱导作用,从而导致政府建设的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缓解交通拥堵的能力。

2.汽车制造商:看重“买点”

就目前来看,具有智能系统的汽车大多是源于国外著名的大品牌高档车辆。国外具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商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档车辆,虽然瞄准了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旨在迎合用户的消费偏好,以“智能化”噱头增加产品买点,并没有改善我国城市交通及管理现状的利益驱动。由于其价格不菲,所针对的是有消费能力的固定客户群,普通消费者一般都不会选择这类车辆,汽车厂商也不会在普通车辆上安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智能化系统,因此,安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智能化系统服务的车辆较少,还不可能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偏重“研究”成果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发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的物联网技术,旨在获得科研成果,培养科研团队,提升学术声誉。必须承认,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职责就是科研成果的研发,特别注重成果的理论性和学术性,虽然它们也强调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的结合,但由于自身没有运用开发能力,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必须经过一定的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理论上的成果能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现实成功率并不高,而开发商承接科研成果转化的动机来自于市场前景,这二者都充满未知数。

三、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应用的基础框架

如前所述,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有所采用,但从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和特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非常零散,缺乏最基本的运用框架和城市交通诱导管理系统。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与选择策略

1.基于管理者角度的城市交通诱导策略

物联网的技术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截然不同,它是将物理设施和IT技术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传统的分开模式。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将某个区域道路网络视为一个整体,目标就是要使得整个区域道路网络的出行总成本最低,称为系统最优(SystemOptimization,SO)。

2.基于出行者角度分析出行路线的选择策略

对于理性的出行者而言,他们在出行时往往会选择能达到目的地的最优路径。换句话说,在能到达同一目的地的多条路径中,他们会选走行时间最短的路径,称为用户平衡最优(UserEquilibrium,UE)。

3.SO和UE的矛盾及其化解策略

由于每一个出行者在出行前并不太清楚所选路径上具体每条道路的流量,因此他们大多选择意念最短路径。这个意念最短路径通常是距离最短的路径,或者是最便利的路径,或者是日常习惯出行的路径。意念中的最短路径可能忽略了道路流量增多所带来的道路出行成本的增加,因此当大多数人都碰巧选择了其意念中的最短路径的某个路段a时,由于流量xa不断增加,路段a的走行时间ta也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路段的出行成本也因此增加,这样就造成整个系统网络出行成本的增加。可见,系统最优(SO)和用户最优(UE)的最大矛盾点就在于信息的不完全对称,化解策略就在于对每一位出行者都提供准确的实时路况信息。同时,管理者通过交通诱导,尽量让出行者避开拥堵路段,使得每一个用户能选择实际的最短路径而非意念最短路径,道路网络的出行总成本因此也能达到最优。

(二)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交通诱导管理系统的构思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交通诱导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思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在城市的每条道路的入口和出口处利用地表浅层埋设技术,将道路电子标签布置在路面上,每一个标签唯一标识了道路的名称(政府主导)。(2)在每一车辆的底盘上安装车载RFID系统,该系统内部含有车辆电子标签———该车辆唯一的标识性信息(汽车制造企业主导,政府补贴)。每当一辆车经过一个道路标签的入口/出口处时,读卡器和中间件自动读取和传输道路的电子标签和该车辆的电子标签,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网络数据库中。(3)根据该道路的距离和通过的车辆读取道路入口和出口标签的时间差,计算出该路段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4)通过路况判别系统和交通分配系统确定需要诱导的车辆,将诱导信息通过车载ATIS系统及时给需要被诱导的出行者。出行者也可以实时访问网络数据库,查看各个道路的路况信息,从而做出出行的最佳选择。

四、政府在城市交通物联网系统建设和运行中的定位

在现有城市交通路网情况下,建立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对机动车辆出行的信息引导来解决我国目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各方面的共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运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领应用的组织框架,各种利益主体还没有形成合力。在社会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所有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责无旁贷。毋庸置疑,我国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和交通参与者正在经历着以交通堵塞为代表的现代“城市病”的折磨,改善交通现状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不仅交通参与者对政府寄予厚望,政府改善交通的意识也非常明确,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具体到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由于其是集现代科技与管理于一身的新事物,在国际上都处于城市交通及其管理前沿,不仅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政府在这一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准确定位,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交通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中恪尽其职,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一,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该在深入、全面把握城市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科学规划基于物联网的路网系统,制定出物联网系统与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有机结合、精准匹配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建设规划。

第二,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促进汽车制造产业、通讯企业、交通部门的协作统一。我国的汽车制造产业处于成长期,需要给予政策扶持,以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协调发展,而物联网的自身特点决定其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就目前来看,汽车制造企业之间,汽车制造企业与通讯、交通部门之间都存在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状态,汽车制造企业上下游之间还没形成完成的产业链,汽车企业与通讯、交通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因此,应该围绕物联网应用这一发展契机,构建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协商,制定统一的汽车生产标准,在汽车生产中安装统一标准的车载RFID系统。

第三,以政府为主导,筹集建设资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路面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建设资金巨大,必须由政府及其城市建设与管理相关部门主导完成。对此,笔者的考虑是: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基于30余年的经济高增长和民间财力的日益雄厚,经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长期历练的政府,不仅具有较强的财政实力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也搭建了较好的投融资平台,掌握了各种现融资技巧,因此,以政府的力量和手段筹集交通物联网系统建设资金并没有太大困难。

第四,加强政策扶植,推动交通物联网系统的发展。由于生产、安装基于物联网车载系统的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开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安装有车载RFID系统、ATIS系统等的汽车会比普通汽车的价位要高。为了推动交通物联网系统的健康发展,赢得市场,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财政扶植政策,要么将其生产纳入高科技产品支持范畴,给予汽车制造商一定的财政支持,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系统制造成本降下来;要么政府考虑使用该系统的公益性和正外部性,对购买和安装基于物联网技术汽车智能化系统的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鼓励,把购买者的消费成本降下来。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汽车制造商和购买者给予鼓励。对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关键科技攻关,政府不仅需要通过科研项目资金给予支持,还需要协调其与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关系,鼓励汽车制造商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系统,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转化,提升汽车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第五,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个人隐私保护制度。由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城市交通工具具有移动性和无线通讯两大特点,因此,它也集成了移动网和无线网两大网络安全问题。在信息收集、传输和收集各个环节,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交通工具都存在信息泄露、篡改、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此外,物联网是把所有事物及其属性连入互联网中,个人的行踪非常容易完全暴露,这两者的矛盾是导致物联网难以推广的关键。这就需要在物联网技术和个人隐私保护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确保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普及。因此,应该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个人隐私保护制度。

第六,网络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政府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通讯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协同完成,所涉及到的各类物联网技术也需要汽车制造企业、通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开发,突破关键技术难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协调多种利益关系,发挥财政政策的“润滑剂”作用。此外,政府的交通管理和执法部门还必须熟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智能化系统的基本常识和运行规则,强化现代交通意识和知识宣传,增强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尽可能地化解人车矛盾,确保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五、结论